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0月24日,浙江杭州沦陷。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被迫带领苏步青教授等浙大全校师生700多人西迁,从浙江建德向江西吉安、泰和方向艰难前行。西迁路上,曲折坎坷,敌机一路尾追,狂轰滥炸,险象环生。  相似文献   

2.
<正>近代以来,中日之间发生了两次大规模战争,一次是1894-1895年间的甲午战争,另一次即我们普遍称作的抗日战争:始自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直至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中日之间的这两次战争,对日本来说是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对中国来说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两次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路程,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战争虽早已结束,但因日本的侵略及罪行而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延续至  相似文献   

3.
从1894年到1937年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接连发动了两次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甲午战争对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具有重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奠定了日本作为东亚军事、经济和政治强国的地位,进一步刺激了日本侵华扩张的野心;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格局,日本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急先锋;甲午战争使日本在华势力恶性膨胀,各种矛盾日益激化,日本为摆脱困境,不惜铤而走险,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又挑起了太平洋战争。在对外侵略战争中,日本对于中国的香港、广州湾及新加坡、越南等英法的殖民地,都以兵力加以侵占,而唯独对于中国澳门这一弹丸之地,始终未予以侵占,这到底是为何呢?  相似文献   

5.
严冬 《学习之友》2006,(9):60-61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14年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日本对华战争中代价最小,得利最大的一次侵略行动。日本轻易占领东三省后,又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步步进逼,直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半壁河山沦陷,伤亡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更不计其数。因此,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有必要认真反思“九·一八事变”的教训。  相似文献   

6.
日本慰安妇制度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战争期间,日军慰安妇制度自1932年“上海事变”发轫,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契机获得发展,慰安所和慰安妇遍及中国各地,日军慰安所可分为永久性,次永久性和临时性慰安所三种类型,而慰安妇女则多来自于日本,朝鲜和中国。  相似文献   

7.
日本侵华战争是日本国策发展的必然产物。1936年8月日本内阁五相会议和四相会议制定了把中国变为日本附庸的政策,1937年8月17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放弃“不扩大方针”,标志着日本政府正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14年侵略战争中,日军占领中国半壁河山,粗暴践踏国际公法,犯下了战争罪的全部罪行,即破坏和平罪、常规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与屈辱。  相似文献   

8.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掀起全面侵华战争。当时,在华北一带的日军称“中国驻屯军”,直接制造卢沟桥事变的日本军人是田代皖一郎、牟田口廉也和一木清直。  相似文献   

9.
《老年教育》2007,(3):16-17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随后全面展开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了。日本侵华航空队凭借先进的航空装备在中华大地上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他们自以为在中国上空不可能遇到敌手,日本国内也在大肆鼓吹日军空战无敌的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陈稳 《中国德育》2005,(6):79-80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国家进入了战争状态,各项工作都以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心,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教育工作围绕着这个中心任务而展开。当时的思想教育分为三个层次,即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国民教育(儿童教育),其中干部教育重于社会教育,社会教育重于国民教育。  相似文献   

11.
莫佳晨 《新读写》2010,(3):63-63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下的严重罪行,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拉贝日记》是一名德国友人约翰·拉贝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的当时的真实见闻。  相似文献   

12.
日本全面侵华初期美国绥靖日本经济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7月7日,日晕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战争初期,美国对日本采取了姑息与纵容的绥靖政策。本从美、日经济关系的视角,对促使美国采取此政策的经济因素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处于上升阶段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强有力的冲击,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捍卫主权、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1840—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习时要注意从列强发动的几次侵华战争和几个重要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了解和把握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1937~1945年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这场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背景下获胜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抗日战争的胜利,它既是全民抗战的胜利,也是探索党派合作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七七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起点,它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是抗日战争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七七事变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七七事变,仅指1937年7月7日至7月8日,中日两军正式的交锋。广义的七七事变还包括7月8日到7月30日.中日间交涉和军事行动同时进行。战斗逐渐从卢沟桥扩大到平津一带,直至平津失陷。  相似文献   

15.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绝大多数文学家都是“战争协力者”,然而战后关于战争责任问题的声讨和追究却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半途而废。日本战后文学的总体倾向,实质上不是反对“战争”,而是反对“战败”;不是反省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而是刻意表现日本人本身的受害。更有一批作家反抗战后的和平秩序,发泄对战败投降的不满和悲哀,甚至公开为侵略战争辩解。而揭露侵华战争罪恶,真诚反省的作家,半个世纪以来寥若晨星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日本与一战后德国的战争态度、内外政策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即坚持军国主义思想,宣传民族复仇主义,否认战争罪行,美化侵略战争,尊奉战争罪犯,向政治军事大国迈进,试图对外扩张,向邻国领土主权挑战。这种战争态度和对外政策最终导致德国再次走向战争之路。日本的这种行为亟应引起世人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7.
《飘》是一部出版于1936年的美国小说,是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唯一的一部作品,在1937年获得普利策奖。《飘》通过南北战争这一事件,以亚特兰大和塔拉种植园为背景,描述斯佳丽、梅兰妮、阿希礼、瑞德四个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南方人民在这场战争中的遭遇与命运,也反映了残酷的战争导致了主人公们性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呼唤和平     
我是一只鸽子,一只热爱和平、痛恨战争的和平鸽。 1937年8月28日,“轰隆隆——轰隆——”一阵阵爆炸声把我从梦中惊醒。原来是万恶的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火车站浓烟滚滚.瞬间变成了废墟。成千上万的旅客倒在血泊中,许多人在悲痛地呼喊,这些旅客几乎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呀!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8月13日,中日淞沪会战·打响,战火很快波及浙江。浙江大学根据国民政府的指示,700多名师生在校长竺可桢率领下,被迫于1937年11月开始从杭州往内地西迁。  相似文献   

20.
自晚清新政起到1937年,中国的现代教育已有30余年的历程,其间虽有波动,但趋势是向前发展的。然而,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现代教育发生了巨大转折。教育在遭受战争的破坏后艰难运行。作为文化之都的北平,已获得较大发展的中学教育早期现代化进程被迫在这一时期陷入完全中断的境地。本文通过对沦陷时期北平中学教育状况的分析,展现日伪统治对北平中学教育的严重破坏,揭露出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教育事业犯下的累累罪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