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心接力     
一个和谐的社会不可缺少的,是每个人的心中存有关爱、存有一颗感恩之心,而关爱与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教育活动去播种、浇灌、培植,才能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2.
爱心接力     
一个和谐的社会不可缺少的,是每个人的心中存有关爱、存有一颗感恩之心,而关爱与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教育活动去播种、浇灌、培植,才能健康生长。 2005年12月,为了让全市低保家庭孩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你的内心深处是否还存有感恩之心?静下心来细细反思,不免生出丝丝愧疚。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亲友的互助之恩,组织的关爱之恩扪心自问,我们做得还不够。虽时常将感恩挂在嘴边却很少实施,或对亲友给予的帮助、支持视为理所应当。身为长辈的我们,如何为下一代做好表率,使他们学会感恩,尊重他人,尤为重要。感恩是一种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底线,也是人之常情。虽然不能把感恩列入法律,以此规范人们的道德水  相似文献   

4.
当下,让学生学会感恩,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为此,学校开展了以“感恩·关爱”为主题的感恩系列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塑造孩子们的感恩心灵,让孩子们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报恩之举。[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调查研究。选定主题 在专题调查研究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对于父母和长辈的关爱处于一种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状态,不理解父母与长辈的苦心,不体会父母和长辈的爱心,不接纳父母与长辈的用心,要求父母和长辈对自己百依百顺,从不检查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稍有一点不满意就发脾气,轻则大哭大闹,重则离家出走。这说明,现在很多学生不但不理解父母和长辈的关爱,更不会感谢父母与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因此,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就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会感恩”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疏导使学生走出娇生惯养、不知感恩的心理误区,初步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增强感恩的意识,为他们学会感恩做好心理铺垫、情感铺垫和行动准备。  相似文献   

6.
幼儿感恩教育,就是让幼儿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和关爱,从而产生感激和报恩的意识,并主动地去关爱和帮助他人的一种活动。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很重要,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见,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如何开展幼儿感恩教育呢?现谈谈我的教育经验。一、感恩教育从我做起在每天的言行举止中,我们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  相似文献   

7.
任江林 《中国德育》2007,2(11):36-39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当前大学生缺乏感恩心的主要表现是:遗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淡化学校老师的教导之恩,忽略用人单位的知遇之恩,冷落社会的关爱之恩。为此,需要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8.
设计思路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为培养幼儿感恩母亲、关爱妈妈的美好情感,我们设计、开展了系列活动。“感恩母亲节”是活动的结束部分,是对前期活动的回顾和展示,也是一次节日开放活动。  相似文献   

9.
我爱我家     
[设计意图]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往往是天性使然,而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目前部分父母在关注孩子学习方面.可以说不遗余力.可往往忽视了培养孩子的爱心.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孝敬父母,导致现在很多孩子觉得父母为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应陔的.不懂得感恩。此次心理活动课旨在帮助初中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父母。  相似文献   

10.
江霞 《家教指南》2008,(6):9-11
3-6岁对于人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因此在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田里种下“关爱”“感恩”的种子,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懂得回报。让“感恩的心”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健康成长,那么怎样进行感恩教育呢?  相似文献   

11.
沈敏菁 《福建教育》2011,(11):47-49
【设计意图】 目前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得到众多长辈的特别关爱,但他们对此并没有深刻的体会,不能感受和体验他人的关爱,难以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和理解这些关爱,容易导致自私,不会感恩。近阶段,和幼儿朝夕相处两年多的余老师怀孕了,她的肚子逐渐变大,幼儿特别好奇,经常讨论余老师怀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体现了人们对感恩这一美德的崇尚和认同.但是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这一美德似乎已经过时了,在他们的眼里,长辈们对自己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在享受别人带给自己关爱的同时,却忽略了对他们的回报.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对小学生感恩的现状的描述,深入分析了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最后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你的生活里,一定有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有许多值得你感恩的人。我们应该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值得感恩的首先是父母。没有父母,我们就不可能来到这个世上;没有父母的关爱,我们就不可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90年代的孩子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衣食无忧,父母照顾周到,爷爷奶奶宠爱有加,孩子们依赖性强,心胸狭窄,心里眼里都容不下别人,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对于长辈的呵护他们理所应当的接受,对于父辈的关爱他们觉得应该感恩,感激父母的悉心呵护,感激父母的关爱,感激父母为了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而付出的艰辛。学会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感恩父母是学会感恩走出的第一步。所以我设计了《感恩父母与爱同行》主题班会,希望孩子们能明白父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接受若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爱,朋友的友情,大自然的慷慨赐予……。但对于社会的恩惠,有很多人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似乎这一切都理所当然,丝毫没有感恩意识。针对现在的小学生,比较多的是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自私任性.把父母的付出与关爱当作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不知道父母也需要得到关心、照顾,以及在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倾向。通过感恩教育,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让学生明白感谢父母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天心存感恩.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际行动中。  相似文献   

16.
陈丽霞 《考试周刊》2013,(53):179-179
身体力行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感知自己得到的关爱与呵护都是别人给予的"恩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然后把这种感恩意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报恩行动,使之成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乐善耀 《家庭教育》2006,(11S):28-29
关爱、责任、尊重、感恩、分享、沟通、欣赏、反思、理解、微笑,是幸福家庭的十大规则,也是每个人需要在生活中不断提升的获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乐善耀 《家庭教育》2007,(9S):28-29
关爱、责任、尊重、感恩、分享、沟通、欣赏、反思、理解、微笑,是幸福家庭的十大规则,也是每个人需要在生活中不断提升的获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关爱,并体会得到他人关爱的快乐和幸福,拥有感恩惜福的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20.
方秀红 《上海教育》2014,(22):50-52
设计理念 活动目的。回眸高中三年学习生活,感动共同学习实践点滴,感恩师长养育同窗关爱,感悟成长责任未来使命,积蓄重新…发力量勇气,共筑市西永远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