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许多学者就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属性、联系、创新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等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尽管可达性是提升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但可达性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一直被研究者忽视。为了全面理解区域创新能力,对可达性与创新之间的分析就显得非常必要。在本文中,作者试图提供一个有意义、操作性强的可达性概念———潜在机会的测度,来说明在可达性、技术扩散以及区域创新系统构建之间存在的密切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伍虹儒 《科技广场》2013,(1):149-154
本文利用DEA理论模型,研究我国区域创新机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认为,创新绩效和创新能力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各地区影响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不同,各地区都有制约创新绩效的不同瓶颈因素.我国各地区要充分发挥创新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提高创新系统的创新绩效,增强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各地区要提高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绩效,就必须在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价基础上,分析影响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逐步改进创新系统,提高系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区域创新系统动态演化的博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系统是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创新、学习决策和动态博弈的系统。为揭示区域创新系统演化的复杂性及其动态演化路径,把学习竞争模型和演化博弈模型引入区域创新系统动态演化研究来分析区域创新系统动态演化的初始条件、内在决定因素、动态环境下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创新过程以及合作创新模式的演变。分析表明: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方向与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学习行为和能力、系统演化的初始状态等相关,而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创新的协同收益、引致风险损失、初始成本以及双方的贴现因子则是影响区域创新系统动态演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系统中各机构之间知识流动有助于区域创新系统顺利运作,这些流动发生在企业、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之间.从研究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知识流动的角度出发,研究不同机构知识流动的状况和演化规律,找出知识流动的瓶颈,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探讨区域创新系统动力机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竞争合作、网络效应以及知识外溢,并就它们之间的联合作用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区域创新系统持续创新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知识可达性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以江苏区域经济为实例,研究一定时期区域内部知识可达性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问的计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可达性的差异可用来解释职工价值增值的差异;地级市内部和区域之间的知识可达性尤其重要,能用以说明江苏地级市内的每个职工价值增值主要来自于知识可达性.实证的结果也表明知识流程超越地级市边界,但倾向于在区域内部的一定范围内流动.一个地级市的知识资源对其他地级市经济增长有一个推动作用,但其条件是这些地级市属于同一个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7.
区域文化是影响产业集群演化和创新机制培育的因素之一。基于文化结构主义理论对产业集群的区域文化构成、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区域文化与集群创新能力培育之间的关联性展开研究,通过结合汕头澄海玩具集群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创新演化实例,探讨集群的区域文化与集群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集群区域文化各个组成部分对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影响的差异性,从一个侧面和局部验证了集群区域文化的结构主义现象与集群创新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从而为区域产业政策制定与集群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广西区域创新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制约,不同因素所起的作用也不同.系统动力学方法为确定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和重要程度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简要介绍了区域创新系统概念、系统动力学方法,以广西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区域创新系统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广西区域创新系统模型的总体框架.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动态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人才和资金是制约广西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瓶颈要素,进而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薛永刚 《科研管理》2021,42(8):150-159
    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主要驱动力,在经济转型时期有必要研究创新影响因素及创新策略,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现有文献主要从创新影响因素、区域创新空间特征、区域创新效率、创新对企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相关研究结论和成果。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复杂社会系统,并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研究区域创新系统有必要考虑不同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基于相关理论分析提出九个假设,建立了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的空间结构方程模型,从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政策、内部经济环境、外部经济环境、专利申请、新产品销售交互作用视角下实证分析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影响因素和路径。以广东省21个市域创新数据为样本,基于ESDA方法分析了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空间特征和空间相关性,基于空间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创新政策、创新要素和外部经济环境对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具有正向影响,创新政策影响最大;2)创新主体对广东省区域创新具有不利影响;3)内部经济环境对区域创新系统具有正向直接影响,但是考虑到各因素交互作用后对新产品销售具有不利影响;4)区域创新空间相关性对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具有正向影响。根据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适当管控外资引入规模,限制有技术壁垒的外资企业,提高外资利用质量;2)改进现有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评价和激励制度,实施多元化和市场化的创新评价体系;3)建立政府主导的广东省创新系统公共平台,提供创新系统所需的信息交互、多方合作、成果交易和需求发布等功能;4)加大教育科技投入力度,营造创新氛围,增强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创新网络评价指标,着重考察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两个网络节点,结合分区域回归和门槛回归,实证分析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 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这种作用随着区域创新网络的提升而减弱;在不同的创新网络水平地区,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影响的途径不同.在创新网络欠发达地区,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主要表现为直接促进作用,节点间的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影响不大;在创新网络发达地区,创新网络有助于将节点间知识溢出扩散至区域层面,从而间接促进区域创新.根据以上结论,本文从提高网络联系强度、建立孵化园以及加强地区主导产业作为“创新增长极”作用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不同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它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创新系统,也不同于各行政区域自身建设的区域创新系统。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具有区别于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的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特征,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相应的动力支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构建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区域知识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铮  赵晶媛 《科学学研究》2006,24(6):911-915
在运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和领导等职能对区域知识管理进行管理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区域知识管理的基本框架。认为区域知识管理模式包括三个要素环节:知识创造、知识扩散和基础环境。区域知识管理通过区域创新系统这种有效组织形式来实现,建立区域创新环境,促进知识在区域内的创新和扩散,实现区域的竞争和合作,并由此得到区域知识管理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琪 《中国软科学》2008,(5):148-151
"中部崛起"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特征和主要障碍,提出了中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4.
自主创新的区域化战略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主创新是区域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竞争能力的主要原动力,创新区域化是自主创新的主要推动力;在我国自主创新战略中应强调区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自主创新的集群创新战略、企业推动战略、技术集成战略、核心技术突破战略等若干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徐晔  陶长琪  丁晖 《科研管理》2015,36(4):109-117
本文借助物理学上的耦合定义,对区域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系统的构成和耦合内容开展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指标评价体系,提出了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模型,并对我国珠三角地区2003年—2011年的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耦合度做出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区域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系统之间存在着要素、组织结构和制度上的耦合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阶段,但自2003年以来一直处于缓慢的调整上升状态,未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6.
完善区域创新系统 促进西部经济大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市场的区域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正视区域差距,倡导区域创新,是西部赶超东部,乃至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据此,探讨西部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系统的必要性,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一些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4-200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分析报告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系统的指标体系下,基于大量的数据处理,我们对2004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做了分析和排名.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对各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及特点、发展趋势做了一些分析,这些分析有助于各个地区针对本地区发展现状制定相关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选取《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及39项三级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对39项指标采用增速法进行滚动预测,并测算出31个省(市、区)2030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结合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化、区域创新格局及区域科技力量空间布局等,对未来十年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趋势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至2030年,中国科技创新区域进一步集聚,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一纵一横”两大创新带的廊道效应逐渐突显,成为区域创新集聚区;中国科技创新重心不断向南转移,区域间科技创新发展依旧不平衡,而城市群协同创新将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科技创新发展逐步进入“超越行政区划”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静态和动态视角,运用理想点-DEA模型、Malmquist-DEA模型及绝对β-收敛检验模型对江苏省区域创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江苏省区域创新效率整体较好,创新效率值达到DEA有效的省辖市超过半数;省级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不仅在于区域内产业技术效率的改善,即追赶效应,更有源自区域内创新技术大量引进、产业结构转型等技术进步因素所带来的增长效应;省级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收敛趋势,经济相对落后的苏中、苏北地区的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赶超现象;规模效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省级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的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20.
完善我国区域服务业创新的政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要介绍国外服务业创新政策趋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四维普适政策体系分析框架,并以天津为例分析了我国区域服务业创新的政策体系状况,提出了完善我国区域服务业创新政策体系的五个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