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去年笔者曾撰写过《文科生照样留学美国》一文,那时采访的主人公刚刚拿到留美签证,如今主人公已经在美国度过一年紧张而平静的留学生活,笔者再次联系到那位文科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采访了她留美的一年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2.
肖晶 《大学生》2012,(19):48-49
"老师,我要出国了。谢谢你一直以来的照顾。"收到小雨的短信,我却有些担心。小雨的两年大学生活,一直是独来独往,她交不到朋友,就靠拼命学习来证明自己的优秀。从大一入学开始,小雨就错误地理解了适应大学生活的意义、适应的方式和方法,现在她选择留学,我担心她的留学生活从适应开始又会走入误区。这里,我想跟大家谈谈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马啸 《神州学人》2013,(4):22-23
2012年4月11日,在正式结束了9年的留学生活后,我回到了祖国,那一天的天空分外明媚。从踏出国门的那一刻起,以学报国,这份情感就一直贯穿在我整个的留学生活中。长期在海外的生活,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祖国"这两个字的厚重。在我茫然时,失落时,是她给我力量,支撑我重新振作继续努力;在我取得成绩时,获得肯定时,是她给我褒奖,让我的喜悦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4.
明媚 《留学生》2010,(9):13-14
杨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干练、坚强。她曾在美国学习、生活了8年。事实证明,“8年抗战”的日子,炼就了她能吃苦、不服输的性格,无论是在国外留学还是回国工作,她都能“化难为夷”,战胜困难。  相似文献   

5.
信用的力量     
郭超 《阳光搜索》2006,(1):79-79
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邻居有个老太太,每天站在自家的院子里东张西望,行为十分古怪。开始,我以为她有老年痴呆症,每次见到她都和蔼地笑笑。老太太不说也不笑,让人难以琢磨。  相似文献   

6.
在9月号,小编邀请了从中国转学到美国读书的陈韵正同学,畅谈她在那边念初中的快乐生活(详情见本刊9月号第10页《我在美国市长家做客》)。很多同学读完了她写的日志后,觉得还不过瘾,希望继续了解陈韵正的"留学"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陈韵正的经济课吧——  相似文献   

7.
没见到Stella的时候,记者听说她刚刚通过面试获得签证要去美国读书了,只是觉得她以文科生的身份到美国继续读丈科专业的意大利语专业,对于现在几乎都是出国学习热门专业:计算机、MBA、会计,Stella出国学习文科专业——语言,在美国学习非英语的意大利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一些人印象中,美国留学的签证是最难获得的,经常有消息说某人已经拒签了N次了,记者听说拒签次数最高是12次。为什么Stella能顺利地留学,而且一次面签就通过了?Stella究竟是怎么办成的留学,她有什么独到的经验吗?这些疑问在记者与Stella见面不久慢慢消失了,Stella修养和气质不错,很稳重,采访过程中,Stella始终十分松弛,背靠在椅子上,坐得很直,回答问题的时候有问必答,而且语气平和,条理分明。  相似文献   

8.
你想知道美国初中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多有意思吗?来看看陈韵正同学写在她QQ个人空间里的日志吧!因为爸爸妈妈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所以陈韵正也从中国转学去了美国,瞧她的"留学"生活,多快乐!  相似文献   

9.
张卓伦 《神州学人》2014,(11):44-46
又到了9月这个开学的季节。也许你正在填写留学申请表,也许你刚刚收拾好出国的行囊,也许你将再次踏上新学年的征途,也许你已学有所成但困惑于未来职业的发展。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希望能将我留学的感悟和见解与你分享。分享留学感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感悟实在是太多了,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我觉得还是说几个有意思的海外生活小技巧吧,而且是还没留学的同学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我就先从吃说起。  相似文献   

10.
曲宝琴,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女强人,作为事业上的成功者,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她如今已拥有两所私立学校;作为成功的母亲,她培养出了三个毕业于名牌大学,如今分别在美国、英国留学和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女儿。面对如此眩目的光环,她是怎样拥有这一切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走进了曲宝琴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流浪美国》: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告白陈泽顺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中学生,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懵懵懂懂地来到了美国,开始一种“准留学”生涯……这不是一个好故事,不是一个能吸引人的故事。所以当我的一个朋友热心地向我介绍这个故事并把一沓用针式打印机打出的稿件递到我...  相似文献   

12.
正"天上有老师吗/有我就不去了"。这是一个叫朱夏妮的14岁初中女生针对当前的教育和她眼中的老师写下的诗句。其实早在近两年前,《诗刊》杂志便以头题发表了她13首关于学校生活的诗歌。著名诗人王小妮在配发评论中说:"中国教育所特有的、早被习以为常的紧张的教学关系,正被这风声鹤唳中的一个孩子敏感地体会着。"被学校教育折磨得疲惫不堪的朱夏妮最终决定通过托福考试到美国留学。她与她的知识分子家庭最终以这种决绝的方式与当前的中国教育说了声再见。解放后的朱夏妮说:"其实我喜欢语文两节连堂,尤其是下午的课。那时我感到安静。那时我常开小差,看窗外的树,灵感最多了。时间溜走,像冰冷的蛇爬过手边。"这段话,被她写在自己刚刚出版的诗集《初二七班》的扉页上,然后送给了自己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3.
旅美杂说     
俗话说:“入乡随俗“。到美国留学,也要适应美国的生活。美国生活中有不少方面是我们过去所不熟悉的。我们在下面简略她介绍一些比较重要的事项。熟悉、了解这些事项,将为你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少方便。  相似文献   

14.
雨卡刚刚5天前拿到去美国留学的签证,现在正在自己那间堆满了小动物和玩具的房间里上网:“这段时间对我最大的影响是让我长大了,做事情更加平和、自信,学会坦然地去面对成败得失,也让我更懂得去珍惜一切。”6月26日,雨卡的第一次签证宣告失败。从大使馆出来后,她觉得透心凉,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命运完全被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滋味。回学校之后,朋友们继续支持着她,鼓励她要勇敢、坚持。漫长的准备之后,她又一次踏上了签证之路。早晨我们6:10出发,提前一个小时到了大使馆。然后我就在路边给她唱歌,总算雨卡没睡着。雨卡背景:Tsinghu…  相似文献   

15.
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否认,美国不论从高校数量、质量还是对留学生奖学金的发放甚至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是留学的首选之地,但面对赴美留学的梦想,申请赴美签证仍然是困惑大多数中国学生的瓶颈,且持续的低通过率也让人觉得美国是遥不可及的。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赴美留学,从2004年下半年起,美国政府的签证政策开始回暖,美国留学在2005年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赴美签证,不再可望而不可及。  相似文献   

16.
项链     
项链何平平(留学美国我的女儿海伦在美国“土生土长”,不觉已经七岁。今天是她七岁生日,我们照惯例给她开了个生日晚会,邀请了她班上的小朋友参加。小朋友们在一起做体操,吃蛋糕,玩得很开心。开礼物的时候到了,海伦兴奋地打开一件件礼物。有各种各样的玩具、洋娃娃...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去美国留学,首先应了解美国的教育制度、留学方法和当地的学校生活等,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留学计划,大踏步地迈向留学成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黑茶与红茶     
和当地的外国朋友交流是我刚到美国留学时了解当地文化风情的最好方式。一天晚上,我在宿舍上网,碰到了一位刚认识不久的美国朋友Juliet。虽然才见过她一两次,但她那头乌黑的长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小陪读”     
﹃小陪读﹄●罗西(留学美国)搬家以后,我的楼上就没再给过我轻松日子过。这全是因为他家那个儿子Joe。三岁的Joe和妈妈来美国作爸爸的“小陪读”已经两年了。他妈妈曾拿了那张Joe刚刚下飞机的照片给我看,小家伙明显地一片迷糊,被他妈抱在怀里,全没有旁人踏...  相似文献   

20.
这篇文章是卿于兰在四川省成都市12中上高二时写的。她申请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留学时,这篇记录她真实生活经历的习作吸引了所有外籍考官的眼球,帮她获得了3.4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