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印脞说     
在石印技术引进中国之前,雕刻木板是主要的制版方法,直到十九世纪后期,它已延续了上千年。版材由木质到石质的变化,是印刷术发展的一个飞跃。"自清末传石印法,中国出版界,遂开一新纪元"。石印平版印刷的出现,标志着印刷史上一个新阶段的开  相似文献   

2.
冯金牛 《图书馆杂志》1999,18(10):37-38
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产生于清代光绪年间的石印画报是一种独特的连续出版物。说它独特,主要是因为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石印画报大多是报纸的附属出版物,或是报纸的附赠品,由报社发卖,或随报赠阅,流传很广,影响很大;二是石印画报从一出现就致力于反映社会时事新闻,介绍外国科学知识,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被称做“新闻画”,图文并茂,浅显易懂,极受读者欢迎。 据统计,辛亥革命以前,有70多种石印画报问世。(点石斋画报)可称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最早的石印画报。该画报创刊于光绪十年(1884年),由(申报)馆属下的点石…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图书馆的库房里,珍藏着一套面世于1909年8月16日的《图画日报》,其每日一刊,共出版了404期,于1910年8月停刊。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随着石印技术在我国的运用,产生了一种有特色的出版物——石印画报。据上海图书馆冯金牛先生统计,辛亥革命以前,就有七十多种石印画  相似文献   

4.
J2108型胶印机属于单张纸胶印机,其所印纸张先输送到前规,定位后,由递纸牙将纸张咬住,逐渐加速到压印滚筒表面线速度,在相对静止中将纸张交给压印滚筒咬牙,印刷后的纸张由压印滚筒咬牙在相对静止中交给收纸咬牙,再由收纸咬牙将纸张传送到收纸台。印刷机上的三种咬牙:递纸牙、压印滚筒咬牙、收纸咬牙的动作是否符合要  相似文献   

5.
李培文 《图书馆论坛》1998,(2):78-79,70,53
石印是一种平版印刷术,清道光初年由传教上输入我国,同治末年开始为出版界所接受,至民国年间,印行了大量书籍,并掀起了一场古书翻印热潮,为保存文献,嘉惠学者起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石印术的淘汰,石印书籍也逐渐被人们淡忘。在图书馆界,石印本著录混乱、概念不清,以致一些很有价值的石印本得不到充分利用。为此,本文试对石印、石印的出版史作一些简单介绍,并就石印本的版本鉴定、著录标准提出自己的认识,以求在图书馆界唤起对石印书籍的重视。1石印的原理与基本的制版方法石印术是在1796年由奥匈帝国人逊纳菲尔德发明,是一种…  相似文献   

6.
尽管中国的石印小说存在的时间不超过百年,其产生约从1866年上海文宜书局石印的<镜花缘>开始,终止大致在20世纪40年代初.当然在小说石印停止之后,石印书籍还间有出版.日本学者丸山浩明曾对中国石印版小说做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他在1999年发表了<中国石印版小说目录>,[1]计有800多部石印版小说.  相似文献   

7.
江山 《电子出版》2000,(8):48-48
21世纪国际互联网将蓬勃发展,电子报刊将乘着互联网这列“快车”迅速向我们走来。它很有可能逐渐替代现今在纸上印刷的报刊,成为报刊业的主流。 之所以说电子报刊能成为今后报刊业的主流,是因为它有纸印报刊所没有的优长,同未来的信息时代更加吻合。 电子报刊比纸印报刊的容量大得多。纸印报刊有篇幅的限制,其容量是有限的,一份中等规模的报纸,充其量也只能容纳几万汉字,中等杂志也只能容纳十几万汉字,而电子报刊容量要大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由于容量大,电子报刊的报导范围更广,报导深度也更深。例如它可以为某一个焦点新闻设…  相似文献   

8.
杨丽君 《出版史料》2010,(2):116-119
1884年5月8日,即光绪十年四月十四日,《点石斋画报》创刊于上海,每期刊载图画新闻八幅,每月上中下旬各出印一次,具有典型的旬刊性质,随《申报》附送,不另收费,若单独零售,则售洋五分。它是中国近代创办最早、发行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大的石印画报。  相似文献   

9.
石印大约在1832年由外国传教士带入我国,严格讲与我国文化发生关系,是1879年点石斋的活动开始。现在我们影印古籍用胶印。胶印源自石印,而且在版面设计上也跟随当时。  相似文献   

10.
《国内邮报》是1645年由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创立的,迄今已经发行了362年。2007年1月4日,《国内邮报》在其网站正式宣布,报纸2007年1月1日起停印,将来只在网络上发行。虽然在国外报纸停止纸版本发行而发行网络版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世界上最老的报纸退出纸质媒体而投身网络,是否验证了比尔·盖茨那句“30年后纸媒体将消亡”的著名预言呢?  相似文献   

11.
日前.柯尼卡美能达宣布将于2007年3月面向中国市场推出其彩色顶级生产型高速打印系统——bizhub PRO C6500。该机型主要针对国内业界每月5万印以上具有海量生产任务的高端生产型客户.尤其是提供专业打印服务的快印企业。  相似文献   

12.
低碳     
《大观周刊》2010,(39):19-19
1 可DIY的创意日历 没错.它是日历.米自俄罗斯设计师Saccadc的创意。这一张纸上印着2011年整整一年的日期,周六日则用灰色标识出来,周边和中间大大的空白是用作备忘录的,超级节约用纸。一年的时间,一年的备忘录,值得各位将之压在箱子底下好好收藏,更妙的是这个创意可以自己DIY。  相似文献   

13.
1890年清廷拟采用石印技术印制《古今图书集成》,历经四年终于印制完成100部及黄绫本一部。此100部石印图书集成学术界多认为遭遇火厄,存世不多。但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发现这100部石印图书集成不仅没被火焚,且散布国内各省,甚至走出国门,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意在澄清学术界对之遭到火灾的不实之说,还原其传播分布的原貌。  相似文献   

14.
余自幼喜欢画画,上小学时就利用作业本的反面临摹小人书,文革期间捡一些传单压平后利用其反面作画,过年时贴在墙上,自我欣赏。还利用三层板刻出毛主席像,涂上红颜色后印在纸上。  相似文献   

15.
石印技术在我国近代出版史上得到广泛应用,对于近代大量书籍以及画报等出版物的印刷具有很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对中国近代石印术及石印书报的发展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清陆钟辉将元陶宗仪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并为四卷,刻于乾隆八年(1743),有初、后印之别。江春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用后印版重印。嘉庆初,鲍廷博据陆刻后印本影刻,校改18处,也有初、后印之分,后印本有补版和异文。晚清刻本多据鲍刻重刊,其中倪鸿本以鲍刻初印本为底本,扫叶山房本石印抄录倪鸿本,宣古愚本、王鹏运本和四川官书局本以鲍刻后印本为底本。  相似文献   

17.
曹之 《图书馆论坛》2005,25(6):347-348
我于民国三十三年(农历甲申岁,公元1944年)出生于黄河南岸,黄河水哺育了我难忘的童年。总角之年。即嗜书如命。先父在旧社会念过私塾,家里有几册线装书。四岁那年,母亲撒手西去,几册发黄的线装书伴我度过了苦难的岁月。我最喜欢的一本是《绘图千家诗》,这是一册石印本,上图下文。手写体.油光纸。在先父的指点下.我学会的第一首诗是唐代杜牧的《清明》。  相似文献   

18.
一般说不要迷信名家,了解出版史也同样不宜迷信名家. 从现存道光十八年的<各国消息>推知,石印技术进入我国的时间不晚于1838年,但我国将其用于印书,是在1879年点石斋影印<康熙字典>,接着普及.1881年同文书局诞生,由粤人徐鸿甫、徐润(字雨之)所办,规模甚大,据说工人达500位之多.  相似文献   

19.
许静波 《新闻大学》2012,(3):136-146
上海之所以成为近代中国的出版业中心,所依靠的不仅仅是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这样的大型出版企业,为数众多的中小书局是构成上海书业生态坚实的基础。光绪十三年(1887年),浙商何瑞堂开设鸿宝斋书局于上海英租界,1956年方才停止营业,历时69年。该局可按经理人的更替,划分为三个时代:沈静安时代、乌仁甫时代和丁方定时代,而这三个时代恰又对应了上海近代石印书业的繁盛、衰落与终结。以石印书局为主体的书业公所是上海近代石印书业的同业组织。作为创建者之一,鸿宝斋一直在书业公所中拥有较高地位,并为维系公所的运作和发展贡献颇巨。  相似文献   

20.
《桌面出版与设计》2008,(6):I0009-I0009
方正印捷在单页纸数码印刷市场掀起了一场革命.推出了第一台使用双子星即时技术的单页纸数码系统——K6250.其采用方正印捷最新数码印刷流程,每分钟250印A4.是目前最快的单页纸数码印刷系统.可承接各种海量、复杂、高质量的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