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名校?真正的名校到底“名”在哪里?相信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观点。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校“名”在名师、“名”在名学生或“名”在名校长。这些因素固然对学校成名不可或缺,但笔者认为,教育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学生是这种特殊服务的特殊对象,而教育服务于学生的核心产品就是“课程”,学校正是通过课程这一精神性产品服务于学生的,因此,真正的名校就应该“名”在“课程”上。各校都要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真正的名校?真正的名校到底“名”在哪里?相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校名在名师、名在名生或名在名校长。这些因素固然对学校成名不可或缺,但笔者认为,教育是一种服务,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学生是我们这种特殊服务的特殊对象,而教育服务于学生的产品就是“课程”,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真正的名校?真正的名校到底“名”在哪里?相信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观点。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校名在名师、名生或名校长。这些因素固然对学校成名不可或缺,但笔者认为,教育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学生是我们这种特殊服务的特殊对象,而教育服务于学生的产品就是“课程”,因此,真正的名校就应该名在“课程”上,努力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真正的名校?真正的名校到底"名"在哪里?相信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观点.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校名在名师、名在名生或名在名校长.这些因素固然对学校成名不可或缺,但笔者认为,教育是一种服务,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学生是我们这种特殊服务的特殊对象,而教育服务于学生的产品就是"课程",学校正是通过课程这一精神性产品服务于学生的.因此,真正的名校就应该名在"课程"上,努力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学生是这种特殊服务的对象,而教育服务于学生的产品就是“课程”,学校正是通过课程这一精神性产品服务于学生的。因此,真正的名校就应该名在“课程”上,努力形成独具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确立课程文化的价值取向,铸造课程文化的主导力量;构建魅力多元的课堂文化,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品牌;建立多元立体的校本课程,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真正的名校?真正的名校到底“名”在哪里?相信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观点。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校名在名师、名在名生或名在名校长。这些因素固然对学校成名不可或缺,但笔者认为,教育是一种服务,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原来认为,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宾馆商店是服务人的地方。因此,就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现在说教育也成了一种服务呢?这岂不是把学校等同于宾馆商店了吗?教育一贯高高在上的,怎么能迁就于人呢? 后来想明白了,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这是一种通过课程产品促使学生发展并令其愉悦的精神性服务。教师作为服务者,与学生、家长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假如平等关系都无法建立,那还奢谈什么服务呢。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真正的名校?真正的名校到底名在哪里?相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可能有人会认为,名校名在名师、名在名生或名在名校长。这些因素固然对学校成名不可或缺,但笔者认  相似文献   

9.
提起名校,人们自然会与其“悠久的历史”、“卓著的社会声誉”和“社会精英的摇篮”等联系起来。名校之“名”何在?“名”在办学理念上。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名校正是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更自觉地面对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同需求,切实帮助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着手于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真正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接受一种能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教育,使他们在10年或20年后能大面积地成长为各领域的拔尖人才,才是名校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袁学凯 《山东教育》2009,(11):64-64
近段时间,各地招生学校的宣传攻势已经展开,不少学校在宣传中都声称自己是“名校”。其实,这些所谓的名校都不是真正的名校,但是却引起了笔者对“名校”是怎样“名”起来的思考。对这个话题,如果从正面说,笔者可能说不出个所以然,要从侧面甚至从反面说,倒可以说点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是国内第一所对聋人实施正规、系统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前身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于1947年创办的上海特殊儿童辅导院。1994年,本科毕业的杨七平与聋青技校结缘,此后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校长,一路带领学校深入践行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传承弘扬陈鹤琴先生特教宏愿,始终坚持“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的办学理念,书写了新时代历史名校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12.
“学校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管理的一个新概念,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教育分宏观层面和微观基础,学校是教育的微观基础,因而具有与教育不同的属性。“学校服务”是学校的产品,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不一定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市场可以是“学校服务”的调节器。政府要通过调控“学校服务”来保证教育的公平,学校要经营好各自的“学校服务”品牌,还要构建在“学校服务”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时有名的学校”与“名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目前来说,中国多的是“一时有名的学校”,少的是真正的“名校”。校长在治校的过程中,想法与现实往往有许多冲撞,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特质找准发展定位,或求“你无我有”,或求同质中出“名”。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让学生、家长“  相似文献   

14.
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解困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离农的教育”还是“务农的教育”,“实施普通教育”还是“提供职业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两个矛盾焦点。其根源在于对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不同理解。依据“三农”发展趋势以及农村学生发展的需求,追求真正的“教育公平”,坚持为“三农”服务的课程价值取向,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课程文化,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之本,是化解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困境的基本之策。  相似文献   

15.
洪俊 《中小学管理》2006,(10):18-21
进行“离农的教育”还是“务农的教育”,“实施普通教育”还是“提供职业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两个矛盾焦点。其根源在于对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不同理解。依据“三农”发展趋势以及农村学生发展的需求,追求真正的“教育公平”,坚持为“三农”服务的课程价值取向,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课程文化,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之本,是化解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困境的基本之策。  相似文献   

16.
双周快报     
家长何以成“差役”梁勇学校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征用学生家长财物,差遣学生家长为自己服务,其性质与乱收费一样,是一种以教谋私的腐败行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赖以存在的基础,学校的教育、管理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帮助,服务于学习、服务于学习者、服务于学习化社会。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学生监护人的家长与学校的地位是平等的,不是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产品是服务。享受这个服务的是学生,购买这个服务的则是家长和国家(义务教育),所以,家长是“上帝”(国家也是“上帝”),而学生不是“上帝”!学校提供教育服务,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服务的间接对象是家长、国家。家长和国家为教育服务“买单”,我们视家长为“上帝”、视国家为“上帝”是应该的。至于学生,虽然是服务的对象,但这是一个特殊的对象。我认为视学生为“上帝”不合适。家长被当做“上帝”了吗?现在,家长请教师吃饭,家长给教师送礼,家长给教师办事,这不仅是普遍的,而且也被人们认为是应该的。顾客是“上帝”,有顾客请营业员…  相似文献   

18.
汤珏弘 《中国教师》2023,(12):29-32
杭州市西湖区依托数字化平台“三名”在线,实现课程资源的融通。通过“名校在线”建设,实现互补化教研,名校与受援学校教师共研教学设计、同任授课教师、师徒互补提升,助力校际共发展;通过“名课在线”建设,保障校本化教研的质量,以“学课、改课、晒课、研课”为载体,拓宽教研路径,重构教研模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名师在线”建设,聚焦教育教学难点,实现名师工作室联动教研,以集群联合探究、共同创生在线课程资源的形式,撬动了学科教学在区域层面的生长。以“三名”在线课程资源为载体的多级教研联动,打造了区域教研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重构了教研模式,拓宽了教研路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小学确实有不少真正的名校,这些名校是当之无愧的。但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作秀”而成的 “名校”。这些“名校”的“名”往往体现在外壳,其实学校的思想和灵魂并没有明显的过人之处。如何培养和发展名校?这里涉及一个衡量名校的标准问题。名校的“名”,首先应该体现在它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思想上。这里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思想没有本质的区别。办学思想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思想的校本化产物,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学校特点而形成的、与众不同的、自成体系的有关学校工作和发展的思想。关于学…  相似文献   

20.
一、英语课程资源的准确定义及对英语课改的意义 在我国,长期以来课程资源被片面地理解为“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教师的教学也往往仅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讲授“教科书”,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课程资源。究其原因,就是未能准确地把握课程资源的真正内涵。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