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情境是联结数学和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显然就是要求教师用积极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以帮助学生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知识的理想阶梯。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情境和素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其中问题情境放在首位,要求教师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以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帮助学生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为学生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知识的理想阶梯.  相似文献   

4.
<正>"发现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注意,激活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所谓问题情境,简单地说就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其中把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本文以《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的情景设计为例.阐述了教师要积极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以帮助学生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知识的理想阶梯。  相似文献   

6.
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其中问题情境放在首位,要求教师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以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帮助学生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为学生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知识的理想阶梯.所谓情境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认知的角度看,情境可被视为一种信息载体,或者说,情境可被视为人的认知活动的信息来源.作为教师,要创设…  相似文献   

7.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以一个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发现新问题和同化新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因此,尊重学生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每一堂课的不懈追求.为实践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发现规律.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创设真实情境,在提出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化学新课标的“情境—问题—活动”板块化教学范式正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而设计,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通过活动参与,进行知识建构和知识迁移。其中“,情境”要素联结学科问题和学科价值“,问题”要素引发知识建构和深度思维“,活动”要素实现知识重构和知识迁移。基于化学新课标的“情境—问题—活动”板块化教学范式设计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精准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产生新认知;精细组织活动,激发学生深入新探究。  相似文献   

9.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新旧知识在大脑里建立联系的过程。为了运用好"迁移"规律,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找准新的认知点,让学生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顺利地迁移到新情境中,使教与学都能得以轻松进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现结合《比的基本性质》一课谈谈如何运用"迁移"促进有效教学。一、适时的情境为迁移铺路搭桥成功的迁移受到初始学习情境的影响,学生有可能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却迁移不到另一个情境中。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实现原有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构建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习材料的意义充分地显现出来,使学生易理解,使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明朗化;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心向,从而获得新知识的实际意义。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整个过程还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环节都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造一个参与、体验、发现、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创设良好问题情境可以采取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实施以来,许多教师一直很自觉地创设情境来教学。如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操作情境探究新知,创设游戏情境强化练习,创设别样情境形成高潮等等。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获得发现真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享受发现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途径,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3.
<正>知识的发现源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而获得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新情境中的真实问题。教师不能用传统的讲授法将课堂教学呈现为知识点的堆砌。课堂教学应将知识蕴藏在情境中,用情境将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以期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取贴近教学主题的情境素材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人教版新教材(2019年版)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蛋白质”[2]教学为例,提出以真实情境为背景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通过设置情境和任务活动推动教学内容的进程,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使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语文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它是语文再发现的源泉,是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好的情境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能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机的结合和充分发挥,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有效得获取新知识。因此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语文课堂中的问题情境有哪些方式呢?  相似文献   

15.
夏宇 《小学时代》2011,(11):102
实施新课程以来,在小学各科教学中都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因为,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有效的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知识,领悟内容和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因而在新课程标准下,问题情境有其更广阔的天地,创设成功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情境教育”之“情境”实质上就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于其中的环境,即这种根据教学目标优化的环境与学生的情感发生共鸣。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在感悟和认知的冲突中,主动去发现、构建新知识,比教师生硬地传授给他们知识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18.
探究发现式教学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空条件下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设有目的的数学情境,让学生作为一个智慧的发现者,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经验和知识,去学习当前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探究发现式教学可以有效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究人类无限的知识,在创造性的发现活动中达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因而。在新课程标准下,问题情境有其更广阔的天地.创设成功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刘艳 《考试周刊》2012,(84):81-8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应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在实际情境中教学,可以让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到新知识中去,这样易于保持新知识,使学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