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蕊 《大观周刊》2012,(32):196-197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条建杖)中指出 “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不是什么与人截然公开的东西.它是同人的情辟世界溶合在一起的。舢教师的话语中不仅包含了学科的意义与内容,而且包含了思想的情薅色彩。”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摩情与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注重情感,讲究情感。使整个教学弥漫着一种和谐、融合、振奋、饱满的情感,才会以情激情,以情澈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实现知与情的统一和谐化。  相似文献   

2.
“最珍贵的东西,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用心灵去感觉,有时在你不注意的情况下,它就悄悄地消失了,像那飘过的风,来无影,去无踪”。这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翠琳女士评论老舍先生的一段话。借此表达我现在的一种心情。美好的东西,都能引发你的珍惜之情,然后有收藏之意,其实就是据为己有,然而,美的东西又非国之利器,尽可示人,发扬光大。这是审美,期求同声、同乐,这是读书人的一大乐趣,往往又是  相似文献   

3.
谈到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人们往往比较关注“3种语言”(解说、画面、音乐)的运用,而忘记或忽略了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电视专题片的事、理、情。所谓事,就是片子所反映的对象.它常常是一个或一段故事.特别是故事里活生生的人;所谓理。就是故事中所蕴涵的哲理.它往往需要提炼和开掘;所谓情,就是作在叙事和说理中的情感体验和抒发。它最终是作通过作品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事、理、情是专题片的三要素。在总的创作意图确定之后。关键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事例阐明主题、诠释什么样的道理突出主题、抒发什么样的感情烘托主题。  相似文献   

4.
魏佳 《新闻窗》2011,(5):55-55
记者看事物,不能只看表象,而是要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忽视"小事情"的存在,就会失去寻找新闻的敏感。其实,"小事情"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大新闻",需要记者雾里看花,云中摘月,透过表象挖掘本质。这是我从业以来,通过每一次采访、每一篇报道过程体会到的。  相似文献   

5.
张殿元 《新闻界》2002,(6):37-38
广告是一门说服(诉求)的艺术,而说服的技巧无非两种,一是晓之以理,一是动之以情。在广告溢出商业范畴开始被人们当作艺术品来欣赏的时候,情感诉求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而情更像是酒,时间越长,香味越浓,沁人心脾。也许正因如此,近年以历史“说事”的广告开始多起来,对广告的历史诉求解析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一、广告的历史诉求渊源追溯一提到历史,我们马上就会把它和古旧的、过时的、陈腐的东西联系起来。而一提到广告,除了少数专业人士会想到广告几千年的发展史外,绝大多数现代人都会把广告与全新的、时髦的、鲜活的东西等量…  相似文献   

6.
新闻学者把新闻敏感喻为"第六感官",是人所具有的感受外界客观刺激物的一种非身体感官的东西,它是人们靠长期的经验积累形成的一种综合感觉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具体客观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的能力,是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业务素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闲读偶记     
宗璞:《铁箫人语》 《铁箫人语》 (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是宗璞的散文选集。这是我所见到的宗璞散文的字数最多的选本。宗璞散文,产量并不大,佳作却很多。不像有的散文家,连篇累牍地发,一本一本地出,读者记得的篇什却极少,甚或没有。 我读宗璞散文,有两个明显感觉,一是感情真,二是语言美。 情是文章的根。无真情实感,作品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徒有一堆文字,其实是死的。时下常见一些文章,虽有千言万语,一眼便能看出,作者是在说假话,是在唬读者。笔下的东西,并不是他心中的东西,或者说,他心中并没有东西,只有一些空泛的辞藻。读这样的文章,是活受罪。宗璞的散文,俱是有感而发,“为情而造  相似文献   

8.
“城外书情”,要传达的不仅仅是城外的书讯书情,它所关注的还有书讯书情所折射的域外的社情、世情与民情。它既是读书人之情怀的一种诉求,也是希望通过异域之明镜照鉴自身的一种探索。于是跟踪域外文坛的重要作家、重要流派与重要思潮的新进展,关注域外文坛和文化思想界的新现象、新问题和热点问题,注重文化性、思想性和信息量,便成了“城外书情”这个栏目的主旨。而这个栏目也将成为我们全球化的一个视点。  相似文献   

9.
郭艳 《东南传播》2021,(4):9-12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下,提出的亚欧非经济合作发展倡议,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意在打造经济合作、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在西方媒体的恶意渲染和炒作下,"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个别地区还缺乏有效诠释和深入理解.共情传播兼具情感感染与价值理性,它以协助理解、引导参与为导向,应用于"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中,在破解传播困境,重塑国家间理解和信任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作为一个更具开放性的对外传播理念,共情传播中的"一带一路"倡议,指向以文化敏感激发个体文化共情力、以空间视角叙事凝聚群体情感、以赋能公共交往汇聚共识的多维策略,这对媒体组织和从业人员的思维方式及实践转变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王科 《新闻爱好者》2010,(5):158-159
儿童文学是一个独立的特殊的文学门类,它的创作与作者所拥有的"情"、"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情"是指对儿童的热爱之情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创作激情,它是儿童文学创作的动因;"理"是指儿童文学的作者应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应拥有科学的文学理论素养,它是儿童文学创作的路标。"情"与"理"的有机融合是儿童文学创作成功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我的职业是我从小喜爱的东西,这是我很幸福的事情。但一项运动作为爱好时,它是你自己可以完全享受的东西。而作为职业,它却成了残酷的比赛。  相似文献   

12.
一种对读者颇具吸引力的文体——评述性新闻,正冲破报纸传统性的报道模式,跃然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的栏目之中,“焦点访谈”、“时事追踪”、“热门话题”等等诸多栏目都更多地运用这种有事实、有评议、有思辩的文体。它具有新闻与思辩交融的特点,以理性的目光透视着种种新发生的社会现象,揭示其中的奥妙及是非曲直或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这种文体之所以吸引读者,主要是满足了读者的探奇心理、知识追求和要表达的看法、呼声和情  相似文献   

13.
民歌歧路     
有位音乐工作者去年在湘西土家旗地区采风时候,听到当地的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这首歌唱的是当年村寨里的男人跟红军走了以后,留下来的妇孺思念之情。当地村民的吟唱让这位采风人听得哗哗流泪。“太惊讶了!和它一比,我之前听过的国内知名歌手浪唱的版本完全是另外的东西,只有华丽和技巧。”他对本刊说。  相似文献   

14.
非群体化传播中的电视新闻个性姚长盛,罗振宇1996年元旦,中国电视界发生的两件事情引起了人们的注目:其一,《新闻联播》栏目改版,它标志着传统电视新闻的最后一处阵地也被卷人了改革的潮流之中;其二,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频道开播,这是继推出四套加密卫星频...  相似文献   

15.
一湾浅浅的海峡,连接起东西两岸。海的故事,山的故事,传说的故事,还有今天的故事。走遍海峡西岸,一起感受八闽大地的悠悠历史和沧桑巨变。两岸媒体携手,共同印证割不断的地缘、血缘、文缘、商缘和法缘。西岸行,两岸情。  相似文献   

16.
说长道短     
因情立体不拘一格《太原市蔬菜市场淡季不淡》(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四日新华社播发),是一篇在写法上富有创新特色的非事件性短新闻。它在结构上摆脱了传统的倒金字塔式的新闻写作格式。可以说连严格意义上的导语都没有,题目兼作了消息的导语,也许这更适合非事件性新闻的特点。消息的第一段是一个长句:“太原市的家庭主妇们今年可错估了秋菜形势,七月底八月初她们就  相似文献   

17.
记者看事物,不能只看表象,要看到更深的东西。忽视“小事情”的存在,就会失去寻找新闻的敏感。  相似文献   

18.
有一种情,叫相依为命,它离幸福最近,且不会破碎,那是一种天长地久地相互渗透,是一种融入彼此生命的温暖。这本美文集收录了2008年最为打动人心的人间真情故事,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每一篇都能唤起你心灵的触动。本文选编自该书。  相似文献   

19.
声明     
记者看事物,不能只看表象,要看到更深的东西。忽视“小事情”的存在,就会失去寻找新闻的敏感。[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采访周毅如气氛挺轻松,大家也谈得较开.记:人们普遍认为《京九情》是工业题材作品,工业题材作品有一部《创业》象一根标杆树在那儿,要逾越它可不是容易的.象《京九情》这样的作品,它的纪实性工业题材选择对编剧的创作,您认为是否有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