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体育训练队工作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搞好体育训练队工作,就要加强沟通和宣传,寻求学校和家长的支持;要选好苗子做好训练队的梯度组建;要做好队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主动性;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巧设训练项目进行科学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正>学校田径课余训练是指在课余时间,对一些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和爱好的学生,通过田径运动队的形式进行体育锻炼和系统训练,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优秀田径后备人才而组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它对于提高学校体育水平,推广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及早发现和培养优秀田径人  相似文献   

3.
张立成 《成才之路》2011,(22):58-59
体育锻炼习惯,一般是指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能促进身体发展并达到愉悦情感的行动方式。体育新课程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和习惯。"所以,我们要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体育是以人的健康为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的科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不少学校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学校领导只关心田径队的竞赛成绩,其他课程的教师则经常挤占体育课,学生家长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导致体育课在学生的心目中处于可有可无的一种状态,学生对体育锻炼逐渐失去应有的重视,在体育课堂上表现出自由散漫的样子.当然,这也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要提高我们体育教学在家长和学生心目的地位,关键还是要组织好我们的课堂教学,依靠教学吸引他们的"眼球".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促进他们身体和心理的和谐发展,达到锻炼学生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的目的,让学生逐渐体会到体育学习带来的乐趣,充分发挥出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对体育活动和学习变得亲切、期待和欢悦,从而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促进学校体育开展的有效措施。同时还有效地促进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要想让学生在体育加试中取得好成绩,考前的指导训练十分重要,归根结底,功夫还是在平时。  相似文献   

7.
时风东 《黑河教育》2013,(12):74-74
为了强化素质教育,全国许多省市都把体育课程纳入中考。体育工作不但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起学生及其家长的高度关注。这不仅保证了学生在校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也促进了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学生体育中考成绩的提高,仅靠学校领导的重视、学生及其家长的关注、以及学生每日一小时的自觉训练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体育教师仍然要毫不懈怠、想方设法、多方协调、密切合作、科学训练,打造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相似文献   

8.
学校运动队的运动员要学习、要训练、要外出比赛,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担心学生运动员训练、比赛占用学习时间会影响教学质量;家长担心孩子“玩疯了”不能专心学习,毕业考不上理想学校;运动员担心一旦影响学习,家长和老师就会不喜欢自己。如何把学习和训练的矛盾解决好,培养出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这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面对现实,我们不是抱怨,而是真诚地解决好存在的矛盾。一、目标的激励。运用目标功能,可以激发人的正确动机。我们把搞好群体工作,上好“两课”、  相似文献   

9.
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开展,提高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保证了体育课的正常进行,促进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初中生的身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由于考试的分数计入总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因此学生、家长、老师和学校都非常重视,如何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成了初三体育工作的重点。考试的成绩一方面来自平时的训练,另一方面是临场的发挥,而做好考前的动员和辅导工作,对学生的临场发挥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对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如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搞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一代的重要方面。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任务,是注意研究教学过程中的体育和卫生,教育学生养成讲卫生和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勇毅 《现代教学》2013,(11):68-68
学生体育社团与一般社团相比,有其独特的个性,社团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体育技能训练的延续,社团活动也因自身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基于此,我校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中多采用社团模式,目的是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质量,进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4.
前言 校园体育活动是学校德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活动是体育课教学的延伸。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巩固提高体育课所学的运动技能,为学生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参与校园体育活动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有效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及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方面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加强学校校园体育工作,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磨炼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已成为当下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在“双减”背景下剖析当前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方式单一、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场地器材匮乏、家长观念陈旧与学生自觉性不足等问题,建构“课中学、练中赛、玩中评”的学校体育工作新模式,梳理学校体育工作“增效”新途径。因此,提出以下发展路向:落实“零点体育”,抓实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抓牢体育教师综合育人意识与能力提升工程,落实体育家庭作业管理制度,高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等,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中学生体育协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搞好学校体育教学、业余训练、课外体育活动、小型竞赛等 ,仅靠几个体育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 ,只有依靠广大的学生的力量才能体现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组建中学体育协会这一组织机构 ,协助体育教师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能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人和现代组织,拓展训练是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它的课程重点就是培养群众的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学校教育中,体育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学校体育中,大学体育是最后阶段,也是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关系的最佳方式。大学体育阶段,是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形成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分析拓展训练与大学体育教学的关系,引伸出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一、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概念 (一)学校体育的概念 在我国,学校体育是指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健康知识为手段,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等多种组织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李玲 《教育教学论坛》2012,(28):279-280
体育中考使学校、家长,还有对体育重视的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质有了质的改变。体育中考对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和推进学校积极重视体育教学中教师学生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学校将体育教学重视起来,保证了体育锻炼充分的时间,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兴趣得到增强,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体育中考和实施课改在教学上有共性,但更多的是差异,它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兴趣和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