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环境下,读者个人信息的再利用行为引发了图书馆核心价值——信息共享与读者人格关怀之间的冲突。本文立足我国图书馆管理机制、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与互联网治理方式等国情,运用价值分析法并吸取欧美立法精髓,探索再利用行为立法规制的路径从而应对前述困境。  相似文献   

2.
个人信息权利的设置是图书馆读者人格得到关怀的重要立法途径。我国立法者需立足于本国法律文化传统并借鉴欧美经验,对读者赋予个人信息人格权,在此基础上设计层级化的权利内容,进而赋予这些内容不同的效力,以此来实现图书馆读者的不同人格价值诉求,同时回应图书馆等机构对信息加以处理与利用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的发展历程,结合相关立法的发展论述我国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和智慧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研究现状。针对新立法环境下智慧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风险提出应对策略,即明确智慧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分类、明确智慧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模式、明确“告知-同意”规则框架和具体实施内容、完善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技术和制度保障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的效用能够通过共享得到发挥。但在共享活动中,读者与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缺失对信息安全造成了风险,这又阻碍了信息效用的充分发挥。针对此问题,我国应当综合应用立法规制与高校自律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来提升管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共享。  相似文献   

5.
李仪  张娟 《图书馆》2015,(3):7-10,23
个人信息承载着读者尊严与自由等人格价值,对它的保护则是图书馆对读者进行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但在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时常被他人任意处理,这既阻碍了读者人格价值的实现,又降低了图书馆对读者人性化服务的质量。文章立足于我国图书馆信息管理与数字化建设的实情,通过价值思辨、借鉴美欧经验并研判国内学说,建议设定人格权保护读者个人信息,以此促使图书馆等信息处理者关怀读者的人格,进而应对网络时代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在构造人格权时,立法者宜按照读者人格尊严与人格自由的不同价值尺度设定对应的权利行使规则,以实现对两种价值的具体关怀;同时为满足图书馆优化信息管理等需求,限制部分规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6.
RFID技术具有存储个人信息、个人特征关联分析以及对个人信息跟踪定位等功能,因而其应用中存在着隐私安全风险问题。美国图书馆界解决RFID隐私问题的主要策略包括推动立法完善、制定图书馆行业政策、加强图书馆自律建设、应用隐私保护技术等,其积极意义体现在规范了图书馆的行为、维护了利益关系平衡、保障了图书馆职能的发挥、在读者和图书馆员中普及了隐私权保护法律知识等。  相似文献   

7.
赵娜 《图书馆学刊》2023,(11):17-19
被遗忘权的立法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与正当性。但是,被遗忘权的保护对图书馆工作理念和实务造成了冲击和负面影响,并要求图书馆从完善隐私政策、采取技术措施和开展读者信息素养教育等方面加强对个人信息的管理。我国虽然尚未对被遗忘权立法,但是其基本法理已经蕴含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之中,而且国际图书馆联合会已经对此问题发表声明,予以支持。我国图书馆界应关注和研究被遗忘权问题,以够用原则、审计原则、响应原则等为基础,完善读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原因和传统保护措施局限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效保护与充分使用并重等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3项原则,构建了由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问责和立法规制等4个模块组成的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框架,指出国家立法和行业树规相结合构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基础等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5条路径。  相似文献   

9.
连天奎 《档案》2008,(3):13-15
资料传递作为档案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最重要的服务方式受到著作权法的规制。随着技术的创新和法律的变革,档案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所享有的资料传递权利空间日益相对萎缩,这在数字技术构建的网络环境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其根源在于数字著作权立法导致了新的利益失衡,弱化了公共政策的作用,使档案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权利受缚。然而,立法不是僵化而是发展的,况且问题的解决并非仅仅取决于立法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0.
孙丽敏 《图书馆界》2023,(5):5-7+26
在网络和大数据环境下,“记忆”和“遗忘”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个人信息安全构成新的威胁,于是对被遗忘权的保护有了必要性并推动了对该权利的立法。但是,被遗忘权的立法对图书馆工作理念、业务管理都造成了新的影响。我国虽然未明确赋予被遗忘权的法律地位,却为这项权利的立法留下了空间,而且现行法律法规中已经包含了被遗忘权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我国更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读者个人信息,包括将图书馆业务纳入法治框架、设置读者个人信息管理机构、建立读者个人信息使用政策、引入技术措施等效代换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让读者个人信息权益受到威胁。在读者个人信息收集、传播、使用、安全管理和二次开发上,都有可能使读者个人信息权益受到侵害。而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还不太适应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的读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为了构建一个比较完备的读者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屏障,应加快立法进程,完善配套法律、罪名体系、监管机构和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是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场所,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图书馆的读者个人信息保护义务有相关规定,但是法律层次不高。我国现行法律虽已将个人信息纳入民事权益加以保护,但立法上欠缺完善的配套规定。因此,我国图书馆法中应当明确该义务及法律责任对推进图书馆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职责、利用读者个人信息的基本内容和程序、违反该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3.
邓灵斌 《图书馆》2023,(3):67-73
大数据时代,对敏感个人信息进行保护显得重要而迫切,欧盟、美国在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制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相关立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意义。文章综合运用比较、文献分析等方法,通过相关研究综述引出研究缘由,然后将欧盟和美国的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制进行对比,阐述二者的相同点及主要差异,最后分析了我国的立法特色。文章认为,我国的敏感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吸收了欧盟、美国的有益经验,但又具有自身特色,主要表现为:由“分散立法”走向“统一立法”的法律规制特色模式;采用不完全列举的方式界分敏感个人信息类别,设置“兜底条款”,为未来留有扩充空间;注重敏感个人信息保护与公共利益、个人信息安全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作为读者个人信息的信息控制人在不得滥用读者信息的同时,有职责采取措施防止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资源过程中个人信息泄露或被第三方非法利用。读者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有赖于国家立法和图书馆行业自律共同完成。图书馆应制定读者个人信息保护的内部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规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模式各有不同,其中较有特色的当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美德截然不同的立法模式源于人们观念的分歧:重尊严还是重自由。但是,无论是偏重尊严还是自由,归根结底都是对于人们人格利益的保护。我国在未来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时应注意对其各自优缺点的客观分析和背后的立法精神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将图书馆作为科学数据管理的核心角色,分析其与利益相关机构的利益关系,为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管理业务实践提出可行的策略建议。[方法/过程]立足于利益相关者分析法,构建以图书馆为核心包括科研机构、政府及公共部门、政策制定机构、基金管理组织、数据库商和出版商在内的科学数据管理利益相关者模型,并运用"权力-利益"矩阵分析各利益相关机构的地位权重。[结果/结论]提出图书馆应设立科学数据管理服务部门、开展科学数据管理业务培训、提供科学数据管理指导工具、发挥枢纽作用协同利益相关机构共同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界定了个人信息与读者个人信息的范围,在分析国外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厘清借阅信息与隐私信息、敏感个人信息、普通个人信息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借阅信息不应等价于隐私信息,而应归属于相对敏感个人信息范畴。基于此,立足整体法秩序视角提出图书馆读者借阅信息保护策略,即在民法领域适用一般人格权的严格保护策略,遵循基本处理规则;在个人信息保护法领域适用敏感个人信息的强化保护规则,基于比例原则,采用选择进入机制;在刑法领域以合理适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为主要方向,既应完善对有害使用行为的立法规制,又需明确符合法定要件的合理使用行为的出罪路径。  相似文献   

19.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奖产生较早并一直受到重视,藏书奖的资金来源较多、奖励读者范围较广泛,其奖项设置、申报要求、评奖委员会、评奖标准、获奖者奖励及成果管理等方面均比较规范。我国高校图书馆应从倡导读者建设个人藏书、规范现行的评奖活动程序、发挥优秀读者的带动作用、加强与校内外机构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方面完善读者服务及奖励工作。  相似文献   

20.
陆莉 《图书馆杂志》2013,(8):72-76,80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奖产生较早并一直受到重视,藏书奖的资金来源较多、奖励读者范围较广泛,其奖项设置、申报要求、评奖委员会、评奖标准、获奖者奖励及成果管理等方面均比较规范。我国高校图书馆应从倡导读者建设个人藏书、规范现行的评奖活动程序、发挥优秀读者的带动作用、加强与校内外机构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方面完善读者服务及奖励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