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论述哲学文化的"远"与审美学的"远",前者如何影响后者,以及在美术作品中如何创造"远".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山水画几乎无一例外都会表现出一种"远"在其中,或是景之远,或是思之远。"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郭熙《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为例,结合"三远"带给人的视觉心理上的感受来阐释"远"与中国美学内涵的关联,以此为突破口来解释中国山水画之所以"远"的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中国册水画透视法则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山水画“六远法”透视法则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是由北宋郭思编纂的《林泉高致》记录其父郭熙之言,首论中国山水画"三远法"。"三远法"的提出在当时传统绘画技法风靡的大背景下无疑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理论的一大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诞生与"远"观念有着紧密的渊源和联系,从语义学、哲学、美学以及画学的角度逐渐展开,试图探究"远"观念影响下山水画的产生的内在精神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中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艺术境界,只有通过《林泉高致》中“三远”即“高远”、“平远”、“深远”的绘画方式才能实现,进而达到中国山水画审美的空间意识。郭熙的“三远”论,是他对山水画意境的一种有力概括,从表现“远景”开始,进而构成“远势”并弛向“远思”。画中“远”的空寂,使人的思绪跟着山水的“远”而无限延伸,渐渐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郭熙的《林泉高致》是具有丰富的美学思想及哲理性的文献,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考察儒释道思想与中国山水画中"水"的意境的关联认为:儒家思想表现在对山水画整体的和谐统一观上;道家思想表现在通过"水"追求愉悦流畅的心情表达、水墨为上的观念形成、以及无墨处皆成妙境的意蕴;禅学思想表现在山水画中"水"的地位提升、"水"的审美趣味、"水"的表现风格与种类发展。儒释道思想为山水画之"水"的意境提供了价值依托,山水画之"水"的意境也是儒释道思想的一个展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没有任何一种宗教思想像禅宗这样深入中国士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禅宗与中国绘画发生关系的更重要方面,是禅宗对文人人生观的广泛渗透和影响,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内容、风格、流派的形成以及绘画艺术的批评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不将禅宗对山水画的影响考虑进去,就无法勾画出唐宋以后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演变的过程中深受道学、玄学、佛学思想的影响。道家崇尚自然和玄学的“自然与道合一”,以及禅学中的“心造万物”等思想,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突出表现是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亲和性。分析、研究这三者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有利于揭示中国山水画的本质即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素来以山水居首,“远”是构成山水画有如此显赫地位的重要因素。自六朝以来,“远”的理论的成熟与发展,本身就影响着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北宋的郭熙强调“远”在中国画中的透视;到了韩拙,强调的则是画面的意境的营造;而元代的黄公望更上一层楼,把“远”的理论深化,追求画外之韵,人与物合的境界。本文将从宋元山水画的发展轨迹中探寻“远”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水画是一种朦胧的学问。它指的是理论朦胧和实践朦胧。朦胧之由是自然朦胧,视觉朦胧,创作朦胧,心理朦胧,象征朦胧,起源朦胧。中国山水画在朦胧中继往开来地延续着。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山水画的阳刚之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古典山水画中所体现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贯穿着整个中国山水画史。阳刚之美在中国文化与自然山水中都有非常明显的体现,这对中国山水画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山水画的阳刚之美给人以雄强奋进、积极向上的艺术享受,是我们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余凡 《黑河学院学报》2022,(12):119-120+177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画的审美及价值取向。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创作渗透着儒道禅三种宗教美学观念,尤其文人画兴起后,山水画的审美偏向“无功利性”。将哲学家康德的基本美学思想“无功利目的性”,从文化思想层面切入,发现其与文人山水画所传达的美学思想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画在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玄学风气中形成 ,距今大约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对东方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我国民族绘画史中 ,占有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国山水画之美 ,美在笔墨 ,美在诗情画意 ,美在意境 ,当我们探索传统山水画的审美观念及技法形式的历史演化脉络 ,不能不感叹其内涵之丰富 ,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5.
空水法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之重要图式语言.空水法突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虚实之美,黑白之美和空灵之美,空水法的灵活运用创造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塑造空间的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中国山水画透视法则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山水画"六远法"透视法则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道”是庄子哲学的中心思想,庄子讲“道”,更讲体“道”,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对中国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它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庄子“道”的境界,而意境的创造和真正实现也体现着庄子“道”的深层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山水画发展的同时,画论也相应地触及到山水画的特殊艺术境界问题。中国古代山水画从宗炳、王微开始,就已注重景外之景、象外之象的追求,虽然当时并未从理论高度明确提出创造意境,但他们的画论和创作已现端倪。  相似文献   

19.
20.
传统山水画的审美趋向是紧紧依附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理念的。传统山水画审美价值判断主要集中在笔墨凝炼精深的劝力上,以及笔墨的个性特征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