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沉默的生命     
袁媛 《大理文化》2021,(11):42-51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植物、动物和人类共同拥有的世界.我们与自然生灵间建立着一种联系,这让人感怀和动容.人类最应该恐惧的是它们在沉默中彻底告别我们. 杜鹃花语 过了漾江镇,汽车开始走向漫长的山路.我们要去看的是生长在漾濞县境内苍山西坡的大树杜鹃.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来苍山西坡看杜鹃了,这里生长的大树杜鹃不同于人工培植的植物,它们珍贵且稀少.更重要的是,在山野之中看大树杜鹃会让人感觉每一种生命都充满着生机,而且这种生机不加雕琢、无处不在,在高寒山水与阳光的光合作用下它们所呈现的是自然最原始的姿态,经过漫长休眠,在春季送上最美的画卷,仿佛一个宁静世界的苏醒.  相似文献   

2.
父亲     
杨晓洁 《大理文化》2013,(10):43-48
父亲离开我们有十多年了。多年来,我一直想写一点关于父亲的东西,却一直无从下笔,父亲的确是太平凡了,一个普普通通山乡农民,一生简单朴素,真没有什么可写的,而平凡的父亲在我心底里一直就是我快乐和幸福的源泉,任何东西都无从替代,那种情怀,无论怎样的浓墨重彩又都无力表达。父亲没上过学,但父亲识字,识很多字。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不仅识字还博学,在我懵懵懂懂的时候父亲就教我就念"春雨惊天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等长大一些,可以跟在劳作的父母身边  相似文献   

3.
父亲     
一直以为 父亲,还是我心中的那尊神 可是,突然发现 父亲,真的老了  相似文献   

4.
父亲     
正~~  相似文献   

5.
父亲     
父亲是三年前去世的。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我还在单位上班,等我赶回老家,我看到父亲被剃光了头发静静地躺在床上。望着父亲紧闭的双眼,我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父亲已经冰冷的脸,我什么都不敢想,我只希望会出现奇迹,奢望父亲的生命再扛十年。  相似文献   

6.
远去的父亲     
杜武 《大理文化》2009,(4):15-16
岁次己丑四月十九日,阳光明丽.正午时分,随着三声大爆竹的巨响,父亲在他的远亲近邻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向朝霞山故土进发.是的,他该回去了,回到那块没有忧愁,没有病痛,只有流水花香的故土.父亲一生热爱自然,爱清风朗月,爱丽日碧空,爱奇花怪石,爱流水清音……如今,他终于回到了它的怀抱中,真为父亲高兴.……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牛歌     
父亲是村里一个普普通通的扶犁手,一生跟在牛的后面,唱着牛歌.父亲十三岁差六个月就学犁田种地了.那时候,爷爷病多,年纪小小的父亲看到别家种下的种子发芽,自己家还没有把种子播下去时急得直哭.光哭是没有用的,父亲终于被自己说服,把念了三课的<国文>交回给老先生,学做起农活儿.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火塘     
彝山的冬天是枯瘦的。风一阵一阵从山坡上漫过,在村庄边回旋。断截的包谷杆被风卷起来,挂在村外萧条的刺篱上。整个冬天,一条条山路上满是厚厚的灰尘,走在上面,扑哧扑哧地轻响,不管穿什么鞋子,不久便一律镀上了一层灰。  相似文献   

9.
我的父亲     
正父亲是乡村小学教师。父亲一生似乎就做过两件事:读书和教书。相传,我家的祖上也曾是读书的,不知是哪一代,还出过一位进士。到高祖时,家道中落,高祖父死后,高祖母带了六个儿子离开祖籍鹤庆外出谋生,先到维西,在维西留下长子,高祖母后来又带了其余五个儿子来到位于金沙江边的一个叫格子的村庄落籍,高祖母死后就葬在格子村后云岭的高坡上。六个儿子中,我的曾祖父最小,曾祖父育有一子二女。到了祖父这一代,家道开始好转,祖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心     
王祖远 《大理文化》2014,(11):31-34
1“阿倍,你爸说他不上来了。” 母亲从三楼的廊外探进一头白发,蓦然现出的寥落身影打断了我正指导孩子吟诵李白的《秋浦歌》。那是一个秋日,我在母亲满布皱纹的一脸明镜中,觅见了秋霜。  相似文献   

11.
12.
父亲的故事     
1972年,父亲16岁,作为一名知识青年,被安排到一个叫"黑龙潭"的小山村去插队."黑龙潭"四周环绕着高山,离城很远,村里大概有100多户人家,都很穷,但那片绿荫荫的林子,还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流,甚是讨人喜爱.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双手     
友光 《世界文化》2004,(6):17-17
父亲的双手粗糙但非常有力。他修剪起果树轻松自如,给烈马上马具时也是不慌不忙。稳稳当当。使我难以忘怀的是,当他抓着我的肩膀,指着俯冲而下的老鹰或在洞穴里熟睡的兔子给我看时,他那双手传来的特殊的温暖。他坚实的双手使他生活得很好,然而美中不足的就是这双手从来就没有学会写字。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山地     
父亲一直生活在农村.到远方一个城市求学的我,无论走到哪里,怎么也忘不掉父亲一直耕种的那块山地.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礼物     
我5岁时父亲在菲律宾隔离区当军需官,他留守在卡维特岛宿务市附近。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在那里建了一所医院,这所医院充当进入宿务市的外国船只的隔离站。当美国人在二战后离开菲律宾时,卡维特岛和再也不起作用的这家医院被抛弃了,置于独立的菲律宾的管理之下。包括我父亲在内的一批骨度如柴的劳动大军驻扎在那里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生日     
我常年在外地求学,毕业后又在外乡工作,一家人总难有团聚.今年暑假回家,一家人终于团聚.于是,我们兄妹三人一合计,准备为父亲"圆生",以表儿女对父母的一片孝心.……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荒地     
那是文革刚刚结束,初初包产到户的时节.是家里的五个弟妹正吃长饭的关键时期,国家的那点供应粮,常常上月不接下月,寅吃卯粮.到市场上弄点粮也不容易,那时候大家都是计划着消费的,除非家里遇到了大难,少数措手不及的情况下,才去买点赖以生存的粮食,粮食的金贵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脚     
正一直想写写我的父亲,可每次提笔都无从写起,最终也只好不了了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那老实巴交、平凡普通的父亲,确实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值得大书特书,他和其他农民一样,每天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用一辈子的时光,在那一亩三分地上播种着希望,也播种着无奈,在那四季轮回中收获着春华秋实,也收获着衰老与沧桑。另一方面:每次提笔  相似文献   

19.
面对父亲     
《爸爸》,一部老电影,1966年,匈牙利,黑白片。看这个片子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导演伊斯特万·萨伯,另一方面就是看着封面上那对父子阳光灿烂的笑容时,有些怀疑——记得几年前在那部由15位世界著名导演合作的《10分钟年华老去》(Ten Minutes Older)中,萨伯的那10分钟可是出奇的现实而残酷,短短几分钟,他就完成了一个生活中你无法否认,甚至也可能无法回避的悲剧,导演也平静到了冰冷的地步———难道早期的萨伯会是这么轻松而乐观的吗?小男孩儿对在战争结束后不久就去世的父亲做种种的猜想,不管日常生活中什么样的细节,都会激发他的想象。父亲是…  相似文献   

20.
老兵父亲     
一父亲到了晚年的时候,记忆逐渐开始衰退,这对于一个有着许多坎坷经历的老人来说,不知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总缠着父亲讲他作为一个士兵时候的故事。那是一个崇拜英雄的年代,有着百团大战和淮海战役经历的父亲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