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丽丽 《儿童音乐》2013,(12):79-81
【教学内容】 1.唱《闪烁的小星》 2.听《小星星变奏曲》 3.拓展及表演《闪烁的小星》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音乐做出合适的情绪反映,在轻快愉快的音乐情境中感受星空的美丽、奇妙。 2.通过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闪烁的小星》,充分体验感受、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与情感;并能自觉地用自然的声音整齐地演唱,不喊叫。  相似文献   

2.
【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1、听:《阿里山的姑娘》:2、唱:《我的祖家是歌乡》;3、动:为歌曲加入声势、舞蹈等综合性的表演。【教学目标】1、充分感受台湾民歌的风格特点,并对其相关文化感兴趣。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并背唱歌曲。3、能将演唱、声势、舞蹈相结合,综合性地表现歌曲,并在交流、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民歌的喜爱,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教学重点】综合性地表现歌曲  相似文献   

3.
黄李益 《教师》2015,(3):53-54
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位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的目的。把奥尔夫音乐教育所强调的参与性、即兴性、综合性等原本性理念贯穿在幼儿律动教学中,让幼儿在自由、灵活、多样的氛围中体验律动活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陈洁 《儿童音乐》2012,(11):73-75
【教学内容】听《梦幻曲》;唱《蒲公英》【教学目标】1.在欣赏《梦幻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并且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2.能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蒲公英》,体验春天的美景及给人带来的喜悦。3.能在拍手、打击乐器伴奏等方式中,感受三拍子特有的强弱规律。【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歌唱歌曲《蒲公英》。难点:把握三拍子的强弱,并能准确唱好弱起乐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各种打击乐器  相似文献   

5.
姜蔓 《海南教育》2014,(24):61-62
【教学目标】 1.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即兴编创舞蹈,使学生充分感受新疆歌舞一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3.启发学生用生活中的物品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1.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2.听辨表现大海的四首歌曲;3.欣赏交响组曲《海洋与辛巴德的船》;4.创造表现大海。【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海的音乐形象,激发热爱大海、热爱自然的情感。2.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并体验、表现出歌曲的情感。3.听辩一组表现大海的声乐作品,欣赏交响组曲《海洋与辛巴德的船》,感受大海的变幻多姿,了解交响组曲的艺术特征,体验音乐的表现力。4.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尝试用演唱、演奏、朗诵、造型等形式,创作、表现大海。  相似文献   

7.
贾亚楠 《儿童音乐》2013,(8):76-77,75
【教学内容】欣赏课《孤独的牧羊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了解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情感目标——在音乐活动中感受作品欢快、活泼、诙谐的情绪;能力目标——围绕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融合音乐、电影、演唱、评价等教学活动,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并从中获得音乐感受和体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年级】三年级【课型】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娜 《儿童音乐》2014,(2):72-75
正【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能用欢快、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理解掌握新疆音乐的基本要素(如学拍新疆音乐的基本节奏,学跳新疆舞蹈的基本动作)。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创新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新疆是个好地方》等相关实践活动,体验感受新疆音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轻快优美的情绪,以欣赏为主线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能够用饱满的情绪、优美亲切的声音,富有感情地演唱。3、通过听、想、说、唱、动等音乐活动,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1、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2、引导学生有感情演唱。  相似文献   

10.
让舞蹈走进中学音乐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姊妹艺术,有时二者甚至水乳交融,比其他姊妹艺术更嫡亲些.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常常要进行一些为感知音乐要素、体验和表达音乐情感的动作模仿,根据音乐内容与情绪即兴动作创编,为理解、体验音乐的载歌载舞的"乐舞"活动等等.有系统有规范地融入舞蹈教学,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及智慧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理念】音乐审美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音乐课作为实施美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当下的教学主张从音乐审美体验层面设计教学,用多样化的生动、活泼、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建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感受音乐的教学格局,同时也强调音乐课堂要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即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学习。本节课我抓住孩子的阶段心理特点,在课堂上设置了多样化的教学环节,如节奏对话练习、律动模仿、多样式的歌曲  相似文献   

12.
颜婷婷 《儿童音乐》2013,(10):74-81
<正>【教学年级】花城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授课类型】欣赏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卡门序曲》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歌剧的艺术魅力,并使学生能够乐于学习和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2、初步认识歌剧序曲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一、乐意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体验音乐 的表现力。 二、欣赏乐曲《海浪的嬉戏》与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片段《暴风雨》,感受大 海的变幻多姿,体验热爱大海的感情。 三、能用亲切柔和、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体会并表现 出歌曲所蕴涵的深情。 四、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尝试用声势、律动、演唱、朗诵等形式创作表 现大海。  相似文献   

14.
正【课题】《美好的夜》【课题】综合课【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2.欣赏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设计理念】本课以人音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课的音乐素材《美好的夜》中《闪烁的小星星》和《小宝宝睡着了》为基点,整个教学过程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听辨音的高低——教师弹奏《小星星变奏曲》导入歌曲——学习歌曲——认识歌曲中用到的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阿里山的如画美景。2.了解游记移步换景的写法,学习本文描写阿里山风光的方法。3.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教学重点】1.了解游记移步换景的写法,学习本文描写阿里山风光的方法。2.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教学难点】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正>体态律动是个体在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感受的方式。在音乐教学中,笔者通常采用如下三种体态律动策略。1.体态律动的舞蹈策略。体态律动的舞蹈策略是指通过简单的、优美的舞蹈动作,配合音乐材料律动,进而达到体验音乐的目的。音乐和舞蹈往往是一个整体,通过舞蹈这个载体,能让学生充分地感受、  相似文献   

17.
【我的问题】杭州市京都小学董颖:音乐欣赏在音乐学习中有怎样的作用?欣赏教学中,如何避免“过于注重活动而脱离音乐听赏本身”的问题?【名师解答】“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教学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审美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作品的美感、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8.
徐渭 《教书育人》2020,(5):56-56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采用各种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这样才能提升音乐赏析课程的教学有效性.结合生活展开体验、利用乐器感受情感、尝试加入身体动作感受节奏,这些方法都能促使学生提高赏析能力.  相似文献   

19.
洪枫 《儿童音乐》2022,(6):61-64
<正>【教学理念】调动小学中学段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使其自然愉快地参与简单的二声部合唱,体验合作演唱的快乐,获得不同音响效果的听觉感受,为合唱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设计注重师生交流互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有感情、有表情地诵读地方童谣,感受韵律;通过合作游戏,熟悉节奏、旋律,获得音乐知识;通过情景创设,进行音乐体验,体会二声部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20.
【课题】《进行曲之旅》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感受与鉴赏,激发、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2、深入理解进行曲的功能特点,认识到音乐要素在进行曲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丰富学生艺术想象力,提高艺术表现力。3、能运用所掌握的进行曲知识听辨乐曲主题并认识其功能和应用场合,合理地表现对乐曲的理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音乐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