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东阳是明中叶一位重要的阁臣。他一生忧国忧民,为官清廉;为明中叶政局的稳定,不道余力,尽职尽责。但正德年间。由于他不得不独留内阁,虚委过太监刘瑾,而招致世人许多非议,指斥他“贪恋相位”“节操大亏”。本文以他在正德年问的政治活动为依据、结合当时的历史实际、透过政治活动的现象对其本质作深入探讨以消除世人对他的误解,还李东阳一个公正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从人的年龄与寿命去关照历史是一个颇有意义的视角,但长期以来却被人们所忽视。本文以寿龄为切入点,探讨明代内阁大臣的高寿现象,并将明代的阁臣视为一个群体,考察其高寿现象的普遍性及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包括:政治格局、君臣关系、阁臣的性格与品质、阁臣的致仕等。全文力图通过对阁臣寿龄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揭示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生活中,那些尚不被人们重视的方面及问题。  相似文献   

3.
阁臣是明代一个特殊的官僚群体,在明代的政治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本文通过对阁臣所在籍贯的整理,发现他们呈现出明显的集中分布的地域性特征。分析这种地域性分布特征,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明代政治的理解,同时也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明代阁臣群体是皇帝身边比较特殊的一个高级辅政官僚群体,他们的入阁与在阁、他们的籍贯分布与履历、他们的入阁年龄与任职时间以及他们的关系网络等都呈现着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既体现了明代阁臣群体的构成机理,也对明代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代言官与阁臣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和谐到恶化的过程。明前期,言官与阁臣素质较高,双方立公为国,和衷共济。嘉靖时期是二者关系的转折点,言官群体在与阁臣的对抗中,其制衡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隆庆以后,门户日重,言官趋附阁臣,成为权力角逐的先锋。张居正去世后,言路势张,压制阁臣,言路与执政相水火,争斗不已,迄于明亡,晚明时期言官的制衡作用已走向反面。言官和阁臣都是明代皇权强化的产物,二者关系的演变,反映了明代政治逐步浊化的过程,揭示了专制体制下士大夫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明代李东阳在文学与政治上均有很大建树,但他在刘瑾乱政时妥协退让,饱受争议。后世之人因为立场与动机各异,建构了多重的李东阳形象。透过当世、近世、易代三个视野,可以展现李东阳形象的历时流变。从文体学的视角出发,能考察记载李东阳形象的这些文献特点以及它们是否可靠。通过对李东阳争议的几个话题的讨论,可以还原一个历史上较为真实的李东阳形象。  相似文献   

7.
明初诗学与李东阳的"格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诗坛对诗歌形式的探讨,形成研究诗体、诗法、诗格的文艺思潮,技术性的阐释在这段时期达到了一个顶峰。在这样的氛围中,李东阳的诗学理论难以脱离时代风气的影响,其“格调一论看似是对侈言“诗法”的反拨,其实是对诗歌创作中声调使用的技术性阐释,是改头换面的诗法。  相似文献   

8.
明朝中叶,湖南人李东阳、刘大夏、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他们都是朝廷重臣,大权在握,对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明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社会的安定,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研究明朝的历史,研究明代湖南人才,就必须了解“楚地三杰”。  相似文献   

9.
李东阳的<怀麓堂诗话>提倡以声论诗.让"声"从各种诗论、诗法中冉冉升腾,突出再现.如许诗论坚持了前人构建的纯诗学批评;确定和弘扬了古典诗歌形式主义诗论;为诗歌"音乐美"特性的再发现作出了独到的艺术贡献,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勇气.  相似文献   

10.
李东阳从内容、功能、艺术风貌、文体分类等层面,较为全面、客观地探讨了台阁体的文体特征.李东阳对“三杨”台阁体推崇有加,既有沿袭,又有革新,且前者有甚于后者.就革新方面言之,李东阳引山林体文风入台阁体,试图调和二者,以纠台阁体末流之弊,虽收到一定效果,但最终未能挽救其覆亡之运.尽管如此,李东阳改革文风的发轫之功,仍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1.
李东阳是明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由明王朝造就的诗人。作为一代文宗,他对明诗发展道路的开拓远胜于对馆阁诗风的因袭。李东阳的文学理论对前七子有积极影响,却与他们有很大不同。他要求诗歌讲求法度,内蓄情志,外兼比兴。馆阁之外,他的诗忧国忧民之情怀与杜甫相通,对壮丽山河的咏歌则与李白接近。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诗人既流连光景也关注民生疾苦,既讲求法度也重视意趣比兴。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各个领域的电气设备不断地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电能是这一发展的关键。为了保证供电质量的要求,可以采用一种控制原理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的双路电源自动控制柜的设计方案。这是专门针对中小型用电单位使用的备用电源投切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实现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功能,还能监视各相电压及电流,实现手动∕自动切换模式,对市电、发电进行电能计量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赵书昭 《唐山学院学报》2021,34(1):14-20,79
李大钊出生于冀东大地,故乡壮美山河的陶冶,淳朴乡风的熏陶,夷齐精神的浸润,燕赵文化的影响,对李大钊道德人格的塑造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有利于解读李大钊伟大人格形成的文化密码,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大钊精神,发展和繁荣大钊故乡文化.  相似文献   

14.
李白的人生理想是功成身退。其实现途径是由隐而仕,功成后复归于隐。李白走这一途径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实际上,他最终也没有功成,身退是他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词史上第一篇论词专文,这篇文章折射出李清照独立的人文判断、审慎的理性思考、博洽的知识体系、清空的雅士情怀,可以说,《词论》反映出来的文化人格正是李清照为人与为词的最大魅力。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词是贯通南北词坛的桥梁,是李清照使词从艳情感怀发展到伤乱忧国,她对后起的词人影响极大,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清照无论在生活还是作品中都表现了非常特定的复杂性,这是有目共睹不可回避的。我们在研究她的生平和作品的同时,不能不注意她文化性格的复杂性,本文主要是从其前后期生活、时代背景、文化传统、性别等方面入手,分析其文化性格复杂性的形成原因,以助于我们更彻底更深刻的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虚拟社会及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特点入手分析,初步探讨了虚拟社会的交往如何导致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的产生,并提出虚拟社会青少年心理教育对策,以减轻网络世界对青少年人格负面冲击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粹然以醇儒之道自律",以"无欲"、"无情"、"无我"的醇儒作为其理想的人格境界,确立起以"主敬"涵养和"穷理"致知为核心的理性主义路向.然而,在他那凝重的理性背后,却难以割舍对洒落之情的向往.从朱熹对"曾点气象"的矛盾心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大儒那深沉的价值关怀和飞扬的浪漫主义气质.  相似文献   

19.
清代浙派领袖厉鹗一生创作以描写江南山水为主要题材,堪称山水诗人。厉鹗的诗歌中,描写山水的诗作占大部分,包括与友朋同游、自己孤游和重游;游山玩水,杭州西湖的各大美景在诗中展现,而且各个季节、时间都有涉及,纷繁复杂。诗人沉浸于山水之中,与其人格及当时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从《文选》中的山水诗萌芽到厉鹗笔下的山水诗,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杜甫“号为诗史”的创作倾向受到史官文化的深刻影响,史官文化氛围、史官意识、史官品格和史官的计使命等都制约着杜甫的人生态度和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