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为思考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框架。本文努力将党的历史经验融合到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框架之中,以这些宝贵经验为基础,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三方面建议:将“坚持人民至上”内化为教师准则;将“坚持理论创新”与“坚持开拓创新”作为教师要求;使“坚持自我革命”成为教师精神。  相似文献   

2.
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不断成长壮大的重要原因.我们党即将迎来百年诞辰,更要进一步总结百年历史经验,走好未来的路.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需要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新视角总结升华党的历史经验,并形成新的概括,其中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根本经验、基本经验、重要经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科学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3.
纵观百年光辉历程,党在增强社会号召力方面已积累了充分的自信和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维护群众利益争取人民群众;坚持推进党的形象建设,以党的良好形象影响人民群众;坚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党的科学理论教育人民群众;坚持发展党的统一战线,以畅通民意渠道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伟大梦想感召人民群众。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加强党的社会号召力建设,凝心聚力推进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费利平 《考试周刊》2015,(48):30-31
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中国复杂的民族问题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的历史经验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键靠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与破坏民族团结的各种思想和行为进行斗争;坚持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基石和动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革命阶段,打碎旧的一套、开辟民主教育的新道路;建设阶段,全面接管整顿、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新探索;改革阶段,优先发展、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新征程;迈进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开创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境界.在探索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优先服务国家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领导中国教育由弱到强、从边缘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教育现代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社会主义做出重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创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道路,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多方面的探索,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关系,明确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明确改革开放的根本宗旨、总目标、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坚持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方针,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健全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坚持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项强基固本的伟大战略性工程.百年来思想理论教育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思想理论教育密切联系实际;坚持思想理论教育的意识形态性质,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正面...  相似文献   

9.
思想引领力是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进而凝聚思想共识、使社会成员产生强烈认同感和追随倾向的能力。强大的思想引领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制胜法宝。党在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积累了思想引领力建设的宝贵经验,主要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推动理论创新,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凝聚思想共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思想引领和动员,依托鲜活多样的载体传播党的思想,坚持敢于同错误思想舆论作斗争。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勠力同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置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长河,如何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如何评价新时代的历史贡献,需要理论界做出回答和说明。新时代是使中国共产党成为百年大党的时代,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执政时间最长、执政能力最强的政党。新时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新时代是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的时代。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新动力、确立新坐标、创造新条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空间和视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新时代是中国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提出,世界社会主义生机和活力的展现,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的中国智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主义担当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系列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的百年历程中,始终坚持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面向全体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夯实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并结合时代精神,回应热点话题,创新教育形式,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民生、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主要有: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基础是发达的生产力,主体是人民群众,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目标是公平正义,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要保障是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85年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经过反复实践而愈益结合的历史;是党内正确路线纠正错误路线、光明面战胜阴暗面的历史;是艰难探索,开拓创新,与时俱时,最终才找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史;也是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走向一系列胜利的历史。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85年历史经验的结晶;党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为了满足人民追求利益和幸福的愿望,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使社会主义制度获得稳固的基础;党坚守“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把科学社会主义观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当代形态,并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勇于战胜困难、克服失误,善于总结经验,使党逐渐走向清醒和成熟。  相似文献   

14.
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伟大创造和优良传统,是建设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由之路,是增强党的感召力、凝聚力,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选择,是确保党长期执政的迫切要求。汲取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的历史经验,对于全面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对纪律建设作了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共产党诞辰百年之际,回望和梳理党的纪律建设的历史进程,总结和提炼党的纪律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曲折性和复杂性、始终以完善党章和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基本特征。我们得出的基本经验是,实现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必须坚持科学建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制度建设同其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应不断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牢牢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在一定意义上是党领导和带领人民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梳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发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注重学习和调查研究是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前提;坚持党的领导是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保证,政治领导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领导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础,组织领导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遵循,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其根本目的,贯彻群众路线是其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来的发展中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党的建设布局随着党的成立同步展开。从党建布局的主要特征来看,党的建设布局从起步开始,经历了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党建布局到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新时代党建布局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9.
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之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依据马列主义有关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作了长期艰辛探索,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成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并且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