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刑事和民事两种诉讼证据制度区别的角度,论证刑民交叉案件刑事部分事实与民事部分事实是可以做出不一致的认定。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发展速度急速向前,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究其原因,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GDP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有很大关系,同时也突显了环境保护司法手段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造成巨大经济和环境损失的污染事故时,如何正确使用司法手段进行惩罚与预防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大连康菲石油污染事件为视角切入,分析其中存在的法律责任承担问题,进而通过对现有环境保护法律规定的梳理,析出环境污染案件涉及的刑民界限,为刑法与民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污染案件中如何正确适用找到解决途径,同众学者商榷。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破产时,破产标准应是以监管性标准为主,兼有流动性标准的综合标准。监管部门和债务人为申请人,且监管部门有破产标准的裁量权和破产申请的同意权。在重整和清算程序中,破产管理人应分别选任,由金融监管部门与市场专业化人士按不同比例担任。存款债权人的合法地位应被确认,存款债权的申报应通过改进银行业务办理手续事先取得多数存款人同意采取公示和通知结合的方式。存款债权清偿顺序的处理是设定破产财产清偿顺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现行司法解释在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中存在证明责任不清问题,在套路贷案件的处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先刑后民作为处理刑民交叉问题的原则被提出,但不同司法程序交叉导致案件处理中证明责任的混乱,最终影响法律的平等适用.证明责任作为连接客观事实与法律认定的纽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尤其要平衡当事人的证明责任.此外,在...  相似文献   

5.
破产法立法过程中关于破产企业职工债权清偿顺序与担保物权的清偿何者优先的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新破产法以特殊的方式解决了这一争议。本文在风雨平息之后通过回顾立法中的关于此问题的争议,加强对新破产法特殊规定的理解,并进一步理清破产法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关于税收债权清偿问题仅规定了零星的基本的条款,而专门针对税收监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又没有针对企业处在破产状态时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关的规定,这导致破产程序中的税务清偿问题层出不穷。从破产程序税务清偿的特点来看,相关问题的思考应坚持公私法融合、债权平等保护原则。结合外国税收清偿的相关规定,破产法的私法属性并不影响其产生社会公共效益。从权利义务对等的角度分析,税务机关在享有破产申请权的同时应当负有债权申报义务并受到破产撤销权的限制;从公平及发展的角度分析,税收债权应在担保债权之后受偿;从保障破产程序进行的角度分析,破产程序中的税收豁免以及企业注销程序的简化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企业破产法》中关于个别清偿行为撤销的规定,通过剖析立法思路,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比较国外破产法中相应规定,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破产债权制度的设立与完善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破产债权的公平清偿。先进国家的经验表明,构建以劣后债权为核心的破产债权例外制度已成为众多国家的立法选择。我国目前的破产债权制度体系呈现出以普通债权与优先债权为核心的二元结构,也辅以一些除斥债权规定。在坚持公平清偿这一核心目标导向、理性体现"债权平等原则"的制度设计过程中,应当重视破产债权例外制度,尤其是制度构建上应该基本上摒弃现有的除斥债权规定而代之以劣后债权制度,通过整体上的范围厘定以及清偿顺位上的优化设计,藉此建立起优先债权、普通债权、劣后债权(同时亦应辅以必要的除斥债权)的三元破产债权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1994年开始起草,到2004年进入审议程序,《企业破产法》整整走了十年时间。而2004年6月和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企业破产法(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后搁浅,新破产法迟迟没有出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职工劳动债权与有物权担保的债权的清偿顺位问题存在争议,破产法草案第一稿和第二稿对此问题的规定分歧很大,究竟何者该优先受偿?本文在对两种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债权申报是民事债权转化为破产债权的首要环节,是债权人参与破产程序的前提。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时,同时应确定债权申报的期限,在此期限内,破产债权人应积极地向管理人申报债权。债权申报期限因债权性质的不同、所在破产子程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明确债权申报期限对维护破产债权人的权益,确保破产程序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司法实践中民事案件呈现刑事化处理的趋势,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以及公权力对于私权利的侵害.以颜立燕案为切入点,分析和论证民事案件刑事化的形成原因及危害,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根据法学硕士生的知识背景、我国成文法传统、就业状况,探索了刑事案例演习教学法的实践方式,力求贯彻"四个一体"的理念,突出能力培养,着力案例选择,注重创新引导,强化过程控制,以实现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契合.  相似文献   

13.
公权力为不正当目的的使用是一种污染源头的恶,它会直接破坏政府治理的正当根基,动摇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侦查机关以侦查为名插手经济纠纷即是这种不合目的性公权力行为的典型表现,而其中的重灾区就是民刑交叉案件.由于侦查权力的不受制约,民事纠纷当事人利用刑事侦查解决民事纠纷十分便利,另一方面侦查行为的相对人则救济无门.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要取消"先刑后民"的司法解释,确立民刑交叉案件的多种调处机制;其次,建立司法审查机构,在诉讼轨道内确立对侦查权的有效监督机制;最后,要在制度上给予检察机关对侦查的控制和监督的动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民转刑案件的成因,以及给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进而提出了一些有力的对策,从根本上遏制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以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司法逐渐透明公开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的加强,一些错案被报导进入公众视野,法学界对刑事错案的重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刑事错案的发生,激起民众对司法公正性的强烈质疑。纵观近年来的研究,大多都是针对具体的错案进行分析,系统性研究过少。为了有效防范与切实纠正刑事错案,笔者通过对近年来的典型刑事错案进行梳理,着重探索其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与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证券市场应当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我国证券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一直较为普遍,可对于这些违法违规行为,我国通常只有行政法和刑法上的制裁,而对民事赔偿的规定则范围十分狭窄,缺乏足够的惩戒。证券市场的民事赔偿制度,被看作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最有效的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17.
立足社会管理创新的视角,通过理性研究,探讨当前法庭教育制度与研究存在的不足,诸如尚未重视法庭教育与其他有权机关教育职能之间的衔接性和科学定位;将法庭教育等同于庭审教育、将庭审教育局限于庭审中的某个固定环节等等,将有助于促进法庭教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实现这一制度的应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对破产管理人的民事责任进行认定相当困难但极为必要.从责任性质上讲,破产管理人的民事责任应以侵权责任为主、违约责任为辅.我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三十条中的忠实勤勉义务并不明确,应借鉴其他国家认定破产管理人责任的分析框架,区分信义义务与非信义义务.对基于信义义务的民事责任,应在借鉴董事信义义务责任的基础上区分注意义务与忠实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