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三点半放学后孩子去哪儿当前,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很多城市的小学一般是下午3点半放学,而家长却要到下午点半以后才能下班,由此使得许多家长不得不面对学生看护上的"空档期"。下午三点半放学原本是为了"解放"孩子,但相关"配套"跟不上,反而形成了一个让不少人焦虑的社会问题。面对社会广泛呼吁的"3点半难题",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开始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相继出台破解"3点半难题"的新政。比如  相似文献   

2.
“三点半难题”是教育领域内针对小学生三点半放学后家长不能及时看管而提出的。我国境内各地区小学生放学时间一般均为三点半,这是充分考虑小学生接受知识时效和给予学生一定自由活动时间而作出的决定,已经执行多年。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用工机制的逐步完善,一般单位都要求员工工作到五点左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小学生三点半放学后家长仍在工作岗位工作的现实矛盾,并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儿童教育关注度的提升而逐步凸显。文献资料显示,这种现实矛盾自2006年起呈逐步加剧状态。社会上的一些主流媒体开始广泛关注,由此产生的社会忧虑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3.
正"孩子下课家长下班前"这段时间出现管理真空,已经困扰我国教育界和家长多年,但一直没有解决。针对目前社会上无资质的课外托管班泛滥的问题,2013年11月11日,北京市教委宣布,今后学校可以在下午3点半至5点间组织兴趣班和社团活动,所有活动经费由政府买单。"下午3点半放学孩子没人接"这一问题将有望得到解决,但时间已经过去快半年,北京市并没有出台该举措的进一步细则。日前,欧盟发布一份重要报告——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中小学减负力度的不断加大,南京市放学时间大大提前,多数小学放学时间在下午3点或者4点左右。这就给很多的双职工家庭接孩子放学带来了不少后顾之忧。没人接怎么办?小孩放在托管班,安全怎么保证?不少家长开始期待:是否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后也能待在学校,等家长下班之后再去接。为了满足家长需求,前不久南京市在琅琊路小学、游府西街小学、汉口路小学等数所小学试点"弹性放学",家  相似文献   

5.
现在城市中外来人口增多,鱼龙混杂,为了防止拐骗儿童事故的发生,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我因特设计了一套“接送卡”。接卡是家长接孩子的证件,下午放学时由传达室负责人或值班老师验卡后家长方可入园。到各班里接孩子时,老师与保育员留意持卡人的身分,观察儿童与持卡人的感情关系。孩子与持卡人关系密切,方可接走。  相似文献   

6.
小学"三点半现象"是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产物。三点半放学,其主要目的是减轻小学生的负担,规范学校管理。"三点半难题"反映出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又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还不够成熟,安全意识薄弱,因此,三点半放学后,学生的安全问题成为最突出的问题。社会各界应致力于寻找最恰当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安全问题,在"安全减负"的前提下,解决"三点半难题"。  相似文献   

7.
邢艳 《广东教育》2011,(7):72-72
还有两个多星期就是"六一"儿童节了,下午放学时许多孩子都留下来排练节目。小琪和小玲准备表演歌伴舞,她们排练的场地是学校的小花园。星期四下午放学时,她俩邀请我去小花园看看她们的排练并给点意见。两个孩子配合默契,表演大方,节目准备得不错。后来,我们说到了“六一”的教室布置。  相似文献   

8.
李玉柱 《中国德育》2013,(12):59-59
据《新文化报》报道,从5月6日开始,长春市一些小学下午提前一小时放学,也就是说,孩子三点半就可以回家了。学校称,这是为了严格执行上级"小学生在校时间每天不得多于六小时"的"减负"规定。实际上,有类似做法的不止长春一地。在不少人看来,学生负担重,是由于学生在校时间长造成的。这种认识是很荒谬的。学生提前放学,前脚出校门,后脚往往就进了校外补习班。晚上回家后,学  相似文献   

9.
猫富翁     
每当幼儿园放学时,在幼儿园门前都有不少这样的家长:手拿牛奶、面包、点心,给刚出园的孩子“加餐”。这些家长认为,幼儿园下午虽有午点,但孩子一般吃不饱,他们正在长身体,应该多吃点。据妇婴营养专家介绍学龄前儿童是有必要加餐的,因为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需要很多营养,但孩子的胃容量小,因此多次的摄食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要求。  相似文献   

10.
梁荣芹 《山东教育》2004,(17):17-18
案例一:下午离园时间,某幼儿园中班一幼儿的家长来接孩子忘了带“接送卡”,老师说:“没有接送卡,是不能接孩子的,这是幼儿园的规定。”可家长解释说:“幼儿同离家很远,回去拿需要半个小时。”幼儿教师执意不放孩子。无奈.这位老师早就认识了的幼儿家长只好骑车返回,等他拿来接送卡  相似文献   

11.
任民 《早期教育》2006,(10):19-19
甜甜是某园大班孩子,一天上午老师带幼儿自由活动时,甜甜和同班的梦梦压月亮船,压着压着手没抓好,鼻子就碰到了手扶的横杆上,甜甜鼻子当时流血,鼻梁发青。当班老师急忙抱甜甜到保健室洗鼻血,涂外用药,很快就没事了。中午吃过饭睡到两点半,下午她还为“六一”演出排练了节目,看起来没事的样子。放学妈妈来接的时候,老师给家长说了出事的经过,家长看看孩子鼻子青了点,说声没事,不要紧,就带着孩子在园里玩到7点才走。  相似文献   

12.
家长委员会这一本该在家校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组织,却被家长质疑为“少数人的家委会”“摆设、傀儡、拼爹会、收钱会”。镜头一:下午三点,重庆主城某小学校门外,站满了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远远看去,这群人中,还有一拨特殊的人,他们举着“XX作业辅导班”的牌子,迎接即将去他们那里写作业的孩子们。像这样大大小小的课后辅导机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举办的“幼芽智力竞赛”和“故事讲演会”活动,我们开辟了一个家长阅览室,配备了两只书架和两千多册图书,这些书大都是幼儿喜欢的画册,还为家长准备了《幼儿教育》、《为了孩子》、《父母必读》等刊物。阅览室每天下午放学时开放一个小时,由园内工作人员值班。家长阅览室原计划是临时性的,可是,一开放就关不了啦! 家长每天下午接孩子离园都要领着孩子到阅览室看书,有的家长就在幼儿园大门口等着阅览室开放。孩子在阅览室里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每次  相似文献   

14.
李卓妍 《家教指南》2006,(11):43-44
每当幼儿园放学时,在幼儿园门前都有不少这样的家长:手拿牛奶、面包、点心,给刚出园的孩子“加餐”。这些家长认为,幼儿园下午虽有午点,但孩子一般吃不饱,他们正在长身体,应该多吃点。广州市妇婴医院营养师吴锦晖告诉记者,学龄前儿童是有必要加餐的,因为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需要很多营养,但孩子的胃容量小,因此多次的摄食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要求。  相似文献   

15.
沈丹 《班主任之友》2022,(11):39-40
<正>傍晚六点,我又接到小誉家长的电话了,说孩子没有接到。小誉是学校女足队的成员,每天下午三点统一由外聘教练带队训练,放学也不随班级一起。“小誉爸爸,那我联系教练问一问。”“沈老师,教练电话一直不接。我发微信他们也没有回复。”家长显得有些着急,放学已经一个小时了,  相似文献   

16.
“七、九年级下午4时25分放学,八年级下午4时35分放学,在放学过程中,学校政教处人员和班主任必须引导学生下楼……”为了避免由于放学人多拥挤而带来的安全隐患,黄梅县张河中学日前实行“错时放学”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偶然发现妈妈手机里设置了三个闹铃时间:凌晨一点半、凌晨三点半和凌晨五点半。凌晨五点半的闹铃是妈妈为了给我和弟弟做早餐设置的。其余两个闹铃是干什么的呢?好奇的我曾经无数次问妈妈,但妈妈总是神秘一笑:“等你长大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18.
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引起如此的轩然大波:国务院总理、省长亲自过问学生作业多少;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人居然提议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中小学生的书包该有多重……近日,读到一篇文章,讲的是留学生高钢送子在美读小学的故事。读后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学生负担”这个老话题。可以说,这是一所没“负担”的学校。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最少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碧眼金发的女教师看了中国的四年级数学课本后,告诉家长:六年级之前,孩子的数学不用再学了;从重负下解脱出来的儿子也…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一:下午离园时间,某幼儿园中班一幼儿的家长来接孩子忘了带“接送卡”,老师说:“没有接送卡,是不能接孩子的,这是幼儿园的规定。”可家长解释说:“幼儿园离家很远,回去拿需要半个小时。”幼儿教师执意不放孩子。无奈,这位老师早就认识了的幼儿家长只好骑车返回,等他拿来接送卡时,班里只剩下一个幼儿——即这位家长的孩子。试想此时的家长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家长和教师之间又怎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呢?为什么教师不能灵活地处理问题呢?原来幼儿园对接送孩子的要求是:有孩子无卡(早晨送孩子将接送卡带走):有卡无孩子(下午接孩子后留下接送卡)。…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带着孩子回国探亲,亲朋好友都热切地询问美国孩子放学后干些什么。我谨以母亲的身份,谈谈在美国公立学校上学的孩子,他们在放学之后都干些什么,也许能对老师和家长有所启发。记得我的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每天下午2点半左右,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地回来了。他把书包一放,就在外面玩。我叫住他:“先做家庭作业,再去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