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情感呢?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个体对客体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和预期所产生的一种体验,是情绪、情感、情操的综合反映。当客观事物符合主体的需要时,就产生满意、愉快、欢乐等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反之,就会产生厌恶、忧伤、丧气、恐惧等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学生不是容器、口袋,他们无法忍受机械被动的灌输,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需要情感的滋润。对于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列宁曾深刻地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而语文教学本身就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活动,教学内容的情境、教学对象的情绪、教育者的情感,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枝枝叶叶总关情”的。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学科优势。用情感影响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那么,如何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通过情感积淀很自然地进入课文氛围,从而产生共鸣呢?笔者就这个问题作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阅读,可以使一个人的精神视野和人文胸怀得到无限的拓展,进而提升生命的价值。然而,眼下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呢?为什么一些学生一上语文课便没精打采,昏昏欲睡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教学中很少有人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甚至老师本身也少有情感的投入。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使学生寓学习于情趣之中,使学生拨云见日、茅塞顿开。点燃起五彩缤纷的智慧火花,激发学生晶莹的情感,淘冶学生美好的心灵。当前,对语文教学的美学思考已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通过...  相似文献   

4.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最能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便是真挚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生动的情感氛围,不仅能诱发学生求知欲,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参与与创造意识,倾心投入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郭江辉 《新疆教育》2012,(10):76-76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说明文,也写得趣味盎然,引人入胜,隐含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如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拨动情感之弦,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有滋有味。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最能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便是真挚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学科不仅要带给学生知识,还要发挥其人文性的特点,注重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这就是新课改对现在的语文课堂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情感教育创设良好的情境,同时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考、感悟的过程中把握文本中传递的情感,从而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  相似文献   

9.
语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语认知、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从某种角度说,语课堂便是一个情感场。因此,在语教学中,应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式或措施,动之以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提高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缘起]一次,学校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观看电影<暖春>.这是一部弘扬人间真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好影片.有人甚至说:看<暖春>请带好纸巾.  相似文献   

11.
【缘起】一次,学校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观看电影《暖春》。这是一部弘扬人间真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好影片。有人甚至说:看《暖春》请带好纸巾。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呢?一、美育教学的实施方法1.调动情感美,创设情境教学。①用美的教学设计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儿童天性爱美,美好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或是展示美的画面,或是播放动听的乐曲;或是生动形象的表演,或是绘声绘色的描述,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相似文献   

13.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有的课文说理性、理论性较强.引不起学生兴趣,学生不愿意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特别注重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和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曾尝试从几方面来吸引学生学习语文,并且在原来成绩平均的两个班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4.
《背影》是一篇传统的美文,我想,肯定会受学生的欢迎,教学应该是快乐和顺利的。于是,按课前预设的环节,朗读起课文,想以此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突然.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传出了嘻嘻的说笑声,“眼泪又来了,够方便的,哈——”。声音虽然很轻,于我却是分外的刺耳。毫无预兆,便出现了这样的“花絮”,真让我猝不及防。这情景,犹如一颗小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面,  相似文献   

15.
古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学习的动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要寻找最佳突破口,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方能读出文中蕴含之情。   一、情境迁移,唤醒学生情感积累   学生是情感丰富的个体,他们在生活实践和学习中积累的情感体验,是指导感情朗读的有效资源。因此,调动、唤醒学生的这些情感积累并融入朗读之中,有助于读出文中之情。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尽管配了哀乐,引导学生看了送周总理灵车的画面,老师内心产生了失去周总理的悲痛情怀,但学生的情感不一定会与老师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时如果放映学…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如何拨动学生情感的弦,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应有的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  相似文献   

17.
刘通洲 《教育艺术》2008,(11):65-65
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教育,应该从教材所含的艺术性、思想性、情感性出发,从学生的内心感受出发,用真实动人的语文教学去拨动学生情感之弦,陶冶学生的心灵。最近.我校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达标验收,一位教师选上的课文是《爱如荣莉》(苏教版小学第十册16课)。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美育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当我们听到一堂充满诗意的语文课时,我们常常为之激动,为之兴奋,为之喝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语文课堂故此离不开情感,诗意的语文课堂更需要诗情涌动。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抓住一个情字,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促成适合学生情感发展的氛围,就能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