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重水临界装置DCA的特点,采用蒙特卡洛中子输运程序MCNP5对DCA基准题的有效增殖因子、冷却剂空泡反应性(CVR)进行模拟计算,与WIMS/RFSP耦合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符合结果令人满意,可为CANDU堆芯的模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加拿大重水动力堆技术发展的历史及对未来的展望。加拿大在重水动力堆方面一直有深厚的经验,在役反应堆多为CANDU 6型。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发出的CANFLEX棒束是CANDU堆最先进燃料循环最合适的载体被运用在之后设计的ACR堆和CANDU SCWR堆中,由于允许较高的运行温度和压力,机组的热效率有所提高。AECL的长期计划是发展CANDU X,使热效率能提高40%。  相似文献   

3.
堆芯测量系统的功能在线提供反应堆堆芯中子通量分布、堆芯反应堆冷却剂温度和反应堆压力容器水位的测量数据。华龙一号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堆型,其堆芯测量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VVER设计理念但又有所区别。本文通过对比两种堆型堆芯测量系统在系统设备及功能,简单对两个系统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CN-1515型堆芯组件结构材料堆外性能评价,提出堆外性能试验方法的解决方案。在堆芯组件结构材料评价领域起到示范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LOCA监测系统(LSS)属于RPN系统的一部分,系统利用RPN系统功率量程通道的数据,通过专用的物理计算模型计算堆内的中子通量分布,重构反应堆堆芯的功率分布,并向操作员提供实时的堆芯运行状态图形、计算堆芯LOCA裕度和功率分布,以数值、图表和趋势曲线等形式向操作员反应堆芯的状态变化,计算反应堆安全裕度,提醒并辅助操作员控制反应堆状态,使反应堆在正常运行时留有足够的裕量,防止在失水事故时导致堆芯融化的严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高功率密度反应堆堆芯设计要求,内外壁同时冷却的环状燃料日益得到重视。环状燃料在有效提高燃料冷却效果的同时,对燃料本身的加工制造、反应堆堆芯燃料管理设计、反应堆安全分析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应用于压水堆环状燃料的堆物理特性及安全性进行概括性介绍。  相似文献   

7.
AP1000和EPR这两种三代堆型的堆芯核设计具有较大差异。AP1000堆芯装载157盒燃料组件,EPR堆芯装载241盒燃料组件。和AP1000相比,EPR堆芯组件数较多,功率大,堆芯等效直径较大。在组件设计上,EPR使用的燃料组件技术较为成熟,AP1000采用的燃料组件增设了中间搅混格架,但应用经验较少。堆芯换料方案都为长周期换料,EPR为高泄漏换料方案,中子泄漏较多,但堆芯功率容易展平。AP1000的长周期换料方案更为灵活,为低泄漏方案,提高了中子利用率,为了展平功率,提出了较多新型设计理念,使燃料组件种类增加,堆芯装载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研究背景 利用CANDU-6重水反应堆生产钴-60放射源是当今核工业中的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目前,加拿大有8座CANDU机组生产钴-60,提供了全世界80%-90%的钴源。我国每年都需要从加拿大进口大量的钴-60工业源和医用源,在价格昂贵的同时还面临放射源不能得到稳定供应的市场风险。而CANDU型重水堆生产钴-60放射源为加拿大公司的独有技术,没有转让给我国,加拿大在该领域对中方进行了严格地技术封锁。  相似文献   

9.
1.引言 1951年美国建成的世界上第一座发电的实验快堆(EBR-I)证实了快堆增殖的可能。1964年美国又建成了另一座实验快堆(EBR-II),其目的是为验证带有蒸汽发电厂和闭路燃料后处理循环设施的钠冷快堆的工程可行性,经过几年的运行,达到了上述目的。实际上这就是一体化快堆的雏形。作为快堆的堆芯燃料,在堆的发展中使用了不同类型的燃料元件,在五十年代,为达到高的增殖比而采用金属  相似文献   

10.
核能的发现和利用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所谓原子核反应堆,就是利用核燃料的可控核反应将核能转变成热能的装置。目前,世界上运行着的反应堆均为裂变反应堆。聚变反应堆尚处于研究阶段。根据裂变堆所用的慢化剂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石墨堆、轻水堆、重水堆和快堆(无慢化剂)。中国的秦山和大亚湾两座轻水堆核电站的顺利建成和安全运行,标志着中国的核电事业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为了发挥各方面的潜力,推动核电事业更快地向前发展,中国决定建设重水堆核电站,并引进加拿大坎杜(CANDU)堆。  相似文献   

11.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于2020年11月27日首次并网成功.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研发设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也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其设计寿命为60年,反应堆采用177堆芯设计,堆芯采用18个月换料,电厂可利用率高达90%."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以及双层安全壳等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使华龙一号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高温气冷堆     
钟科 《金秋科苑》2012,(8):31-33
高温气冷堆,通俗地说,反应堆就是"原子锅炉",是通过控制核燃料的反应来产生原子能的装置。高温气冷堆的堆芯温度可达1600摄氏度,氦气出口的温度高达900摄氏度,这是其他任何类型的反应堆都达不到的。高温气冷堆,通俗地说,反应堆就是"原子锅炉",是通过控制核燃料的反应来产生原子能的装置。通常,反应堆的核燃料是铀235,  相似文献   

13.
高温气冷堆     
《今日科苑》2012,(8):31-33
高温气冷堆,通俗地说,反应堆就是"原子锅炉",是通过控制核燃料的反应来产生原子能的装置。高温气冷堆的堆芯温度可达1600摄氏度,氦气出口的温度高达900摄氏度,这是其他任何类型的反应堆都达不到的。高温气冷堆,通俗地说,反应堆就是"原子锅炉",是通过控制核燃料的反应来产生原子能的装置。通常,反应堆的核燃料是铀235,在中子的作用下能够产生核  相似文献   

14.
乏燃料组件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期间受辐照影响,会产生组件弯曲、变形等现象,存在控制棒不能顺利插入的风险,在装卸料过程中,相邻组件间的摩擦力增大,可能会导致组件刮擦、拉伤,同时加大了组件装载回堆的难度。本文通过结合同行电厂组件变形数据的统计,得出变形组件的基本特征,提出堆芯变形乏燃料的装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重水研究堆使用重水做慢化剂和冷却剂,重水价格昂贵,又有很强的放射性,活性区重水水位是重水研究堆的重要技术参数,工程设计要求设置可靠的堆芯重水水位测量计,可随时对反应堆重水进行精确监测。重水水位计测量环境是高温高湿强放射性场所,传感器安装在反应堆堆芯孔道内,孔道内充满氦气,与堆外环境密封隔绝。跟踪式沉子水位计具有测量精度高,机械密封好、耐高温、耐高湿和耐放射性辐照的特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证明是安全可靠的,故升级改造设计思路是保留其工作原理,机械密封和传动设计不变,对模拟电路控制部分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1.水位计工作原理重水水位计是基于秤重原理的水位自动跟踪系统,钢丝绳一端系着沉子,通过负重滑轮与外界驱动机构相连,负重滑轮固定在悬臂上,悬臂一端固定,一端悬空(自由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乏燃料包装容器组件在地下水浸入事故中的临界安全问题。首先应用MCNP和ORIGEN的耦合软件MCBURN软件计算压水堆乏燃料组件的材料组成,再利用ORIGEN2.0软件计算了100000年范围内,乏燃料组件中各类锕系核素及其子体随时间的衰变情况,最后将计算结果导入MCNP5程序中,计算包装容器组件有效增殖系数Keff随地下水浸入量的变化情况。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得出装包装容器组件在浸入水的事故条件下最大Keff=0.9027,满足临界安全准则。  相似文献   

17.
发生堆芯熔化的严重事故是核电厂大量放射性释放的根本原因,熔融物堆内滞留(IVR)措施是"华龙一号"对抗堆芯熔化严重事故的关键策略.在反应堆熔化后实现熔融物在下封头内冷却与滞留,在极端事故下保持压力容器的完整性,将放射性包容在压力容器内,从而大幅降低大量放射性释放的可能性,是应对类似日本"福岛"等极端核事故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一体化压水堆堆芯的数学模型.包括中子动力学模型、反应性反馈模型和堆芯热工水力模型,并通过仿真对一体化压水堆和传统的分散布置压水堆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一般对饱和淤泥质土采用堆载预压排水固结的方法进行处理,但由于堆载是一个工作量大、需用时间很长的工序,能不能采用强夯的方法代替堆载土,用强夯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排水,从而达到对软土层排水加固的目的呢?本文就一个工程实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导向管是核燃料组件重要组成部件,对整个燃料组件起到支撑作用,堆芯运行过程中控制棒组件插入燃料组件导向管内孔,以控制堆芯功率,导向管对堆芯安全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外形尺寸检查中,长度及端面跳动是其关键技术指标,本文提出了一种导向管整体长度及端面跳动的全自动测量解决方案,设备主要由前端检查装置、V型支撑、尾端检测装置、铝型材机架、控制柜、专用元件等组成,检查装置调试安装完成后,对设备进行测量准确性验证和不确定度评定。经验证,导向管自动测量装置满足产品测量技术要求,此装置的研制与应用大大提高了导向管检查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导向管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