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香港优秀跳高运动员张宇浩的跳高技术分助跑、起跳和过竿三个阶段进行了分折。发现其整体动作结构是先进合理的,但在起跳和过竿阶段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 本文应用的分析方法是运动生物力学实验系统中的一个典型方法,以此作为实例,说明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对改进运动员技术所具有的功效,也揭示了胡鸿飞教授所倡导的速度型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背越式和俯卧式跳高技术,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剖析了助跑、起跳、过竿三个主要技术环节中两种跳高技术的不同之处,指出了俯卧式技术中的不足,科学地论证了背越式跳高技术的优势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研究选取201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跳高比赛前六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三维高速摄像机对助跑阶段最后两步进行全程拍摄,使用APAS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中国顶尖跳高运动员起跳阶段的步长、摆动腿蹬伸膝角、起跳腿离地水平速度等技术指标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跳高运动员起跳阶段技术分析的研究成果与跳高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中国跳高运动员训练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G823.114.6.G804.63 9803868背越式跳高技术力学分析=An arialysis ofthe advantages Of fosbury flop:Abiomechanics’ point of view[刊,中,A]/卢钢,秦永祥∥体育与科学(江苏),1998.-19(4).63-64(TY)背越式跳高∥技术∥力学分析∥俯卧式跳高∥助跑∥起跳∥过竿本文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背越式和俯卧式跳高技术,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剖析了助跑、起跳、过竿三个主要技术环节中两种跳高技术的不同之处,指出了俯卧式技术中的不足,科学地论证了背越式跳高技术的优势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生物力学对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对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 (现世界纪录保持者科斯塔迪诺娃以及贝科娃 )起跳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 ,同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 ,中国运动员起跳时身体重心高度较低 ,差别非常显著 ;起跳重心腾起速度上没有显著差别 ,处同一水平。中国运动员表现出助跑 -起跳速度快 ,起跳时间短的特点。起跳过程中 ,膝、髋关节缓冲幅度较大 ,而踝关节缓冲幅度较小 ,起跳结束时起跳腿各环节的伸展不够充分。起跳时踝关节的蹬伸速度远远小于世界水平运动员 ,但膝、髋关节伸展速度较快。另外 ,中国运动员过竿技术存在一定缺陷。  相似文献   

6.
雍明 《体育科研》2011,32(4):64-66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拍摄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起跳技术分别从起跳阶段时间、起跳腿膝角变化等方面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改进、完善郑幸娟的跳高专项技术,尽快提高我国女子跳高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 决定跳高高度的三大要素是助跑、起跳和过竿。助跑和起跳都是为过竿服务的。如果助跑和起跳都完成得很好,但过竿技术不符合要求,也难以跳出理想的成绩。而且错误的过竿动作定型后,还有阻于今后提高成绩。因此,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之有效的过竿技术,是跳高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背越式跳高尤为如此。背越式跳高的过竿技术,对于初学者可以分三个阶段来完成启蒙教学。一、有关肌肉的感觉阶段主要使初学者体会有关肌肉的感觉,发展局部肌肉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教法如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7名一级男子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与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男子一级水平的跳高运动员在技术上主要表现为助跑最后两步步长较短,助跑速度相对较慢,起跳过程中摆动腿动作幅度与高水平运动员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提高我国运动员跳高最后两步的助跑速度与摆动腿、臂的技术动作将有利于我国运动员进一步提高其运动成绩和跳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张李文跳高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张李丈与女子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科斯塔迪诺娃的跳高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时以现:张李丈起跳后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优于对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她起跳离地时身体重心太低,其原因是起跳腿蹬伸不充分且蹬伸速度不快以及摆动腿摆动幅度小、摆速偏慢。另外,过竿技术存在着缺陷,这些是导致与科斯塔迪诺娃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男子背越式跳高“借力起跳”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目前短跑速度推测及背越式跳高运动的特点,突破助跑速度是提高背越式跳高成绩的重要途径。助跑速度的加快,过竿瞬间时间的缩短,运动员已无暇顾及过竿的大背弓技.术,而应为依重心轨迹顺势成倒“7”字过竿,充分发挥运动员“借力起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跳高比赛中,有些采用背越式姿式的运动员往往出现起跳时倒体过早,过竿时身体僵硬、反弓不明显或小腿碰落横竿等技术缺陷。如能充分注意头部姿势——起跳时向上顶头,当肩越过横杆时充分仰头,臀部过竿后及时低头,则可使上述现象大大减少,并能更好地掌握过竿技术,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起跳时顶头,是指在起跳瞬间,身体由  相似文献   

12.
一个训练有素的跳高运动员的助跑曲线应该是稳定而有效的。这条曲线对于运动员在成功地过竿时的角度和高度有一定的保证作用。所以,研究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最后几个步点所形成的轨迹方程,对于分析运动员的某些技术参数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6823.114.6 20013956从生物力学角度试析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刊,中,I]/曹兵.李大∥辽宁体育科技.-2001(2).-27(TY)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力学分析运动生物力学是对体育运动中的动作技术,用生物学和力学的观点及方法,把生物学因素和力学因素互相结合,并通过对体育动作和各种形式加以定量描述,使人们可以依据所测定的生物力学参数来指导运动训练,改进运动技术。  相似文献   

14.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主要由起跳腿的蹬伸技术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所组成。目前,大多数人们集中于跳高起跳的"蹬伸"技术研究,对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现场技术录像和运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最大缓冲幅度比较大;在起跳阶段摆动腿蹬离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缓冲阶段,身体重心的高度、摆动腿膝角的变化情况与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显著性相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伸膝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RSscan压力感应鞋垫对山东省五名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定量分析和研究,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理论,探讨背越式跳高起跳时足底压强峰值对起跳效果的影响,揭示起跳瞬间起跳脚足底压力分布的特征,为提高运动技术及避免运动创伤和将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跳高起跳过程中手臂和腿的摆动动作对起跳效果的影响,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和人体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起跳过程中摆臂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大于摆动腿;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支撑阶段,手臂和腿的摆动产生的相对摆动动量对提高身体重心垂直速度的平均贡献率为11.4%;我国运动员手臂和腿的相对摆动动量的利用率为68.5%,表明运动员手臂和腿的摆动动量没有发挥最大效益,提示运动员手臂和腿的相对摆动动量有一定的挖掘的潜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专家访谈法、三维高速摄像法、录像解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4 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现代高水平 背越式男子跳高运动员越来越重视起跳的速度,重心在起跳阶段缓冲不明显,腾起角度有减小的趋势;在起跳阶段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腿 的缓冲幅度大于国外优秀运动员,髋、膝、踝3 个关节的缓冲技术同起跳质量和运动员的伤病有很大联系;上下肢摆动的协调配合可以帮助运动 员获得良好的起跳效果,建议教练员重视上下肢摆动比例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惠艳 《体育科技》2006,27(2):34-36
应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背越式跳高在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人体能量的变化原因,提出:除了助跑动能之外,在起跳过程中伴随较大的肌肉群弹性势能的释放也是起跳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进一步分析运动员起跳过程身体重心向上运动的平动动能和绕质心转动的转动动能,其中的每一份能量都是完成背越式跳高动作所不能缺少的。从而为教练员更好发挥运动员起跳过程能量,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背越式跳高技术主要取决于起跳和过竿技术,在背越式跳高的教学和训练中,都会用不少的时间来进行技术训练,而过竿的空间感又决定了过竿技术的水平。因此,加强学生过竿空间感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此通过对起跳腾空感、空中身体姿态感、位置感、动作时机感的培养和训练进行研究,从而得到一些培养学生过竿空间感的有效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跳高起跳准备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明  闫洁 《体育学刊》2007,14(4):90-93
对索托马约尔等4名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比赛技术录像和技术图片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背越式跳高的整个助跑过程所表现出的技术动作都是为完成良好的起跳做准备,所有的技术环节都直接影响运动员起跳效果。结合运动训练实践从运动员助跑节奏、倒三步起跳腿支撑、倒二步摆动腿支撑以及最后一步的起跳支撑4个方面对背越式跳高运动的起跳准备技术特点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总结出运动员采用步频型和步幅型、倾斜支撑型和屈腿支撑型等不同准备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