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香莲作为中国戏曲史上妇孺皆知的女性形象,与其相关的故事自场上搬演以来,便深受人民的喜爱,至今仍盛演于戏曲舞台之上。随着时代的更迭,秦香莲故事也愈加丰富,从而呈现别样的时代特色。除了戏曲,在说唱文学作品中也可窥见秦香莲故事。作为说唱艺术之一的宝卷兼具宗教与艺术特性,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因而本文以《雪梅宝卷》中的秦香莲故事为研究对象,并将它与戏曲中具有代表性的秦香莲剧目进行对比分析,梳理其渊源与流变,借以探究宝卷对秦香莲故事的“重构”。  相似文献   

2.
现今江苏靖江地区流行的做会讲经是一种带有宗教性的民间口头说唱活动,是当地民众的精神寄托、生活的调节剂。靖江宝卷中的儒、释、道三教是杂糅在一起的,而且通常与三教之外的民间信仰混杂在一起。三教在佛头这类下层文人中难以形成系统的思想体系,原因是佛头们不能从思想上厘清三教的关系。佛头凭借人们对神仙与菩萨的敬畏,达到推广民间艺术的目的,因此它必定具有复杂性、矛盾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狸猫换太子故事为例,探讨有关宝卷文本的编创、传播及其与俗文学的关系。针对流传于吴地的石印本、手抄本及口述本的宝卷故事"狸猫换太子",依据罗兰巴特"核心事件"概念,辅以格雷马斯六行动素,系统梳理后得知:石印本《李宸妃冷宫受苦宝卷》的情节安排与叙事方式和小说《三侠五义》相同,应是据此改编;手抄本《落帽风宝卷》与清代小说《万花楼演义》相同;口述本《狸猫换太子》与《落帽风宝卷》同为小说《万花楼演义》系统,但故事较完整,全文说多于唱,且充满地方语言谐趣。无论石印本还是手抄本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皆与小说关系相当密切,但二者各自流传,未见其相互影响;靖江口述整理本《狸猫换太子》宝卷,种种特质皆显示更近似评话。吴地宝卷多改编自小说、戏曲与弹词,评话较少。靖江或因其地理的特殊性,在卷本中多有改编自评话的宝卷,或是受评话影响的宣卷方式,这应该是吴地宝卷中的特例。  相似文献   

4.
《绘图迷人馆捉拿九花娘鼓词》是民国时期出现的说唱文学作品,其故事底本是清代小说《彭公案》之部分情节。鼓词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编,内容上,由公案故事变为才子佳人故事;形式上,由叙事文学变为说唱文学。鼓词与小说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上的差异较大,思想主题则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5.
宝卷是民间宗教信仰活动中一种集信仰、教化和娱乐为一体的民间讲唱文艺的说唱底本。湘西宝卷是全国为数不多,至今仍存活着的不可或缺的民间文献宝库之一。经田野调查发现,湘西宝卷讲唱内容以佛道儒孝亲故事为主,讲唱人以弘扬孝道为己任,讲唱形态是当地民俗民风与传统孝道的有机结合。宝卷不但在历史上,而且迄今仍对湘西地区孝道文化的弘扬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当代孝道文化缺失及沦丧之时、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宝卷对传统孝道文化的弘扬,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到天下第一村的周村去玩,不要忘了去看看董永墓。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萤永卖身葬父则确有其事。  相似文献   

7.
顾颉刚的历史演变研究是在“五四”时期中西学术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术实践形成的以考据方法为主,兼具社会历史分析的综合研究范式。他对孟姜女传说的历史演变研究,不仅对胡适的“历史演进法”有所丰富和发展,与传统考据的目标指向、考证方法有所不同,而且还开创性地对传说文本进行了互文性的阐释,从而成为民间传说研究的典范,传说学建立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何立入冥”故事发轫于宋人笔记,繁盛于清代文学,经历了由简至繁、由微而著的文学化进程。其演变过程中所彰显的独特的道德意义、出世之思,作为游历地狱故事主题之外的变调,与“胡迪骂阎”故事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秦桧冥报故事的多样形态。  相似文献   

9.
国外有关中国宝卷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接触宝卷文献,早期的研究比较关注宝卷与佛教、民间信仰的关系;也有几位学者指出其在中国俗文学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探讨宝卷来源及其与其他讲唱体裁的互动关系问题。一开始,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明末清初的宝卷(所谓早期宝卷),后逐渐扩大到清末民初的叙述性宝卷文本以及民间表演。国外收藏了一些明末清初的中国宝卷珍本。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下半叶,国外学者主要是收集分析宝卷文本;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有些学者开始关注民间宝卷讲唱以及宝卷在民间仪式中的功能,近年甚至有学者到中国乡村观察宝卷的讲唱。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西欧、北美国家的用英语编写的宝卷研究文本,但也讨论日本、俄罗斯二十世纪形成的独特的宝卷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故事新编》中民间叙事策略的现代开掘入手,从民间叙事角度观照下的历史选材和民间故事叙事结构的大胆扬弃两方面具体分析鲁迅在创作中对传统民间叙事艺术的灵活运用及超越创新的表现,侧重探讨民间精神和民间文化对鲁迅人生观及艺术创作观的积极影响,探寻鲁迅先生以民间叙事艺术为策略建构历史题材小说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学前领域,既有殊相也有共相的课程故事、学习故事、游戏故事正在不同地区幼儿园推进。幼儿园课程发展故事存在讲述方式相对单一、讲述题材相对单调、讲述反思相对单薄的问题。幼儿园课程发展的故事讲述可以助力循证实践和理论的幼儿园课程完善与传播,助推转变“三观”的幼儿园教师成长与反思,助长看得见过程的幼儿学习与发展。达成幼儿园课程发展的故事讲述图景需要在“谁来讲”的主体上从单一走向多元,在“讲什么”的内容上从单调走向丰富,在“怎么讲”的方式上从单薄走向丰满。  相似文献   

12.
孙霞 《语文天地》2012,(6):42-43
大凡识得一些字,看过几本书的人,都会发现,不少文章浓缩一下,故事的蓝本大同小异,只是名字改了,环境转了,穿着换了,语言变了而已。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想让故事英语教学法充分发挥重要作用,为英语教学课堂营造浓厚的故事氛围,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吸引力。就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来丰富课程资源,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学习故事是一种对儿童学习与发展进行的叙事性评价方式,对教师理解儿童和帮助儿童进一步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幼儿个体认知发展、学习共同体、学习环境等视角,学习故事都蕴含着儿童中心的理念,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借鉴学习故事必须进行本土化探索,教师在将理念付诸实践的过程中要把握课程内涵并熟知儿童学习轨迹。  相似文献   

15.
伍子胥复仇故事,春秋末年即开始流传于民间,后经史学加工改造写入正史,遂有了两个系统,即民间口耳相传系统和史传记载.两系统在流传过程中又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使故事不断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6.
河西宝卷流传于张掖、武威、酒泉等河西地区,它在秉承了宝卷一般特征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思想内容。用河西方言写就的宝卷故事,让故事文本——宣卷人——听卷人之间消除了语言障碍,使故事内容和思想的表达得以顺畅无阻。本文将从笔者家所抄的两本以宣扬孝道为中心的河西宝卷入手,着重从文本内容方面来解析其中所蕴含的民间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历史人物故事作为具体、生动的历史史实,将历史人物随着时间推移的不同发展命运作为一条线索,即以人物故事为“点”,以人物发展线索串“线”,探索运用,增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与“能”。  相似文献   

18.
从《左传》、《史记》开始,至元杂剧、明传奇、各地方剧种、当代戏剧和电影,"赵氏孤儿"的故事一直被当作经典题材而改编。由于时代和作者的不同,"赵氏孤儿"故事在流传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以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和文学作品为对象,考察"赵氏孤儿"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文化素质水平的上升,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随之产生的家长本身的教育知识、理念落后与幼儿教育发展的矛盾导致了一系列家园合作中的问题,随之产生的幼儿园亲职教育需求也不断提升。现阶段,各级各类幼儿园也应社会需求、家长需要开设了一系列的亲职教育活动,既有知识传递式的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宣传栏内的家园共育,也有教育体验式的亲子游园会、半日活动家长老师、书香节的亲子共读等活动,还有家园联系式的《成长手册》等,这些活动都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一定效果,但总体来说,我们缺少一种亲职教育模式在亲职活动开展的深入性、对个别幼儿的针对性、教育评价理念的引导上显示新意,提供更有效的方式。而学习故事作为从新西兰引进的一种新的幼儿评价方式,其叙事性的研究方式,故事性的文本记录都向家长呈现了一种全新的幼儿教育评价理念,同时记录了一个完整的幼儿学习过程。学习故事作为文本材料,有易读、易于理解、针对性强的特点,能在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学习过程中相对核心的信息——幼儿学习品质过程中,对家长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这样的活动如何开展、如何持续,从而达到借鉴学习故事,探索出一条幼儿园亲职教育的新途径,是本文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