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丝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亚文化,也是大众文化中最个性鲜明、活力十足的,在新媒体时代的推动下,正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文章立足现实,在探讨粉丝文化盛行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粉丝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并提出与当代大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媒介化社会时代,在市场力量和不断升级的新媒体技术推动下,大众文化日益深度介入社会生活,恶化了大众传媒的传播生态环境。对于党报传播来说,大众文化的商品性漠视传播的社会责任、恶搞传播解构党报传播的主流价值、平面化传播消解党报传播深度、伪平民性争夺党报传播的受众群、符号空间冲击党报传播的现实空间,大众文化对党报的传播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态度以及价值观取向等十分重要。大学生作为向成年阶段迈进的群体,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要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使其积极健康地接收媒介信息,利用媒介、甄别媒介,并对大众媒介为我们所制造的媒介现实有清醒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这种文化需要的大背景下,要清楚地看到中国语境中的大众文化与西方语境中的大众文化的根本差别,不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不同的大众文化观决定着大众文化研究的目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立场。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的大众文化建设需要做到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消除文化负面现象,制定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正确处理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提高大众文化生产者的素养等,为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现实环境下大众与文化的定位,引导大众对和谐文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陈苏 《江苏高教》2020,(11):100-103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传播模式变革,已深刻引发了社会关系和结构的变化,不断改造与重塑着中国家庭。文章关注新媒体环境下的代际文化反哺,将人置于媒介技术营建的环境之中,探讨新媒体环境中推动代际文化反哺的因素、特点以及代际反哺对现有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承的影响,挖掘高校学生家庭中的代际关系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作为不断发展的数字化互动工具,具有话语权力"再中心化"过程中的有限传播和网络狂欢状态下集群行为的在场性缺席的特征。富裕的媒介环境下,新媒体空间内具有后现代主义文化影响下的过度消费、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表象融合和不确定事实的强化与被强化的官民对立等问题,构建中国特色多元治理主体结构、建立移动互联扁平化的互动传播方式、引入公民新闻长效机制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社会治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文化场域中三种文化的合法性及其身份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主流文化构成当代中国文化场域的主体,西方后现代主义、实用主义美学和媒介文化研究为大众文化的合法性提供理论资源,精英文化由于自身的优秀品格和特质而获得合法性,主流文化合法性的获得有赖于这三个方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外来文化,但是这三种文化也面临着身份危机,它们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相似文献   

8.
当前媒介化社会时代,借助庞大的文化工业和先进的电子媒介技术,资本主导的大众文化女性修辞构建了一个超真实的媒介世界,其生产和传播运作逻辑包括大众文化的女性诱惑修辞、女性身体认同修辞、女性符号修辞三个主要方面。在资本逐利本能控制下,大众文化的女性修辞对广大受众的世界认知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表现出日益显著的诱惑性异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文化生态被描述为大众文化兴起继而泛滥的年代,对此,批评界多以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和大众传播媒介理论作为立论的主要武器进行批判。重新审视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可以发现,那种认为以平民趣味的标准化和虚假的个性化作为大众文化意义的意识形态阐释是值得质疑的。  相似文献   

10.
国内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具有很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媒介素养教育很难获得成功.根据媒介素养教育的本质属性以及其历史发展的轨迹,视觉文化为导向的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视觉文化内涵促使媒介素养教育从根本上摆脱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消解了“保护主义”存在的基石.由于国内视觉文化还未成为主流文化,必须选择有价值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彰显地域特色的、能够适应教育规律的视觉文化内容进行整合与建构,才能使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