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忽悠”     
自从2003年春节晚会以来,赵本山、范伟、高秀敏三位著名笑星推出了“卖拐”“卖车”等系列小品,在为人们带来阵阵笑声的同时,也使“忽悠”一词广泛流行开来.就连赵本山本人也被冠以“赵大忽悠”的名号.近来,“忽悠”一词更是在媒体上频频亮相.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明星”。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名人效应果然非同凡响,艺术家赵本山在著名小品《卖拐》中“忽悠”两个字一脱口,这个原本是东北那圪塔方言的“忽悠”,一夜之间竟成为神州大地最为流行的词语之一。现在无论是官场应酬,无论是商贸洽谈,无论是日常对话,无论是时事评论,无论是朋友聚会, 无论是家人聊天,无论是……“忽悠”一词出现的频率之高,实在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3.
吴国彦 《辅导员》2014,(2):55-56
"忽悠"一词来源于北方一带的俗语,本字是"胡诱",胡乱诱导和欺骗的意思。小品《卖拐》中赵本山演绎的"忽悠"技巧出神入化,让别人心甘情愿地落入圈套,轻松上当而不自知,显示出"设局人"过人的智慧和高超语言的水平。作为教师,  相似文献   

4.
吴国彦 《辅导员》2014,(3):55-56
正忽悠一词来源于北方一带的俗语,本字是胡诱,胡乱诱导和欺骗的意思。小品《卖拐》中赵本山演绎的忽悠技巧出神入化,让别人心甘情愿地落入圈套,轻松上当而不自知,显示出设局人过人的智慧和高超语言的水平。作为教师,  相似文献   

5.
日常教学研讨中,听课评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评课着眼点更注重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教师课堂教学环节的处理是否恰当,师生关系是否融洽……认真思考,我们的出发点似乎都离不开"教师",虽然我们高喊着"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样的口号。教研工作需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更需要我们的创新思考。唯有拥有强大思考力的人,其工作才有可能去创新,去突破。  相似文献   

6.
“销售业务洽谈”是营销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但现有的教学内容往往忽视了高职教育的特点,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文章提出了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改革,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创新.改革了考核方式,培养了学生销售业务洽谈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谈“说服”     
“说服”一词从来都读“shuōfú”,然而几年前某名人忽然发现该读“shuìfú”,于是就在媒体上“shuìfú”起来。名人效应果然厉害,大家马上改口,就连一些语文老师也把持不住,不得不改读“shuìfú”,心里还惴惴地生怕别人笑话自己不知道文言里有个“说shuì”字。笔者当时本想就此说两句,但大家正在兴头上不宜扫兴,况且人们常常唯名人是从。比如某数学权威对一年轻老师大谈“陈景润证明1+2=3”,恰恰被一位爱顶真的语文老师听到了,转过眼就对年轻同行解释:陈景润证明的是“1+2”,不是“1+2=3”,这里的“1”和“2”不是具体的数,而是代号,…  相似文献   

8.
“忽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本山“忽悠”系列小品的推出,让“忽悠”这个习焉不察的词语引领了时代的潮流。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可以分析“忽悠”的初源及这一语言现象形成的原因、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9.
班组长作为企业的兵头将尾,处在生产的最前沿,既是管理者又是操作者,既要管人又要管事,是一个费神费力的艰苦岗位,没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是难以履行好职责的。为此,班组长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十戒”。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所学校的主要管理的校长。要把学校工作抓得井井有条,营造人心所向的教育氛围,我认为校长日常工作应讲求十个“早”。  相似文献   

11.
胡军 《现代语文》2007,(2):106-107
一、引论近几年随着春晚赵本山等人的系列小品《卖拐》《卖车》《功夫》的演出,“忽悠”这个词迅速传到全国各地,在报纸、电视及网络媒体上随处可见其影子,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明星”。请看下面的例子:(1)你被黑心广告忽悠过吗?(TOM新闻网,2006年8月2日)  相似文献   

12.
守株待兔,从可笑到愚蠢到疯狂,可谓历尽沧桑,而守株待兔者,从疯狂到愚蠢到可笑,可谓丑态百出。守株待免者守株待兔,让人们深切认识到错误的行动会导致可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2010年8月1日,山东省初中教师远程研修集中学习拉开了序幕,开始了为期10天的远程研修,这次研修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十个专题,每天学习一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一至两个作业题目,教师从给定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并提交。笔者完成的专题四的作业获得专家推荐,并得到指导教师以及其他老师们的广泛好评,现将专题作业四展示如下,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一天,孔家举办了一个盛大的PARTY,几乎全城的达官贵族都参加了此次宴会,就连各个电视台的记者也接到了邀请函。  相似文献   

15.
随着赵本山小品的热播,"忽悠"这个东北方言词风靡全国,进入了全民语言之中。这里从"忽悠"的本义及其组合含义的辩证、"忽悠"的多重意义及其流行原因等几个方面试图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读初中的儿子放学回家,发现父亲不在家,就随口问妈妈:“爸爸呢?”妈妈说:“爸爸今天有事,不回家吃晚饭了。”“真的?爸爸不回来了?”得知父亲晚上不回家,儿子喜出望外,显出少有的一脸轻松愉快。母亲警觉地问他:“儿子,你不希望爸爸回家吗?”儿子先是一怔,随即掩饰说:“没有啊,我没有这样说。”母亲缓了一口气说:“儿子,你过来,好好对妈妈说。我刚才告诉你爸爸今晚不回来,你当时的眼睛在告诉我,爸爸不回家你感到非常高兴。没关系,但你对我要说实话,妈妈向你保证不会告诉爸爸。”孩子先是沉默,然后点了点头:“爸爸这个人一天到晚就知道说‘学…  相似文献   

17.
韩愈《师说》中反映的“耻师”现象在今天的现实社会中依然存在,但产生的背景有所不同。当今时代,从师的风气更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8.
劳动,别称生产劳动,严格区别了其他活动,内涵纯洁,外延有度。本无非生产性,不适宜于动物,也无意于军事,更谈不上有害,并且从未变态。劳动是人生的标志,是造福的活动,是价值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据说古代孟子的母亲倪氏.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孟子从小丧父,家里很穷,住在郊外的乱坟岗子附近。看见人家祭祀,他就学着祭祀玩,看见人家埋坟.他也学着挖坑埋坟玩。孟子的母亲发现孩子的模仿力很强.但是这种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于是决定搬家。他们离开荒郊,搬到闹市去住。市场上人来人往.小商小贩沿街叫卖,孟子也学着小贩子的叫卖声吆喝着。孟母觉得这个环境也不利于孩子的教育.于是又搬家了。第三次搬到了学校附近。学校里读书、行礼,孟子也学读书、行礼。倪氏高兴地说:“这才是适合我们居住的地方。”母子俩便在这里定居下来。后来孟子成为古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这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滥竽充数”的故事家喻户晓,多用来批评像南郭先生那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这样的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只有勤奋学习,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经受住考验。今日再读,觉得故事更令人深省之处却在于: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