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前,周扬紧密结合中国当时的时代特征,从本体论与创作论的角度对外国(特别是俄苏)的现实主义理论进行系统改造,逐渐建构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周扬建国前的现实主义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文艺发展观和实践论为逻辑起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高度重视作家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张以形象反映现实,塑造艺术典型;把浪漫主义融入现实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现实主义一直是举足轻重的一个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从卡尔到摩根索,再到沃尔兹,现实主义经历了一个理论化程度越来越高,科学化程度越来越强的发展过程.卡尔奠定其理论基础,摩根索构建其理论大厦,而沃尔兹则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宏观科学理论体系,把现实主义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形成了结构现实主义.由于结构现实主义高度的科学性和简约性,以及国际关系的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也遭到了来自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多方面的批判.但是作为一种宏观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新现实主义仍然有很强的发展空间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论现实主义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现实主义与生活的关系、现实主义原则和现实主义能动作用等三个面方谈些学习体会。一、关于现实主义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然而,社会生活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有着更为重要的直接意义。因为它与现实主义基本特征紧密相联。没有坚实的生活基础,就不可能有深刻的现实主义;阻塞了生活的源泉,也就扼杀了现实主义的生命。这是我们认识现实主义和正确阐述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现实主义在晚清以"写实派"的概念引进中国,"写实主义"在"五四"时期占据了文学的主流地位。"五四"时期对写实主义的接受有着科学和进化论两个重要的背景,"理想的写实派"是"五四"文学的理想形态,这是1930年代接受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心理基础。1930年代初,"五四"时期普遍使用的"写实主义"这一概念经过重新翻译,以"现实主义"的译名基本固定下来,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得到重新阐释,而恩格斯的著名论断成了现实主义定义的核心内涵。抗战前夕,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独尊现实主义的趋势。现实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中始终处于中心的位置,与现实主义相关的诠释与争论,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主要历史脉络。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有关真实性、典型、形象思维、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等问题的争论都是围绕着现实主义展开的。  相似文献   

5.
在整个 2 0世纪 80年代 ,关于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讨论 ,是当时中国文坛争论的理论焦点。今天 ,当我们重新回顾这场大讨论的时候 ,我们注意到正是由于这些激烈的论争 ,才使现实主义的有关问题得到了理论上的廓清。同时 ,在这场大讨论中 ,我们会发现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线索 :即对现实主义的“回归”、“重构” ,并最终使现实主义发展成为一种开放的理论体系 ,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现实主义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或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或试图将现代主义艺术纳入现实主义理论模式加以阐释,出现了卢卡契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费歇尔的“当代现实主义”和加洛蒂的“无边的现实主义”,从而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正> 一纵观作为现代文学主潮的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的发展,很容易看出,从五四时期的启蒙现实主义到毛泽东延安《讲话》发表以后的革命现实主义,再到新时期现实主义的深化发展和多样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挥着日益重大的指导作用。在考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思潮演变之间的关系时,我们认为有一个问题不能够被忽视:虽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著作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主要文论著作直到30年代初才被陆续地介绍过来,在此之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特别是现实主义理论,才在中  相似文献   

8.
纵观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主流意识始终居其要位。作为主流意识的现实主义文学,是在中国古典传统现实主义,欧州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三大理论的渊源流变与整合中,构筑了其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关于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讨论,是当时中国坛争论的理论焦点,今天,当我们重新回顾这场大讨论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正是由于这些激烈的论争,才使现实主义的有关问题得到了理论上的廓清,同时,在这场大讨论中,我们会发现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线索;即对现实主义的“回归”、“重构”,并最终使现实主义发展成为一种开放的理论体系,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继承精神实质,发展理论体系。现实社会主义是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现实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块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的主打格局呈现实主义特色,无论是文学的初世时节,抑或当下的文学盛世,现实主义的主流意识始终居其要位。那么,作为主流意识的现实主义文学之成因的互文格局,是在中国古典传统现实主义,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三大理论渊源的流变与整合中,构建了其完整的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整体性理论体系,从而有别于他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主义涉及到很多问题,而最本质的问题,就是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文艺的本源,文艺的社会功用以及文艺发展的动因等问题构成了阐明文艺与现实关系的本体论。现实主义本体论,制约着创作论、批评论以及风格论、欣尝论,因此,探讨一下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本体论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真实性和典型性着手,对周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观进行了重新解剖。从理论上,对主要由周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构成的中国正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本质真实论与具体写实性的关系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型论作重新梳理。为我们理解20世纪30-60年代的“革命”文学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纵观茅盾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他所接受的外来影响是多元的,既有欧洲批判现实主义,主要是法国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的影响;又有俄国现实主义,还有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这多元影响在茅盾身上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以我为主”的重新组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现实主义小说以前所未有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质,丰富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理论。二十多年的现实主义小说,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形成不同的主题取向和审美特质,大致可划分为人性复归、文化寻根、生存叙写和社会透视四个阶段。从总体上看,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仍呈推进和深化态势。现实在发展,现实主义文学理所当然也应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卢卡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总体性是卢卡奇最基本的概念,卢卡奇的美学思想和文学评论都是以总体性为根本来进行的,正是总体性这个概念支撑了卢卡奇现实主义唯我独尊,并无法容忍现代主义“破碎性”“间断性”等表现手法.本文将针对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论的超越性与局限性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敖忠的现实主义文艺观源头主要有两个: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二是鲁迅“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其主要特点是虔诚信仰马克思主义文论,固守鲁迅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兼容革命浪漫主义和西方现代文艺思潮,排斥“瞒和骗”的封建贵族文学,是中国几千年文化转型时期具有明显中国风格的转型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8.
高尔基曾说:“在文学上,主要的‘潮流’或者是倾向,共有两个:这就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我怎样学习写作》戈宝权译本11页)现实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在外国,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就有不少具有现实主义艺术特色的作品;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许多优秀民歌,已奠定我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此后,现实主义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各个时代、各个阶级的作家,由于历史条件、世界观、艺术修养的不同,所运用的现实主义创作  相似文献   

19.
胡风现象:启蒙现实主义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风理论的独特性在于,它同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鲁迅的文学精神,形成了启蒙现实主义的理论建构。其中心问题是强调“写真实”,理论内涵是以“主观战斗精神”、“人格力量”、“自我扩张”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观和疗救“精神奴役的创伤”、对农民文化的批判之文化观。  相似文献   

20.
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语境中,发生了一场以评价表现主义为开端的文艺论争,这场论争主要涉及表现主义性质与现实主义界定的问题。关于表现主义,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具有法西斯主义倾向的文学,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它也可以导向共产主义。关于现实主义,卢卡奇主张一种所谓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它以描写资本主义生产整体性为特征;布莱希特则认为卢卡奇的主张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现实主义,并认为现实主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