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创”精神是新时期大学生的一种素质要求。大学生“三创”精神的培育必须与高等教育的实际相结合,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把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孵化器,把社团作为主载体,把社会实践作为主战场,可使大学生“三创”精神培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赵君 《华章》2012,(31)
学校的社团组织是学院文化精神的一个缩写,随着大学生对文明精神的追求的水平越来越高,学院的社团也日益繁荣,使学院文化的建设水平也越来越高.湖南电气职院的社团建设正处于一个发展和开发阶段,本文针对此,就“组织——环境——资源——成果”“四位一体”社团建设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与摸索.  相似文献   

3.
平台的缺失使得大学生群体缺乏应有的公民技能训练,进而不能够把相应的“公民意识”升华为“公民精神情感”层次。这必然影响到我国公民社会的建立,减缓现代化进程。社团联合活动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失,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广泛的实践平台。高校通过积极的价值引导,鼓励大学生踊跃地组建和参加各种社团,定能对其公民主体性精神、契约精神以及科学理性情感起到极大的增进作用,为社会培育合格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使之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全面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要重视大学生社团文化的培育。对大学生社团文化主要应作狭义的理解,即贯穿于社团之中的风尚、气质、观念或精神。贯穿大学精神,打造社团特色,注重社会实践,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团文化培育的三个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思政课”建设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主要载体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践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思政社团和社团思政,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方向。本文基于社团发展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性,分析“思政社团+社团思政”的第二课堂立德树人体系构建,以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思政品牌化建设探索“思政社团+社团思政”立德树人路径。  相似文献   

6.
顾明 《上海教育》2002,(16):43-43
大学生社团一直是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每年的社团“招兵买马”.总能激起大学生们高昂的兴趣。但是.学校对于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却着实头疼。管得松了,惟恐学生们搞活动出纰漏:管得严了,又怕打消社团活动的积极性;还有的社团觉得,“民间组织”不应该受学校的管理。如此两难境地,学校对社团的管理也常感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社团发展及其建设途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大学生社团发展面临新的趋势和挑战。大学生社团建设要围绕社团品牌化、创意群众化、运作社会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在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社团干部队伍和社团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社团资源、提高社团场地利用率、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强大学生社团硬实力建设,通过以先进文化引领社团精神、提高社团活动的文化品位加强大学生社团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体育社团是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重要载体。本文梳理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功能,探讨了“教会、勤练、常赛”背景下建设和管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意义。分析当前大学生体育社团建设与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包括科学定位,对社团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拓宽经费筹集渠道;加强体育指导人员的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利用高校优势,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相似文献   

9.
杜毅 《怀化学院学报》2013,(10):112-113
高校红色社团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时代影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红色社团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探讨如何利用“红色社团”这个载体更好地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地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高校艺术类社团相对各高校招生数量而言,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借助学院专业力量为主体的民主监管式比较合理;大学生对艺术类社团在总体上对社团氛围、形象、活动、服务效果评价上得分不高;“社团声誉”与“同学评价”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是否参加艺术类社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团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集中活动的场所,是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活跃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该文从推进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团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学生社团工作实际,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高校党建工作进社团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金昊 《文教资料》2014,(9):151-152
大学生社团以学生竞赛为核心的教育引导模式,能够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本文分析以学生竞赛为核心的大学生社团教育引导模式新探索的基础,对大学生社团教育引导功能及运行机制进行解析,并研究新教育引导模式,赋予大学生社团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大学生社团教育引导功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曹志成 《教师》2010,(21):11-11
大学生社团建设还存在结构不够优化、社团功能不够完善的问题,存在大学之间的层次差异和类别差异。对于三本院校大学生社团建设来说.主要问题表现为理论学习型社团、学术科技型社团、志愿服务型社团、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建设力不足,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制约了三本院校社团中大学生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自主思考、自主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影响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体育社团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建设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上日程。体育社团是高校社团的组成部分,占据重要地位,它是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促进者,也是高校体育教育进步的推动者。文章通过分析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现状与建设为体育社团的发展实践提供思路与意见。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学术性社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指出了发展中显现出的缺乏创新精神、组织松散、缺少政策支持等各种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高校学术性社团的对策,为我国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教育和谐为背景,以生态为研究视角,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审视,以对保山师专大学生社团的调查所取得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对策思考,提出在新的教育和谐视野之下,大学生社团生态施教共“和”与行育促“和”的生态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学术性社团是依托专业而建立起来的学习型组织,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的一个分支,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进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不足,形成固定的育人模式、发挥育人功能,将会是未来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跃庭  李天生  李辉 《考试周刊》2009,(34):205-207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平台。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本文对学生社团的运行管理、社团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社团发展与改进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校网络社团是大学生社团的新形式。它既具有传统社团的特点,又具有网络文化印记的社团新特点。网络社团拓展了学生知识交流与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必须准确把握网络社团的特点,精确分析对大学生的影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科学管理,增强高校的“核心吸引力”,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曾晨曦 《教师》2023,(1):12-14
在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下,高校理论社团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一环,有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文章重点讨论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理论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及高校理论社团在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面临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对大学生理论素养的培育不够、对大学生思想引导力度不够等问题,需要从“强化思想引领,完善社团管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活动载体”“改变活动形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实现高校理论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