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奔星先生(1913~2004)是我国现代诗人、鲁迅研究专家、中国现代文学史专家,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出版的《茅盾小说讲话》,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茅盾研究著作,这部研究著作出版后,使茅盾研究在高等学校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相似文献   

2.
韦韬 《出版史料》2011,(4):90-91
为纪念茅盾先生逝世三十周年,茅盾故乡桐乡市政协文史委、桐乡市档案局(馆)编辑出版《茅盾墨迹》一书。本文是茅盾公子韦韬先生为该书写的序,本刊转载时用了现在的标题。谨向作者和《茅盾墨迹》编者表示真诚的谢意。——编者父亲茅盾,以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名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曾出任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达十五年之久。他勤于著述,始终保持着使用毛笔书写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冯雪 《报刊之友》2014,(9):150-151
《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1917-1927》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深远。本文选取茅盾的《现代小说导论(一)》作为考察的中心,兼顾他的其他文学评论具体分析茅盾叙述、规划中的“五四”与“新文学”,并评述茅盾的遗产对于今日文学批评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浙江省桐乡市档案馆珍藏的1054件茅盾档案"中,有茅盾撰写的日记、回忆录、书信、小说、诗词、文艺评论、读书笔记、译文等手稿原件610件14287页。茅盾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决定了茅盾档案弥足珍贵。2010年,茅盾档案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春节后到桐乡蹲点调研期间,我有幸看到了部分茅盾档案。当我小心翻阅着一页页  相似文献   

5.
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与鲁迅、郭沫若等同属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大师级人物.茅盾的早期文学生涯是从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起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编译工作,随着"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他致力于向中国民众翻译和介绍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在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翻译观.茅盾与郑振铎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等文学和翻译专业团体,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中国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茅盾曾说过一句很有见地的话,大意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史及外国文学史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现代杂文的兴起.  相似文献   

7.
<正>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茅盾一生钟爱和垂青于文学发展事业,并在外国文学翻译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非凡成就。一、茅盾的文学翻译启蒙茅盾出生于浙江桐乡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风景秀丽,人文荟萃,为成就茅盾日后精致细腻的笔锋和开阔宽广的胸怀提供  相似文献   

8.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和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凭借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超前的文化思  相似文献   

9.
茅盾一生经历了清朝的灭亡、民国的兴衰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对20世纪中国文艺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关于茅盾研究,还有很多空间需要深化,如关于茅盾早期脱颖而出的环境研究、茅盾与中共组织的关系问题研究、茅盾创作黄金时期的总体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茅盾研究、共和国以后茅盾的复杂性研究、茅盾年谱的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姚明 《北京档案》2023,(6):47-51+62
茅盾眉批本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极具价值的稀见档案史料,是解读作家的重要依据。通过文献调研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梳理了茅盾眉批本的形成、发现、发掘历程,厘清了茅盾眉批本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数量;根据茅盾眉批本的批注内容长短与结构,划分为点评、批注、札记三种类型;从公藏背书、二重证据、字迹比对的视角对茅盾眉批本的真实性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贵刊今年第7期刊登了王友枚同志介绍茅盾1937年8月28日发表的《对于时事播音的一点意见》一文。王文认定,茅盾此文是“中国作家最早评述广播节目的论文”.此说有待商榷。茅盾这篇文章写于抗日战争初期,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之后十五天。文章既赞扬了当时上海广播电台轰轰烈烈、有声有色的抗日宣传活动,也指出了它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茅盾这篇文章,在抗日战争宣传史和中国广播史上有其重要价值。拙著《中国现代广播简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12月出版)在正文中曾引述了茅盾文章的部分论述,并在附录中收录了全文。…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写作》2008,(12):53-53
1933年7月1日,《文学》月刊在上海创刊。该刊为16开,由上海文学社编辑.上海生活书店发行。 《文学》月刊系郑振铎主编。傅东华、郑振铎、郁达夫、茅盾、胡愈之等担任编辑的文学刊物。后改为王统照主编,上海文学社发行。鲁迅、茅盾跻身于十人编委会行列。在《文学》月刊创刊号上.鲁迅一改以往只署化名的做法.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13.
茅盾是近现代中国文坛一位难得的"多面手",他在开始文学创作之前,就翻译了大量英美文学作品,并从中获得了丰富的创作启示。茅盾的多年翻译实践成果丰硕,在遵循"信达雅"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一套文学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4.
李频 《编辑之友》1995,(4):27-28
要加强编辑学范畴史的研究李频[郑州]近年来,笔者在撰写《编辑学家茅盾评传》的过程中,通读了茅盾的有关著作,惊异地发现茅盾不仅是中国现代杰出编辑家,而且是编辑学研究的先行者,颇有建树的编辑学家。早在三十年代,他即预言:“将来要是有人能够把所有的杂志按其...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30年代,美国<密勒士评论报>曾载文称:现代中国有五位声誉极高的作家.那就是鲁迅、茅盾、老舍、郭沫若和郁达夫.  相似文献   

16.
郑豫广 《福建图书馆学刊》1998,(3):f003-f003,51
胡也频(1903~1931年)原名胡崇轩,幼名胡培基,曾用笔名沉默、黄英、何一乎、红笑等。福州市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他对中国革命及现代文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详细记载和充分肯定,是闽籍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7.
谈谈笔名     
当前,文献责任者的表达方式比较复杂,单就笔名而言,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顾名思义,笔名是作家写作时所使用的名字。现代作家都较多地使用笔名,有的笔名较其原来姓名更为读者所熟悉。各种笔名大都隐喻或寓以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18.
113与632题目中的“一个人”,指的是沪上资深副刊编辑、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金瓶梅学会理事、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陈诏先生。出生于1928年的陈诏已退休多年,除了有《红楼梦小考》、《红楼梦谈艺录》、《金瓶梅小考》、《金瓶梅六十题》、《中国馔食文化》等十多本专著问世外,他还曾以虞兮、思藻的笔名,发表过许多杂文。我知道陈诏与中国文坛许多名人如夏衍、茅盾、巴金、柯灵、施蛰存、蒋孔阳、顾廷龙等有交往,更有书信之谊,只是并不清楚这些文化名人亲笔写给陈诏的书信竟有几百封之多,而且他一直珍藏至今。一想到其中许多写信者如今已…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08,(3):M0002-M0002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  相似文献   

20.
田艳艳 《兰台世界》2013,(16):129-130,146
<正>曹聚仁,字挺岫,号听涛,笔名彭观清、陈思、丁舟、袁大郎等,浙江浦江(今兰溪)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五月三十日(1900年6月26日酉时)在浙江浦江蒋畈村(今兰溪市梅江镇蒋畈村)出生,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人士与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作家、记者。曹聚仁先生是中国20世纪中的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