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午餐时间到了,小班幼儿都一手扶着碗一手拿着勺子津津有味地吃着饭。忽然,"哗"地一声,刚满3周岁的王瑞仪连碗带饭一起掉到了地上,一时间,孩子的身上、地上都是饭,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这若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也就不说了,而事实是她几乎天天撒饭(吃饭的姿势和方法不正确,一转身就把饭碰倒了),保育教师无奈且生气地叫了一声:"王—瑞—仪—",孩子也自知不对而  相似文献   

2.
不良的进餐习惯:有的孩子进餐不定时、不定量;有的孩子零食、甜食、冷饮吃得过多,感到吃不吃饭无所谓;有的孩子喜欢一口汤一口饭,由汤送饭,既影响饭量也影响食欲。不良的进餐气氛:有的家长一到进餐的时候,就开始训孩子,使孩子见到吃饭就精神紧张,从而胃口下降。不良的进餐方式:有的孩子边吃边玩;有的孩子边吃边看图书或电视,因注意力不能集中而影响食欲。家长的不良影响:有的家长当  相似文献   

3.
吃饭也不同     
中国的孩子和美国的孩子在饭桌上有着怎样不同的表现?民以食为天,中国人重视吃饭,而爱孩子也体现于此。家长不仅在做饭上下足工夫,还让孩子多吃,经常是端着碗追,能多喂一口就多喂一口。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很多爸爸妈妈都特别关心孩子的吃饭问题。从婴儿时的一勺接一勺,到幼儿时的满屋子追着喂,甚至到孩子六七岁,还在求着孩子吃、追着孩子喂,多吃一口是一口。美国父母也关心孩子的饮食,关心孩子的营养均衡、饮食质量,越来越多的家庭会为孩子挑选绿色食品,限制孩子摄入过多的糖分和脂肪。但是,美国父母把吃饭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他们认为,让孩子从小自己决定吃还是不吃,吃多少,是培养他们独立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厌食的反思     
入园快一个月了,黄艳鸿小朋友每次吃饭都要闹情绪,每次看到餐桌上的饭菜不是说:“我不饿”,就是说:“我不想吃!”有时甚至吃一口吐两口。为了能让她把饭吃进去,我们几位老师一到吃饭的时间就想方设法耐心地劝导她,甚至一口一口地喂她吃饭。但是,尽管我们给予特殊照顾,却仍不见成效。通过分析,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是我们过分的关心,强化了她的厌食情绪,使吃饭成为她沉重的心理负担,在负担的重压下,孩子厌食加剧。另外,造成她吃饭困难也同我们进餐护理过程的方法不当有着密切关系,在进餐护理中,我们关注的是让孩子把饭吃下去,吃够量,却没有…  相似文献   

6.
左邻右舍,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到了吃饭的时候,可热闹了:有的孩子闹着不吃;有的孩子尽吃菜不吃饭;有的孩子说“我不吃这个,我要吃那个”;有的父母给孩子准备了“好菜”让孩子一个人独享;还有的父母干脆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孩子则吃一口,玩一会。“吃饭”成了家长最伤脑筋的事。其实,这是家长自找的苦恼,是家长自己把孩子给惯成这样的。我的女儿已5岁了,长得活泼健康。一日三餐,无论荤素粗细,她都吃得津津有昧,从不要我操心。我的经验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老王的孩子吃饭时,给老王讲了一个故事,说是现在中国人考外国人汉语,也是给他们出足了难题,出了中国孩子考不好托福的一口恶气。例如,去年有下面这样一道题:张三和李四一起吃饭,吃着吃着,王五进来了,张三说:“哎呀,说曹操,曹操就到。”  相似文献   

8.
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必须从点滴的小事抓起。如吃饭,我们坚持给孩子定时、定量,平时不给孩子吃零食,到了吃饭时间,肚子饿了,自然吃得很香。吃饭过程中,注意纠正孩子不雅观、不文明的吃相、姿势。另外,针对孩子挑食的情况,给孩子讲清人的身体发育需要多种营养,不挑食才能长得高、长得壮。要求凡是挟到她碗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孩子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他们做的有些事情着实令人费解,可能是生活时代的差异吧。就拿儿子最近的吃饭来说,每次去餐馆吃饭,他总至少要两份饭菜,即便是我们这些“陪吃人员”吃得饱饱的他也不会放过,还得装模作样地吃上几口。我们将这一份多余的饭菜戏称“看饭”。为什么孩子自个儿吃饭的同时还要点一份“看饭”呢?这多浪费啊!可在孩子的眼里,这份“看饭”是对他“面子”的一种维护。  相似文献   

10.
孩子不爱吃饭,一直是妈妈们最犯难的问题,每顿饭总能吃出个新花样,不是哄,就是威胁,还得跟着,追着,最后能吃个半碗饭,就谢天谢地了。有的孩子正餐不吃或吃不多,但饭前饭后零食总不离口;有的孩子吃饭挑三拣四,只偏爱或挑食某一种或某几种食物。眼看着孩子感冒多了,体质越来越差了,个头也老不见长,心里只能干着急。究竟该如何,才能帮助妈妈们轻松搞定孩子的吃饭问题呢?  相似文献   

11.
尚巾 《家教指南》2008,(2):38-39
孩子对吃饭“没兴趣”?! 中国幼教网报道,吃饭了,妈妈刚把饭端上桌,孩子就开始摇头说“不吃”。妈妈端着碗跟着孩子在屋子里转,半个小时过去了,饭都凉了,孩子才吃了几口。像这样的吃饭拉锯战,可能家长们多多少少都经历过。很多家长为此犯愁,使尽招儿,追着、哄着、骗着孩子吃饭。有专家认为:“孩子吃饭不是小事,放任不管和过于焦虑都不是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应该让孩子有享受吃饭的感觉,而不是把吃饭当成吃药那样痛苦。孩子吃饭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一辈子的事,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吃饭是件快乐的事。说起喂养,很多家长觉得就是给孩子每天做很多顿饭,孩子吃得越多越好,或者吃的东西越贵越好。很多父母还特别希望我们医生能给一个特别精确的指导,比如多大的孩子应该吃几次饭,每次吃多少种类,每个种类吃多少……我总是在跟家长说:我们是在养孩子,不是养  相似文献   

13.
正案例回放:我是一位学生家长,今天我路过校门口时看到了这么一幕:爷爷、奶奶一手拎着书包,一手拿着孩子的早点,亦步亦趋地跟在孩子身边,而孩子则心安理得地蹦着、跳着,不时伸嘴吃一口早点,老爷爷对孩子说:"这盒牛奶你拿着,吃起来方便一点。"孩子答:"你拿着不是很好吗,我不会拿的。"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跟这个小学生差不多的年纪,因为工作忙,孩子只好托给爷爷奶奶照顾,现在我发现他越来越缺乏责任心,凡事都要找别人帮忙。  相似文献   

14.
一日三餐是全家聚会的时间,小小的饭桌上,往往也是教育子女的好课堂。唐太宗李世民见太子“临食将饭”,便问“:当知饭乎?”太子回答“:不知。”他便教诲太子“:凡稼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在孩子吃饭时告诉他种庄稼的艰难、百姓的疾苦,只有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才能保证永远有饭吃。这样的教育自然给孩子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傅雷,每天与孩子同桌进餐时,总是注意观察孩子吃饭的姿势是否妨碍别人,咀嚼饭菜是否发出有失礼貌的声音,一旦发现孩子有什么不文雅的举止,他或是示范正确的做法,或是和颜悦色地予以纠…  相似文献   

15.
讨论的话题:3岁的伊伊是小班的孩子。一天,老师去家访,看见她正坐在妈妈的怀里,奶奶端着一碗面条在一口一口地喂她。伊伊妈妈无可奈何地说:“这孩子在家一口饭都不肯自己吃,非得大人喂,我们实在是没办法啊!”老师听了心里很纳闷,伊伊在幼儿园里吃饭非常好,还是小朋友的榜样呢,怎么在家吃饭是这个样子呢?如果您是家长或老师,您会怎么做呢? (江苏赵凤娟)  相似文献   

16.
正让宝宝爱上吃辅食,爱上吃饭,这似乎变成了很多妈妈的梦想,其实,达到梦想也许没有那么难。"来,吃一口吧!"大人端着饭碗气喘吁吁,如果你以为这个场景是每家固定上演的脚本就大错特错了。有这样一群达人妈妈,让吃饭变成孩子自己喜欢的事情。看看她们是怎么说的吧!  相似文献   

17.
董亚平 《小学生》2012,(9):66-66
中国的文化是深厚的,中国的汉字是秀美的。《新课标》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写出一手规范、端正、整洁好看的字,同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怎样让学生爱上写字并写好字呢?一、教给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常抓不懈《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中明确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预防近视、驼背的关键。更是有  相似文献   

18.
王爱琴 《考试周刊》2007,(21):17-18
我们中国人重视吃饭,民以食为天,一点没错。但现在的孩子吃饭是个大问题,不要吃,不肯好好地吃,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骗哄全用上,也难让孩子太太平平安安静静吃好一顿饭。  相似文献   

19.
惊喜与惭愧     
参加幼儿园的开放日活动,时间虽然不长,感受却是不少,概括说来,可谓一惊,二喜,三惭愧。所谓惊,是指孩子在开放日活动中所显示出的"本事",着实让人吃了一惊。"对于孩子的事情不能包办,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对此,几乎所有家长从理性上都是认同的,但恐怕许多家长同我一样,远远没有做到这一点。孩子能走会跑了,我却总是不停地在后面唠叨"慢点,别摔着"。孩子入幼儿园了,一向由家长包办的吃饭、穿衣问题又成了我们的一大心病,生怕孩子饿着、冻着。而在开放日这天,我却看到:吃饭,孩子一口饭、一口菜,吃得像模像样,有滋…  相似文献   

20.
在幼儿园里,孩子吃饭不轻松。1.吃饭成了一项竞赛活动。我们经常看到,吃饭之前,老师总是要对小朋友说,今天老师看谁吃得又快又好,吃得最快的小朋友今天可以当图书管理员,或者奖一朵小红花给他等等。孩子们好强,什么都想争第一,吃饭也不例外,老师“命令”一下,孩子们就拼命地赶着吃。在吃饭的科学要求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细嚼慢咽。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为了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