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诉讼请求之精准程度,不仅影响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审判效率,还关乎国家、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充分维护,更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有效推进。现阶段检察机关提出的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存在精准性欠缺的问题,直接影响司法对公益的保护与救济效果。但这仅靠检察机关一己之力难以扭转,还需要多方的积极配合。从理论上看,民事实体法所强调的公正理念、民事程序法所坚持的效率价值与检察权行使所秉承的谦抑原则,无不强调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请求精准化之必要。从实践中看,私益救济的传统、审前准备与法官释明的失落以及检察机关权力供给与知识储备的不足,客观上造成了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请求精准化的困境。未来可考虑借助引入民事公益责任承担标准、强化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充分发挥审前准备程序功能、鼓励法官积极释明以及优化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工作机制等策略,促成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请求精准化的妥当实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缺失,检察机关以原告身份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似乎有其天然的优势,学者们对其原告身份的正当性基本达成共识,并且在实践中已有成功经验。文章通过阐释检察机关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性,总结了其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方式,分析了其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障碍,并对其在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缺失,检察机关以原告身份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似乎有其天然的优势,学者们对其原告身份的正当性基本达成共识,并且在实践中已有成功经验。其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方式多样,但仍存在障碍,应完善其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以何种身份提起诉讼,不仅体现着检察机关所要保护的法益,更彰显着检察机关的诉讼地位。诉讼地位决定了在诉讼中拥有的诉讼权利(力)。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学者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观点,即原告说、民事公诉说、法律监督者说、双重地位说、公益代表人说和公益诉讼人说。检察机关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诉讼地位,需要根据诉讼的特点、各种学说的优劣综合分析得出。  相似文献   

5.
6.
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迫切需要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职责及其与其他机关相比的优势,决定其应当在在已有的理论依据和法律实践的支撑下,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在我国的发展,从而保护我国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态文明之路的积极建设,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及公益诉讼制度正在稳步推进,可诉范围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及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概念愈加成为环境保护的研讨话题。为此,首先对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可诉范围的否定立场予以纠正,后分析得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可诉范围的识别依据有:"环境公益"、对环境的侵害及对环境的侵害行为。在此标准下,阐述污染环境要素与破坏生态稳定是可诉范围的主要内容。以期推动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可诉范围的理论研究,保护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开发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加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日趋加剧。尽管环境恶化问题受到政府与各界的重视,但污染环境事件仍层出不穷,原因之一是法律救济手段匮乏。对于私人利益受到直接确定的损害时,可通过诉讼程序寻求司法救济,而对于公共利益受到的损害则缺乏应有保护。因此,我国应建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以促进环境、经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传统民事诉讼法学理论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特点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扩张理念奠定了基础。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的扩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预防性功能"属性,其既判力的时间范围从事实审法庭辩论终结之时扩张至事实审法庭辩论终结之后,包括不可预料性事由和预测性判决;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主体多元性"属性,其既判力的主观范围从当事人双方扩张到其他未参加诉讼的适格主体(国家机关、有关组织和公民);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公益维护"属性,结合判决结果合法公正的司法实践和纠纷一次性解决的制度设计,其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应从判决主文扩张至判决理由。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现已渡过试行期,在全国范围内常态化运行。但检察机关身份定位、案件线索来源、程序规则的不足制约着制度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概念、措施比较,分析该制度现存问题并提出初步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应运而生,同时我国法律也明确规定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适用调解制度,顺应了法律纠纷解决多元化的时代要求。但调解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适用规定较为简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解的实际可操作性。为此,我国法律应严格限制调解程序的启动时间、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调解的公告审查制度,同时完善调解协议内容、细化审查标准,以充分发挥调解制度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环境诉讼属于私益诉讼。由于私益诉讼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采用公益诉讼。在对环境权、主体资格、举证责任以及费用问题进行必要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而国家行政管理的局限和传统法律制度(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缺失,已无力为环境公益提供有效保护,因此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比较健全的公益诉讼模式,在传统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首先要在实体法上创设环境权,然后在诉讼法上放宽现行民事、行政诉讼法中规定的原告资格,扩大民事、行政诉讼的案件范围,并采取各种合理、有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相关法律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规定模糊、范围狭窄,使得司法实践过程中出现适用法律困难。通过总结梳理目前学界比较认可的适格原告,包括检察机关、环保部门、环保组织与公民个人及其各自的优劣,结合私人检察总长理论、国家主体理论与环境权理论的分析,探讨能够符合补充既有环境治理力量不足与体现社会治理民主化的原告主体。同时,在理解《民事诉讼法》第55条含义的前提下完善立法,明确规定适格原告及其顺序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现代环境问题的突出使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成为热点问题,其制度设计更是问题焦点所在.从我国现存的问题出发,论述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起诉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和诉讼费用等具体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具体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6.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司法救济制度。与传统的环境侵权诉讼相比,环境公益诉讼在原告资格、诉讼目的、救济内容、诉讼价值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我国在司法实践中虽有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不断涌现,但相关的法律条文还很不完善。目前,在世界各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中,与我国一样同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印度已发展形成较为成熟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我国应辩证借鉴国外经验,修改相关立法,完善司法工作机制,尽快建立我国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