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一般以考证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创业教育开展不甚受到重视,高职会计专业也具有融入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合教学实践,创新提出构建基于创业情境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对如何实现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背景下,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需要根据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市场需求进行适当教育模式创新和改革,以此适应当前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篇文章主要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高职学生进行学习,提升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背景下,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需要根据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市场需求进行适当教育模式创新和改革,以此适应当前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篇文章主要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高职学生进行学习,提升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邢铁燕 《科教文汇》2012,(16):162-164
本文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现状,按照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结合实际教学,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提出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及满足行业企业实际人才需求为核心的观点。研究内容,对丰富拓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指导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提升学生就业和行业企业招聘成功率,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锐  周勇  仇志海 《科技风》2023,(8):28-30+70
创新强国战略指导下,我国高职教育应当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宏观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提供大批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文按照“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瓶颈——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具体实践”展开研究,由理论向实践逐步深入,再由实践回归理论,了解了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1,(21)
随着新时期教育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教育的改革要求,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工学结合已经成为普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深化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改革发展,高职院校开始将现代学徒制应用进高职教育中,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一定教育成果,对于促进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与教育创新具有积极意义。对于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来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引进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专业职业技能,通过提高院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文对高职机电类专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做出分析,探究教育改革下高职机电类专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一清  冯冬雷 《科教文汇》2023,(11):149-152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文章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分院五年制高职智能医疗装备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为探究对象,从江苏鱼跃医疗学徒班实践背景出发分析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现实意义,并结合五年制高职教育与现代学徒制特点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最后从人才培养途径、课程教学体系、融合实践基地和打造教学团队等方面论述与江苏鱼跃医疗苏州公司开展现代学徒班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11)
汽车机械教学是高职类汽车院校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需要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出发,对传统教学中的弊端进行分析,然后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因此,本文就为此对高职汽车机械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培育项目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全程化和指导个性化,结合创新创业"教学、模拟、实践"三个平台,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建筑工程技术相关行业人才需求为基础,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以培养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职业技能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并对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以调查问卷方式开展调研,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真正能落到实处。并在教师教学中强化人才的创新创业理念,使建筑工程职业教学体系与创新创业的内容对接起来,提升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朱文谨 《科教文汇》2013,(25):76-78
论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江苏沿海港航工程的发展情况、高等教育现状及社会经济环境,从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内容与效果和教学手段与方法方面总结了现有港航专业培养模式的特点;其次根据淮海工学院的高校定位、区域优势及港航专业的依托学科,对现有港航专业"设计重于施工"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制定了"设计和施工并重"的港航专业新培养模式。新的模式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上手快、后劲足"的培养理念,更适合于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员为主要目的的地方高校。  相似文献   

12.
刘诗安 《大众科技》2014,(8):133-13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赋予职业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而文化课教学又是中职人才培养的基础,既要考虑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又要考虑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必需的工具,还要考虑中职毕业生进入更高层次的职业院校学习和就业创业发展应具有的文化基础。如此重任落在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师肩上,唯有明确文化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领导、师生和家长都引起重视,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力度,在课程开发、教育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方面下功夫,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担当起这份责任。  相似文献   

13.
吕丹萍 《科教文汇》2013,(36):131-133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教育界和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关注的热点。模拟导游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类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本人通过课程的基本情况,结合中职教育与管理的实际,从教学模式(四维教学目标、教学五个环节)、校企合作等方面对中职教育以“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安怡  沈璐  陈昌平 《科教文汇》2014,(16):67-68,73
应用型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和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工程实际训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建设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强化校企合作,完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等对提高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十分必要。大连海洋大学在本科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做了一系列改革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沈阳化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教学和教师队伍五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就业率的提高和行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模式和现状,对校企合作的深化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作深入的分析研究,力求找到制约校企合作发展的瓶颈,针对我国现阶段普通高校存在的问题,根据北部湾经济对化学化工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全程式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指出"学校和企业双赢、学校师生和企业共受益"是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工作过程导向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深入研究了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开放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专利申请数量、申请人领域和技术含量与国外比较分析,发现国内专利存在质量羞的问题。现行高等教育理念严重影响创新式人才培养,导致专利及研究成果原创性低、技术含量不足。建议从改变高校教学理念入手,构筑技能训练平台,培养学生自我独立设计与实践能力,增强质疑能力,发展科学原创性,提高青年一代的独立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莉萍 《大众科技》2012,(12):149-150
区别于其他教育,中职学生的培养方向是企业的基础操作人员。多年来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结合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在中职常规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它能够让学校教育更贴近企业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徐伟 《大众科技》2013,(12):179-180,178
高职高专旅游专业教育是我国旅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但目前的高职高专类旅游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培养模式陈旧,产学研结合不够等。为进一步促进高职高专类旅游教育的发展,需在提升教学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努力,从而保证高职高专类旅游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