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国兴 《武当》2003,(3):10-12
张三丰是明代著名的道教人物,其功绩在于开创了武当教派,深化了内丹修炼技术,创编了太极拳与内家拳等。据《道统源流》记载,该派渊源于陈致虚和陈抟。清李西月则认为:“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即陈持),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或以为隐仙派者(《张三丰先生全集》)。所谓的“隐仙”,是指隐居山  相似文献   

2.
李国兴 《武当》2006,(6):41-44
张三丰,元明之际著名道士。他不仅精通内丹术,又擅长拳术。太极拳即其所创。张三丰的内丹功法及其理论,具有极其显著的时代特征。这对我们了解内丹学术的历史演变过程,有着特殊的研究价值。张三丰丹法的内炼思想,主要体现在《大道论》、《玄要篇》、《道言浅近说》和《无根树》等著述中。其阐述简明扼要,直接了当,颇具特色。现将其内丹功法的实际操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谢怀宇  谢怀召 《武当》2006,(12):39-40
金丹大道有两家三元之分。两家者,内丹与外丹;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所谓内丹者,结丹于人身之内的丹田玄窍之中,无质生质,成就阳神。外丹者,结丹于人身之外的金鼎神室之内,无质生质,成就神丹。内丹者,在人身之“中”的神室内结丹。外丹者,在身外之神器内成丹。二者理法相同  相似文献   

4.
胡孚琛 《武当》2010,(6):45-47
内丹学源于先民的氏族原始宗教巫史文化,是神仙家将自古流传的王子乔、赤松子的行气术,彭祖、容成公、玄女、素女的房中术,羡门高、安期生的服食术相互融汇升华而成的。《楚辞·远游篇》可以看作早期的内丹学文献,其中透漏了王乔功法可以激发人体先天真气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蒋门马 《武当》2003,(4):44-45
黄元吉先生所传丹法,非南非北,世称中派,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道德经注释》三书留传于世,陈撄宁先生对之极为推重,认为得陈抟邵雍一脉心传,引以为私淑弟子。梅自强先生在其编著的《颠倒之术——养生内丹功九层十法真传》(以下简称“《颠》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中,自称是黄元吉的第四代传人,“为抢救绝学于失传”,特为《道德经注释》作“解奥”,并开班广传其法;梅自强先生的弟子廖冬晴也打着黄元吉“第五代真传学者”的招牌大收门徒。然而,梅氏不可能是黄元吉的传人,其所传的功法也绝不可能是黄元吉的丹法。  相似文献   

6.
张金普 《武当》2013,(4):50-50
一丹道修炼过程为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是生命科学的总结。百日筑基是内丹修炼的初级功夫,包括小三候,蓄积元精元气为初候;疏通周身关窍,气血周流为中候;百病消除,身心健康与道相合,不为尘事拖累为三候。十月怀胎,三年哺乳,是内丹修炼结圣胎的功夫。所谓圣胎,即神与气凝成之物,也称结丹。九年面壁则有阳神出壳,体生羽而羽化升天,  相似文献   

7.
邱宇翔 《武当》2001,(9):49-49
内丹术最早见载于古籍丹书者,是东汉时期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唐宋以来,养生家称《周易参同契》为“万古丹经王”。自此书后,始出现各种流派的内丹书籍。  相似文献   

8.
卢理湘 《武当》2009,(3):39-40
按:《悟真篇》以易道、天道、人道喻丹道,揭示内丹之秘。《西江月》(下文黑体字为原文)有一十二首,以对应一年十二律,张紫阳真人自注日:“西者金之方,江者水之体,月者药之用。”  相似文献   

9.
孙亦平 《武当》2009,(7):44-44
有关张三丰其人其事,在史料中有不同的记载与说法,颇多传奇色彩,但他的句字是与明代武当山道教的兴盛联系在一起的。相传,张三丰在武当山修道多年,开创了内丹之新理路,对推动道教思想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清代李西月编《张三丰先生全集》为例,来展示张三丰内丹道之特点。  相似文献   

10.
《绿野仙踪》是清中叶一部以神仙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曾被人们视为“奇书”。此书以主人公冷于冰访仙求道终于修炼成仙的故事为主线,较广阔地描绘了清中叶的社会生活,民俗时尚,全书充满神秘怪诞的情节与色采。值得注意的是此书在叙述冷于冰访道求仙的过程中,对道教“内丹”的理论与方法有较详细的叙述。将这些论述与道教内丹的主要著作如后  相似文献   

11.
孙氏武学产生于20世纪初 (1918年),是孙禄堂先生运用易理与《周易·参同契》等内丹学,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谛,创立孙式太极拳而形成的。由于孙禄堂的武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五部著作及《论拳术内外家之别》《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两篇文章之中,故本文作者曾多次  相似文献   

12.
李挺 《收藏》2013,(12):122-125
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隐居终南山后,作《答张五弟》诗一首赠与好友张湮(张五弟),诗的主旨在于引起好友对终南隐居生活的兴趣,希望朋友前来与自己品茶论道。由此诗可以看出王维当时恬淡的心情和闲适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刘学春 《武当》2011,(3):34-35
《内经图》又称《延寿仙图》,以山水人物为主要表现形式,既是一幅道家内丹修炼图,又蕴含老子的养生思想、岐黄和道家之文化。整体上看,此图犹如一个发育良好即将从母体分娩的胎儿,又如同一个正在打坐修炼者。《内经》所注诗文和图像,其中隐喻了《道德经》和《黄帝内经》两部经典著作基本理论及道教和中医养生学说。现存有明确出处的版本有四  相似文献   

14.
张平 《武当》2009,(6):41-42
丹道修炼必须有证验标准,修炼者才能知道自己的修炼境界,否则必如盲人摸象,糊里糊涂。所以,笔者从《道藏》中精选古代丹经中有关内丹修炼证验内容的文章,以供广大丹道爱好者借鉴取证。  相似文献   

15.
李国兴 《武当》2006,(2):44-46
纯阳派丹法,据传,为唐代末五代道士吕洞宾所传。吕洞宾,道教奉为神仙,是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仙人。姓吕,名岩,字洞宾。民间有“剑仙”、“酒仙”、“诗仙”之称。以钟离权为师,经钟生死财色四试,心无所动,于是传授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法。据传,曾遇崔希范得授《人药镜》,方知修行性命。又遇火龙真君,传以“明交并之法”。吕洞宾的内丹理论对道教的影响颇深,后世假托吕著甚多,多数出自元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道教养生思想简论》和《再论我国道教养生思想》的基础上,作者以道教经典为依据,再对我国道教的内丹炼养、服食补养和房中卫生3类养生术的形成和指导思想以及主要方术进行剖析和论述,这样就使我国道教养生思想有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孔德 《武当》2010,(8):46-48
中国内丹学是一门特殊的生命科学。它的最高目的是追求人心性的彻底解放,智慧的与道圆通,和肉体的超原质变化、无限自由、超脱生死。这一独特的生命科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然其近两三千年来,坚实的理论根自于《黄帝内经》、《阴符经》、《道德经》、《周易》,以及反映这些哲学思想的伏羲、黄帝、老子、周文王、庄子、孔子等著名代表人物身上。  相似文献   

18.
徐丹生  张耀行 《武当》2008,(8):41-42
《太清神仙众经要略》见于《云笈七签》卷八七,署名为“武当山隐士南阳翟炜撰”。《云笈七签》是宋代张君房总编,择要辑录了《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书,其内容为有关经教宗旨、仙真位籍、服食炼气、内丹、外丹、方药图符、尸解诸术等等,它包括了北宋以前道藏的主要内容,为研究道教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陈禾塬 《武当》2006,(7):43-45
我曾经到过武当山不同的宫观请教道士们的内丹修炼方法,均答之曰“丹道”。因此,为了区别于道家普遍的、不同门派的内丹修炼方式,我们将武当山的内丹修炼名之曰“武当丹道修炼”。武当丹道修炼,虽然也包含了“内丹”与“外丹”两方面的修炼,但与道家历史上的内丹和外丹修炼已有  相似文献   

20.
张方 《精武》2009,(11)
在没有内丹之前,中国养生术里就有了吐纳,道家内丹术出现后,就开始运用呼吸的方法作为入道的门径。传统武术和当代竞技武术也十分注重呼吸的方法。2008年4月,全国武术冠军刘晓蕾做客《较量》栏目时,坦言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