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常务委员杨振声举荐小学毕业的沈从文到联大任教,杨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新文学的影响.当时的西南联大,大师、海归云集,可谓群星璀璨.所以,"小学生"沈从文进入联大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和讥笑. 公开瞧不起沈从文的是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的刘文典,据说在讨论沈从文晋升教授职称的会议上,他怒不可遏,说:"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朱自清该拿四块钱,沈从文四毛钱都不值!"随后又起身离席:"沈从文做我的学生都不合格,他都要做教授,我岂不成了太上教授?!"  相似文献   

2.
1944年国民政府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西南联大有三百多名学生报名参军。但是军中的经历让他们感到失望,抗战胜利后,大多数同学都回校复学。本文通过采访叶铭汉院士和查阅相关的档案,从个人的角度还原了这段历史。着重对当时西南联大校园里从军的氛围,联大学生从军后的编制、训练、活动、行程和返校,以及他们此后的遭遇等作了细致的叙述。  相似文献   

3.
梁阁亭 《知识窗》2013,(2):39-39
1925年9月.沈从文前往松树胡同七号拜访徐志摩。此前.沈从文因喜欢徐志摩的散文.彼此通过信。这次见面相谈.二人结为好友。1929年,虽然已发表不少作品的沈从文处境艰难.“没有伙食.一家人并一个久病在床的母亲也饿了一餐”.在给徐志摩的信里,他这么写道。徐志摩见到自己的朋友又陷入生活的困境当中.马上给上海吴淞中国公学的校长胡适写信.力荐沈从文到大学当老师。接着.沈从文本人也写信给胡适.表明自己的意愿。  相似文献   

4.
《科学文化评论》2004,1(6):123-124
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战期间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一所临时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从1937年平津沦陷后在长沙组成临时大学至抗战胜利后复员北上(1937年11月1日-1945年7月31日),前后共计九年,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出身于西南联大的有118人,占学部委员总数473人的24.9%。  相似文献   

5.
<正>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源于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候学系和联大师范学院史地系。学院位于昆明市呈贡新区,下设地理科学、旅游学、地理信息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和教师教育等5个系;旅游规划研究、区域规划与西部发展研究、"3S"技术应用研究、自然文化景观与遗产研究、环境教育研究、东南亚南亚研究、旅游教育培训和实验教学等8个中心;国土开发与整治、区域经济与人口、艾滋病与社会发展和水土资源与山地灾害等4个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曾丽容 《科教文汇》2012,(29):198-199
西南联大作为现代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校临时合并创办的联合大学,其存在时间与抗日救亡运动相始终。尽管西南联大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战时突发性和偶然性,但在现代中国高等学府史上,西南联大无疑是较早具有真正现代大学意义的学府,以大师级学者为导向建立大学之灵魂,以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作为大学的精神标杆。西南联大的成功教育范例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7.
1939年,汪曾祺19岁.这一年,他考上了西南联合大学. 正当最好年龄的汪曾祺,与彼时中国最好的大学相遇,是多么的美好.恰恰这位来自高邮世家的才子,念的又是顶顶有名的中文系.在这个当时中国顶尖的中文系里,有着众多的大牌作家:朱自清、闻一多、杨振声、陈梦家,当然不能不说的,还有他的恩师沈从文.当时的中国战乱频发,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被迫南迁,西南联大还能拥有这么空前绝后、高水平的师资力量,这机遇简直就是可遇而不可求啊.  相似文献   

8.
2009年9月,李哲英教授在2009年“全国优秀教师”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北京联合大学的师生沸腾了!这是联大历史上的“第一”,更是联大师生的“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9.
柳哲 《知识窗》2010,(2):1-1
1923年夏天.沈从文从故乡湘西来到北京求学.满怀希望报考了北大.这一年的秋天.他参加了燕京大学二年制的国文班入学考试,结果有一科得了零分。主考官十分同情他,把2元报考费破例退还给了他。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文学生涯极为特殊,而这特殊性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沈从文也借鉴西方翻译小说,然其借鉴只限于形式。广受现代文人青睐的西方思想并未出现的沈从文的关注视野中。是湘西,是传统中国,给了沈从文无边的情感积淀和创作热情。  相似文献   

11.
长联大跨径连续箱梁,由于施工需经过多次合龙,因此制定一套合理的监控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某长联大跨径连续箱梁为例,介绍了施工监控的思路和方法,考虑影响监控结果的相关因素,采用自适应控制法制定相应施工监控方案。  相似文献   

12.
大学之所以是世界上存在时间最悠久的组织机构,不是规模的大小,而是内在的文化选择。西南联大在艰难时期却创造了中国高校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刻,对今天我国大学走向世界有很大的启示。本文主要探讨西南联大文化选择的特殊原因及其文化对我国现代大学文化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明霞 《科教文汇》2013,(19):30-30,36
大学之所以是世界上存在时间最悠久的组织机构,不是规模的大小,而是内在的文化选择。西南联大在艰难时期却创造了中国高校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刻,对今天我国大学走向世界有很大的启示。本文主要探讨西南联大文化选择的特殊原因及其文化对我国现代大学文化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无论其乡村与都市系列小说,还是他的散文,都存在大量的血缘亲情叙事。立足于人性人情的启蒙立场、传统文化精神的陶冶、相濡以沫的亲族生活、潜意识层面的世俗理想,这四个方面激发和催生了沈从文血缘亲情的大量书写,成为沈从文执著于民间精神立场书写的四大主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以来,应西北开发战略之需,发展西北高等教育特别是在西北发展理、工、农、医、师范等高等学科的呼声日益高涨,而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等之所以被内迁西北组成西北联大并分设为国立西北五校,其重要内在根据之一是它们的学科优势更加符合西北的开发与建设,是国民政府贯彻西北开发战略的深谋远虑的重大举措。内迁西北后,西北联大对开发西北产生高度自觉,其学科发生了以西北问题为研究对象的集体转向,主动承担起西北开发的重大使命。西北联大的西迁与分设及其对开发西北的高度自觉,为今天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散文《黑魇》中所写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人"-"神"-"我"三种不同的生活。三类生活各有各的梦,各有各的描绘,纠结缠绕真实地展现了当时沈从文的心绪与抉择。  相似文献   

17.
黄平 《科教文汇》2009,(6):225-225
以往学者认为沈从文的乡下人写作带有明显的“少数民族”意蕴,应该说这样的探究有其合理之处,但却不甚完善。本文从民间理念出发,结合具体文本细读,试图建构沈从文乡下人写作的知识分子民间立场,以及由此立场而生发的对于生命自由自在状态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郑美香 《科教文汇》2009,(11):229-230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其同时代的作家沈从文在小说叙事方面也有类似的风格,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文旨在通过对海明威与沈从文小说的比较,探讨东西方叙事风格的同与异以及由此影射出来的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往学者认为沈从文的乡下人写作带有明显的"少数民族"意蕴,应该说这样的探究有其合理之处,但却不甚完善。本文从民间理念出发,结合具体文本细读,试图建构沈从文乡下人写作的知识分子民间立场,以及由此立场而生发的对于生命自由自在状态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王福贵 《科教文汇》2009,(36):231-231
《萧萧》是沈从文湘西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在表现手法上交错运用了多重对比,有力表现了沈从文一贯追求的一种对“人生形式”及“人性”的探索。人性的矛盾与无奈在对比中真实彰显。本文试图从作者对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来浅析《萧萧》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