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正步入老龄并化社会;深入探讨老龄阅读的意义与作用,意义非常重大。老人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资源,如何挖掘与利用好这笔宝贵的资源与精神财富,是当前我国图书馆界老年阅读开展工作中,有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刘克艳  王丽华 《文教资料》2007,(11):166-167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而能否利用学生自身资源是学生能否真正进行自主学习的关键。学生已有经验是学生自身一笔很大的财富,如何利用这笔财富,本文作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结合教学中的实际例子,具体、详细地给予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为一个主观能动的人参与到课堂中,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有一定规律可循,只要教师敢于正视生成性资源这笔财富,课堂教学将会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精彩。本文着重探讨了生成性资源的特点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祝黄河 《九江师专学报》1996,15(3):35-40,34
延续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一个巨大的资源、一笔巨大的财富。怎样对待这笔财富?怎样开发这个资源?作者阐述了自己的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国际商务谈判好似一种总额为零的比赛.一方的增益直接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因此如何使你的对手在对这笔买卖感兴趣的同时做出最大的让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语言交际技巧在国际谈判中取胜.  相似文献   

6.
一道好的数学题目是教学的一笔宝贵财富,如何充分开掘、利用这笔资源,发挥一题多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联的教学功能是“减负增效、以少胜多”的教学理念的需要.本文就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三册(选修Ⅰ)》中的一道例题(P44例2),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原题:用边长为60c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供应工作是学校硬件建设的重要环节。设备费在学校费费预算中占有较大比重。如何将这笔经费用好,用准,不出差错,不被浪费,使其充分发挥效益,是学校仪器设备供应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富豪们认为巨额财富都是从社会赚取而来,自己"只是这笔财产的看管人",这些资源最终都要回馈社会。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找到最合适的方式使用它"。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思想品德新教材取代了旧教材,但旧教材并非一无用处。政治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好旧的课程资源,做有心人,把这笔财富充分地利用起来,给旧教材赋予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爱的真谛     
一个非洲裔美籍家庭从他们父亲的人寿保险中获得了一万美元。母亲认为这笔遗产是个大好机会,可以让全家搬离贫民区,住进乡间有花园的房子。聪明的女儿则想利用这笔钱去实现念医学院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中小学教育是公共教育,学费、课本等全部免费。这笔教育开支和消防等其他公共项目一样,都出自各州政府收缴的税金。为了更合理地使用来自纳税人的钱、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开支,美国采取旧课本回收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成本别论     
正在这个世界上,做什么事都要成本,做人也不例外。中秋节到了,电视节目开始教你如何选月饼。我们花了时间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再按着学到的方法去挑选,这就等于增加了买月饼的成本。可是有谁肯因你花了半天学习时间的成本而降价,所以这笔成本等于白费。按理说,在商品交换中,就是一手钱一手货,不必学什么防伪知识。那么,是谁让我们增加了这笔无效的成本了呢?当然是不法厂商,但最终管理部门也应承担责任。是管理职责不到位,使得伪劣商品出现,让消费者不得不付出不必的成本。当看到媒体教人  相似文献   

13.
《小读者》2010,(2):16-16
又是一年新春到.压岁钱也该来报到了!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及亲朋好友把不少的压岁钱给了你.兴高采烈之余,有没有想过如何打理这笔“意外之财”?看看明星们的处理方式.或许对你是个借鉴呢。  相似文献   

14.
爸爸银行     
《小学生》2005,(Z1)
在喜气洋洋的春节里,最开心的就是孩子们了,他们会收到数目可观的压岁钱。不过富有了,可不能肆意挥霍。如何让孩子用好这笔钱呢?让我们看一看美国的父母们是怎么帮助孩子理财的。  相似文献   

15.
每逢春节,长辈们赠送的压岁钱就会使宝宝的腰包不同程度地鼓起来,有的甚至成了小“富翁”。对于这笔钱,许多家长不知如何处理。其实,此时正是您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习理财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16.
孟凡虎 《学语文》2003,(2):32-33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诗歌不断发展丰富的历史。几千年来,诗作为一种文化,任何时候都与教学同行,都与学子共存。如何有效继承和发扬诗歌这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及鉴赏诗歌的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目前日益繁荣的诗歌教学中,能否深入认识诗歌鉴赏的内在规律,能否激活诗歌鉴赏的心理流程显得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刘永明 《辽宁教育》2003,(10):55-56
中学生的创造潜力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人类最宝贵的“智慧资源”,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开发,这笔财富将永远处于“潜伏”或“冬眠”状态。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变成“现实”的创造力呢?现代人脑学研究表明,左脑思维逻辑性强,属“硬思维”;右脑思维发散性强,属“软思维”。从目前中学教育的实际来看,学生的思维偏重左脑,右脑得不到充分发展,造成左右脑功能失调,阻碍了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软思维‘功能,使左右脑思维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创设…  相似文献   

18.
抗非典斗争及其形成的抗非典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的生动展现,是我们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累和创造的又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认真挖掘和利用这笔宝贵的资源,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更加科学有效地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校史是每所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教育资源。作为整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教育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史也是每所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好地保存、整理、发掘、利用好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教育资源,为当今学校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服务,为提升学校品质、建设学校品牌服务,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决定设立“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国学校优良传统与学校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工 《中学教育》2005,(11):23-26
就像一位美国汉学家所说的:中国人,中国社会都在鲁迅的书里。毫无疑问,鲁迅的思想、鲁迅的精神则是这笔遗产中最丰富的矿藏。因此,当我们关注“目前的教育”,讨论“做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便不能不到鲁迅留给我们的“丰富矿藏”中寻找精神资源。[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