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研究元代戏曲语言的重要文献,其中的ABB式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在描写情状、描摹声音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元杂剧中的ABB式包括状态形容词和拟声词两类,文章分别从构成方式、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对比研究,显示其异同,以求对《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ABB式有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元杂剧语法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指出元杂剧语法研究目前还存在着研究力度不够、研究材料单一、研究范围狭窄等几个问题,并对《元刊杂剧三十种》的语料价值加以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3.
《元刊杂剧三十种》和《元曲选》同为元杂剧刊本,但由于校勘年代差异,语言特点不尽相同。本文对两书中的反问句作了穷尽性调查,对比描写和分析了两书中反问句的各种类型;并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反问句的功能,以期反映出反问句在元明之际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秦岚岚 《河池学院学报》2011,31(3):55-58,116
明本元杂剧剧本较之《元刊杂剧三十种》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明代人对元代人的杂剧剧本进行了改动,所以明本元杂剧剧本中有些地方呈现出明代独有的戏曲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丑角角色的新增以及其他人物说白的戏谑化;二是情节改动后呈现出大团圆结局的强化。这两个特点的形成与明代地域文化与政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关联,因此在研究明本元杂剧时,要注意认清明本元杂剧中的明代戏曲特点,而不能将其看成是元杂剧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5.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比”字比较句的句法格式主要有“X比Y”式和“X比YW”式。“比”字句主要表达平比和差比两种意义。《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比”还未完全虚化为介词,正处于动词向介词过渡的中间状态,既有粘着性又有独立性,呈现出鲜明的过渡特点。  相似文献   

6.
共校正元曲曲文17条,其中《元刊杂剧三十种》2条,《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10条,《元曲选》2条,《全元散曲》3条。  相似文献   

7.
自明代以来,刊刻元杂剧多以“折”作为场次划分的标志,关于“折”的起始与本义,前辈戏曲研究家对此虽有种种说法,但都为明代人“分场”说法所囿,无法撩开元杂剧“折”的神秘面纱。其实“折”源于元刊杂剧的“一折,”本是一个表示长度单位的俗语,元代剧作家借用这一俗语作为行当术语,以提示演员实际演出时要表演一个短小戏段。“一折”的本质特征属于一种舞台提示,其起始和本义都与元杂剧划分四大场次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后来在元末明初时被进一步引伸扩展,“折”才正式用来作为场次划分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在清末民初才逐渐通显于世的。关于它发现的具体时间、地点及相关人物至今虽仍不甚清楚,但它的发现却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意义和学术价值。关于它的整理研究也出现过一个个高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元杂剧整理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9.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惟一的元代刻本,20世纪以来比较著名的校勘本有徐沁君的《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其校勘系统,校记翔实,校注中能补足角色,理顺情节,并能多方取证,分辨是非,令人折服。失误处在于注释中不乏以今代古现象,也有漏校、误校和误解处。  相似文献   

10.
晁瑞 《语文知识》2009,(3):45-47
《元刊杂剧三十种》主要的整理本在方言本字考证上,各家分歧较大。根据当今方言和历史文献,对其中的相关词语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1.
郑延玉的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既被收入了元代的《元刊杂剧三十种》,也被选入了明代的《元曲选》,但两个版本所载的这部剧的内容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元人杂剧《东窗事犯》分别有孔文卿撰和金仁杰撰两种。孔文卿本今见于《元刊杂剧三十种》,金仁杰本则已散佚,世人莫知其详。本文通过对"东窗事犯"故事在元代流传情况的考查,并给合明清小说、戏剧、说唱文学中有关的情节,对金仁杰本《东窗事犯》的情节内容提出一些合乎情理的推测。  相似文献   

13.
创作于元代的杂剧,在舞台上活跃了很长的时间,在进入明代之后,仍然是演出的主流。但是为了适应演出需要,艺人势必会对其做出种种的改变。关汉卿的《单刀会》杂剧主要有元刊本与明钞本两个不同版本,其中元刊本出自《元刊杂剧三十种》,明钞本出自《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明钞本与明钞本《单刀会》杂剧的异同,恰能向我们展现出明代杂剧演出对元代杂剧演出的传承与创新,以及随着时代的改变,杂剧演出形式的演进。  相似文献   

14.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今存在的唯一一部元代人所刊的杂剧选,而《元曲选》是明代臧晋叔所编写的杂剧选。在对《看钱奴》元刊本与臧本的比较当中,发现两种版本在形式体制、曲文唱词、人物形象、情节构造、思想内容上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多处差异。臧本在元刊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宾白,修改了曲词,形式体制上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为丰富,体现了元、明两个不同朝代对于杂剧的看法,以及杂剧在流传过程中的不断创新和演进。  相似文献   

15.
周锡纯 《文教资料》2010,(24):31-32
本文主要讨论运用虚词方式构词的附加式复音词。《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共有附加式复音词279个,约占全书复音词总数的6.88%,占语法造词的6.45%。本文主要从附加前缀构词和附加后缀构词两类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并列式复音词,共计1467个,占全书总复音词数的30.78%,占语法造词数的33.90%,占运用语序方式造词数的36.24%。其构成特点,本文从语义、结构和语序等三个方面作静态描写和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汉语有非常严密的亲属祢谓系统,亲属称谓和社会生活关系十分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亲属称谓也越来越复杂,并最终趋向平民化。本文以《元刊杂剧三十种》为研究对象,来窥探元朝子女对父亲、女子对丈夫称谓的使用及其演变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致使义兼语句是兼语句中的一个重要类别。通过考察《元刊杂剧三十种》发现,致使义兼语动词有15个,并对由这些兼语动词引导的兼语句结构"S+VP1+NP+VP2"进行分析,得出S、NP均可以省略,VP2既是单个动词也是复杂结构。  相似文献   

19.
《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并列式复音词,共计1467个,占全书总复音词数的30.78%,占语法造词数的33.90%,占运用语序方式造词数的36.24%。其构成特点,本文从语义、结构和语序等三个方面作静态描写和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原音韵》与元人作品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中原音韵》到底是周德清根据元人作品归纳而成的,还是根据某一方言而成的,到目前没有一个可以令人信服的答案。本文通过对《元刊杂剧三十种》的用韵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中原音韵》是周德清在归纳元人作品的基础上,经过一个审音的过程做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