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薇 《时代教育》2014,(11):172
本文主要谈论林纾前辈在翻译中的误译问题及其因素,并将误译归为两大类: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无意误译"受到翻译者自身的局限,是一种错译。"有意误译"是翻译者翻译时的一种策略、方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翻译中的有意误译与无意误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政治的不断完善,中国与英美国家的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于是涌现出大量英文汉译、汉文英译的翻译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也不乏误译现象的存在,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有意误译与无意误译两方面分析误译产生的原因,通过大量翻译实例的对比,提出读者在读译文时要了解原文和译文的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译者在译文时所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英汉互译中误译这个话题已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这个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英汉互译尤其是英汉文化互译之间并不存在完全对等的翻译,因而误译就成为频繁出现的现象。论文通过英汉互译过程中误译的举例,探讨了中西文化差异及如何减少误译现象的对策,最终达到提高翻译的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有意误译"的忠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文学翻译和日常口语翻译中常见的译例,探讨了译者的有意误译这一方法的具体原因及其价值。通过对误译的分类并具体分析的语言、文化及时代背景,认为应把“有意误译”视作可供译者选择的翻译方法之一,它是译者经过谨慎考虑之后作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的不断完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随之涌现出大量英汉互译的翻译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也不乏误译现象的出现,因此有必要从无意误译与有意误译两方面分析误译产生的原因,并基于这些原因探讨其对策。  相似文献   

6.
周晓春 《英语辅导》2011,(1):179-181
翻译是把已说出或写出的话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无论是作者、译者还是读者,都不希望译文出错,然而翻译中的误译却相当常见。本文对因原文内容、文化因素、翻译原则等方面导致的误译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把已说出或写出的话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无论是作者、译者还是读者,都不希望译文出错,然而翻译中的误译却相当常见.本文对因原文内容、文化因素、翻译原则等方面导致的误译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8.
宋燕  魏天睿 《英语广场》2023,(17):25-28
在文学翻译领域中,由于误译的存在,准确性与流畅性均不尽人意的译作比比皆是。翻译理论家谢天振将误译分为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两类,本文以《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李育超译本为例,对两类误译现象进行举例分析,探究误译的影响以及如何规避误译,希望译者能从中总结经验,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法、句式、文化差异等因素,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误译现象.本文就英汉互译中的若干误译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探讨比较恰当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以《铁木前传》沙博理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两个方面分析了其中的误译现象。就无意误译而言,从翻译过程的角度分析了译者由于理解和表达错误导致的误译;就有意误译而言,主要从非文本操控的角度分析了有意误译的原因及当时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译者应极力减少无意误译;而作为译者创造性的改写行为,有意误译是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结果,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种,不同的语系。翻译时,若过于强调忠实原文的形式,望文生义,就会造成误译、为此,须调整原文的表达形式,认真钻研原作,注意语言表面下的深层含义。勤查词典。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或者称曲译,往往源与其背后的深刻文化根源。具体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特定翻译目的,目标读者接受能力的考虑,译者的翻译风格和个人经历等。通过译者自己对译本或翻译的阐述可以看到这一过程中译者的个人经历、动机目的、知识背景、社会期待、价值标准、文化类型等等因素是如何进入翻译文本的。  相似文献   

13.
误译在翻译实践中是不可避免的。有意误译是译者有意为之的一种翻译策略,是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文化角度考虑,意识形态操纵了翻译策略,译者为特定的政治立场服务而有意政治误译。文化过滤为有意误译提供了文化理据,成为原语文化被译语文化接受的有效途径。有意文化误译的手段有文化形象替换、文化信息的丢失、省译和删节。  相似文献   

14.
文化预设是指被交际双方省略了的,已知的,互明的,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信息界。然而在跨文化交际时,对源语文化预设的无知可能会导致误译。有意误译则是译者从源语与目的语文化预设碰撞后所产生的创造性的叛逆,有意误译因而有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儿童文学由于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对其译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译者不但要忠实原文,还必须使译作契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深受译语小读者喜爱。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时不得不抛开传统的仆人角色,进行有意误译,做出创造性叛逆。本文以儿童文学翻译大师任溶溶汉译《夏洛的网》为例,说明适度的有意误译和创造性叛逆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刘少仙 《文教资料》2007,(4):133-135
长期以来,文学翻译中对译者的有意误译,即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一直持彻底的否定态度,认为译者乃隐形之人也,翻译应亦步亦趋地再现原文的精神。但是,在真正的翻译实践中,译者这一主体,却一直在进行着有意识的叛逆性活动。本文拟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出发,对译者的有意误译进行分析,指出有意误译不但不可避免,而且在文化传播当中还能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英汉互译时,时常会出现各个层面的误译,有语法方面的,词义方面的,也有文化内容方面的。究其原因,根本在于译者对翻译内容的误解或片面理解。因此,正确理解原文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英汉互译误译现象的基础上,从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两个方面论证了正确理解是减少误译的前提,并提出了保证正确理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英汉误译与文化预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文化预设的三个角度,即关于物质世界和造物方面、历史和传统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来探讨引起英译汉过程中翻译误译的文化原因。同时,从典型的误译案例出发,分析引起英译汉误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表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交流。误译通常源于译者头脑中的固有图式、母语思维以及对原语文化的错位预设。本文试图从《译海淘沙录》中的启发性译例探讨各种英汉误译的发生学原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同声传译中积极性误译的弱化策略,结合具体例子阐述了在什么样的场合适宜采取弱化策略,以期在理论层面唤起业内人士对积极性误译弱化策略给予更多关注,在实践层面强化译员自觉使用积极性误译意识,提升同声传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