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歌唱吐字要以日常吐字为基础,字头、字腹、字尾没有什么区别.歌唱时要把这些字放在"声"上,并融为一体,做到"字"与"声"的高度统一,体现出比日常口语更优美、幅度更大、更具有穿透力,即夸张."字"和"声"是不可割裂的."字"要靠"声"来表达,而"声"又不可能无"字",在设计"声"的同时,"字"也要予以同样的重视,二者要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2.
“开喉吸气吐字发音”能处理好喉头与呼吸的矛盾,喉头与真假声的矛盾,喉头与吐字及共鸣的矛盾。能充分发挥歌唱器官生理机能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成功演唱歌曲就是要在歌曲演唱中做到字正腔圆,要做到字正腔圆必须了解和掌握歌唱咬字、吐字、归韵的知识和要领,把握好咬字、吐字、归韵在歌唱中的时间分配,正确处理好字与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封璇 《成才之路》2011,(17):46-47
"欲达其心,必将知其意",咬字、吐字技巧在歌曲演唱中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表情达意的字,更可作为发声的支点与着力点之一,不同的字产生于不同的发音部位,发音部位的调节将对发声及咬字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从发声、吐字、咬字的角度,结合语音系统的特点,来阐述歌唱中的"以字带声,以字行腔"。  相似文献   

5.
声乐艺术通过人的语言来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有别于其他音乐艺术,作曲家利用音乐的高低、快慢、强弱、圆、顿和节奏的变化,使歌词的思想感情更为丰富、更优美、更动听、更有艺术感染力。作曲家使整首歌词和乐曲的感情融为一体,协和统一。歌中的每个字都生动活泼、富于歌唱性,都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的一部分。如果失去了优美的语言,那就成了“器乐化”的声乐。完美的歌唱艺术,既要有清楚的语言,又要有悦耳的声音。歌唱中的语言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掌握正确的咬字吐字。 正确的咬字吐字首先要解决好发声与咬字吐字的关系和歌唱…  相似文献   

6.
阐述咬字吐字在声乐教学和歌唱中的重要性;强调在练声中不要忽略练字(咬字、吐字、归韵);提倡在声乐学习中,首先要从基本的声、韵、调入手。只有准确地唱好每一个字、发好每一个音,声乐学习才会提高。章就如何准确地咬字、吐字、归韵等结合教学实践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歌唱艺术是语言与音乐高度综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是旋律的谱写,还是演员的歌唱。“字领腔行,腔随字走,以字带声,以声传情”应当是歌唱艺术最基本的审美准则。然而,在今天的演唱实践中,我们时常会听到和看到一些不成熟的歌唱者,对声乐艺术的特点缺乏全面的认识,片面追求声音美,对声与字的关系认识不清,忽视咬字,吐字的训练及语言的表达,结果唱一首歌,咬字、吐字不准、不实、不清,字不正腔不圆。人们不知唱的啥。用本民族语言唱的歌曲,本民族的人都听不懂。难怪清代的李渔有这样的论句:“如出口不分明,有字若无字,是说话有口,唱曲无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歌唱所独有的特点,注重歌唱语言的研究,对提高演唱水平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剖析了“吐字归音”理论,并结合演唱实践对如何“吐字归音”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宁希 《教育文汇》2008,(12):34-35
关于自然的释义:其一,天然;非人为的。其二,指自然界。其三,引申为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非勉强的。显然,自然的歌唱取其引申义,即歌唱时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歌唱是“字”、“声”、“情”的自然流露。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歌唱像说话一样,原本是实际生活的产物。歌唱为达到高度的完美,要熟练,训练和练习,又和所有器官一样,歌唱的器官——嗓子——要求改进、锻炼,使之成为意志的顺从工具。于是在这一点上说,自然的歌唱就变成了艺术。”自然的歌唱就是在技术训练的基础上,使“字”、“声”、“情”、“心”和谐统一,声情并茂地自然倾诉。  相似文献   

10.
一、发声吐字的关系 歌唱时如何达到吐字清楚、声音优美嘹亮的艺术效果呢?首先要解决好发声与吐字的关系. 声乐训练中的吐字问题是古今中外各声乐学派都十分重视的问题.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五>中指出:"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  相似文献   

11.
阐述咬字吐字在声乐教学和歌唱中的重要性;强调在练声中不要忽略练字(咬字、吐字、归韵);提倡在声乐学习中,首先要从基本的声、韵、调入手。只有准确地唱好每一个字,发好每一个音,声乐学习才会提高。文章就如何准确地咬字、吐字、归韵等结合教学实践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一、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 歌唱是用声音艺术来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方式.光有正确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是不够的,要使歌唱动人.更需要动之以情。人们常说:“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理想状态.是值得歌唱者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王雄 《海南教育》2009,(9):79-79
一、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 歌唱是用声音艺术来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方式.光有正确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是不够的,要使歌唱动人.更需要动之以情。人们常说:“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理想状态.是值得歌唱者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歌唱语言与歌唱发声中字与声相互结合的关系来谈谈歌唱,咬字、吐字的重要性。联系教学实践具体地阐述了在歌唱中如何把字咬清吐正的方法,做到"字正腔圆",更好地表达歌曲深刻的思想感情,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歌唱是建立在语言艺术的艺术,把“字正爱圆”正确运用于声乐教学,使之有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注意字正,它是腔圆的前提,歌唱中的字正是把气息、共鸣密切配合,使咬字和吐字建立在呼吸和喉头的弹性机能上。而多种共鸣体的混合使用,气息的支持是达到腔圆的必要保证。要使腔调宛转,必须先有声与情,技与艺是歌唱是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因此,要把字、腔、情瓣证统一地融合在声乐演唱中。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歌资源丰富,各地民歌异彩纷呈。近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解放后,一代一代的民族声乐工作者将西洋现代美声唱法的一些先进发声技巧融合其中,创立了一门新的艺术形式“民族新唱法”。它的歌唱方法主要从气、声、字三方面来把握。气(气息运用).分吸气、保持、呼气三个步骤;声(声音技巧),从基音、共鸣、音位等方面把握;字(吐字工夫),把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进行诠释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浅谈歌唱中“松”与“紧”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中“松”与“紧”的把握是歌唱整个过程的关键,在吐字、音色、呼吸、声带发音、演唱中的情绪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均存在“松”与“紧”的对比调节问题。本文着重从歌唱中的呼吸、咬字、音色调节、演唱情绪等方面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歌唱中的前嘴与后嘴王玉珍歌唱的出“音”和成“声”,主要作用于喉口。歌唱训练中,常把咽部称为“后嘴”,是形成并控制母音的顶盖部位。“前嘴”主要指口腔前部,是在歌唱语言中,形成子音,完成咬字和吐字的器官,同时也起到帮助母音的形成和控制作用。因此如何独立地...  相似文献   

19.
声乐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歌唱中的情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一个歌唱者在演唱中如果只有优美的歌喉,清晰的咬字、吐字或声乐语言造型艺术的处理技巧,而缺乏感情的生动表达,就不可能真正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所以,以情动声要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全文结合声乐作品实例,从“四个深入”的角度阐明了“二度创作”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歌唱家应该是能够发展到足以响御整个宏大剧场的音量和魅力 ,应该声音甜美 ,音高准确 ,使音乐作品有淋漓尽致的表现。而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 ,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艺术专业大学生 ,更应具备那种“有人情味”的演唱 ,要求他们在正确要求其他方面的基础上 ,更要有正确“字”“情”的结合 ,歌唱中的“声情并茂 ,字正腔圆”说明了这个道理。一、“字”“情”的关系“词”在歌唱中是用来传情达意的 ,要想使歌能感人 ,就要做到“字里传情” ,这就要求在“字”上下功夫 ,声乐是语言与音乐高度结合的艺术。我们平时说话中有高低、强弱、快慢的变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