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尔德的童话创作是19世纪末唯美主义文化标本的证据之一.从文化层面看,王尔德童话创作的动力主要在于维多利亚时期"精神裂变"引发的文化驱动、唯美主义理论实践需要以及爱尔兰民族文化和抗争意识的自觉张扬等,正是这些文化元素的合力作用,促成了王尔德童话创作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王尔德是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一生以丰富多样的创作实践大力倡导"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思想。本文从人物、语言、结局三方面对王尔德童话代表作《夜莺与玫瑰》进行分析,以解读这位唯美主义才子在这部童话中所表达的唯美主义思想,以及他对世纪末无序文学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唯美主义超脱意识。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73):19-20
唯美主义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因素,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推崇形式就是一切。文章以唯美主义理论为切入点,从王尔德童话的语言、主题、意象三个方面入手,探讨王尔德童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王尔德的童话故事除了遵循一般童话中的惩恶扬善、锄强扶弱、劫富济贫及褒美贬丑等主题外,还以唯美主义观点探讨"幸福"、"真爱"、"心灵之美"、"灵魂"等重大命题。王尔德的童话故事颠覆了以往传统故事的模式,在传统的童话故事中往往都是以喜剧结尾的,但是在王尔德的故事中死亡却很常见。本文分析了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情节,阐述了其对读者产生的心灵震撼,从而发现其童话的崇高目标。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两部童话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风格上都堪称唯美主义的典范。作者从王尔德童话故事中的意象入手,从心、宗教、异域景象三个方面论述王尔德关于唯美主义独特的个人色彩和审美理念。其童话作品中体现出的唯美主义理念,对形式美的不懈追求无不对现代审美学、童话文学和现代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为唯美主义大师的王尔德,其童话作品中充满了唯美主义浪漫气息、讲述了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个至真至纯的心灵世界.然而,细读其作品不难发现,其笔下的童话世界既是唯美的虚幻世界也是残酷的现实世界,这样的“唯美的现实”是其童话作品之独特之处.本文通过剖析其童话中的唯美主义与现实性,解读了王氏童话是把现实用艺术和美进行了升华,创设了一个源于真实又高于现实的唯美世界.  相似文献   

7.
王尔德对现实不满,想摆脱生活对作品的束缚,追求唯美主义,但是他又始终无法摆脱社会现实的影响,所以他作品中的唯美主义都带有一种悲剧色彩.笔者以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和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为文本对象,分析了王尔德唯美主义作品中的悲剧色彩及成因.  相似文献   

8.
邓洁 《文教资料》2007,(19):96-98
奥斯卡·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之一,在他的童话中能够领略到强烈的美感。本文从主题、角色以及色彩三个角度阐述了王尔德童话中的美丽与哀伤。  相似文献   

9.
<夜鸳与玫瑰>(1888)是王尔德(1854-1900)的童话代表作.他奇妙的想象,精致的结构,瑰丽的色彩,浓郁的诗意,华美的语言均代表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倾向.本文通过对这篇童话几个重要意象的探讨,分析王尔德美学思想在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与追求大团圆结局的传统童话不同,王尔德的童话弥漫着死亡的气息,有着对死亡异乎寻常的关注。但是,死亡在他的童话中丝毫不见血腥与残暴,反而成了表现美的最佳形式。对王尔德的童话进行细致梳理,可发现王尔德对死亡异乎寻常的关注以及将死亡审美化的倾向源自其对"唯美主义"理想的追逐和对永生的渴求。因此,王尔德死亡美学的本质就是生存美学,是以自由精神对抗理想的陨落和侵蚀、超越死亡的恐惧和困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