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利 《教育导刊》2009,(8):56-57
初中学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急剧变化时期,他们具有半懂事、半成熟的特点,他们容易接受生动、形象化的教育,习惯轻松活泼、形象有趣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活动时,科学地创建一个活动情景,将学生引向一个妙趣横生的英语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他们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因此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时期是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中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是人生道路上最宝贵、最具有向上发展趋势的时期。他们已  相似文献   

3.
高一是学生由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逐步走向成人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生理心理方面存在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的行为更加情绪化、不稳定而具有两面性。他们在心理、行为上有如下特点:一、心理定位失衡,学业焦虑。在义务教育阶段他们往往是受冷落  相似文献   

4.
议论文的文体、结构、语言等都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规律 ,因而 ,议论文的教学也应该遵循这些特点和规律 ,给学生讲清楚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特点 ,就等于给了他们一把打开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之锁的钥匙。议论文 ,从标题到论点 ,从结构到语言 ,从论证部分到非论证部分 ,都有其鲜明的特征印记。指出这些印记 ,就等于拨开了议论文的形式之谜 ;从而也就理清了议论文的内容脉络 ,使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1.先行调查,上好首课。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他们的想法、学法我们应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注意循循善诱。 2.沟通心理,做好转化。只有掌握了初中阶段学生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心理特征,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从严重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化。 3.组织教学,不留余时。使学生在45分钟内都有事做,不给他们思想溜号做小动作的时间。 4.重视阅读,培养能力。每节课都可以争取留一些时间,指导学生看书,以培养他们自己看书的好习惯。 5.保护好学生的正当好胜心理,激胜而启,  相似文献   

6.
少年期一般是指11、12岁到14、15岁这个年龄阶段(相当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通常女孩比男孩早成熟1—2年。这个阶段是一个由儿童向青年的过渡时期。这时,他们处于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状态,具有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少年性机能的发展,是这个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之一。由于脑垂体和甲状腺激素的刺  相似文献   

7.
议论文的文体、结构、语言等都有其固有 的特点和规律,因而,议论文的教学也应该遵循这些特点和规律,给学生讲清楚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特点,就等于给了他们一把打开论文文的阅读与写作之锁的钥匙,议论文,从标题到论点,从结构到语言,从论证部分到非论证部分,都有其鲜明的特征印记,指出这些印记,就等于拨开了议论文的形式之谜。从而也就理清了议论文的内容脉络,使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初三学生已接触了议论文,对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已有所了解。第六册语文课本中以本篇打头,共选录五篇议论文,组成议论文单元。每篇议论文在论述方法上都各有特点,其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每篇议论文时抓住各自的特点,由点到面,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从本篇来看,作者的目的是通过讲“什么是知识”的问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意义,用以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倾向。全文分层清楚地论证了什么是知识;必须克服教条主义才能获得比较  相似文献   

9.
高中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是还极不成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所写的议论文往往观点片面,说理肤浅,内容单薄;他们把写议论文视为畏途,认为难写.因此缺乏信心和兴趣.怎样逐步提高学生的议论水平,培养他们对议论文的兴趣呢?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提供触手可及的材料,启动积极思维的机器.而课文作为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在这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收集名人名言、名人轶事、千字议论文,以增进写作营养,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但我们首先应该启发、引导学生钻研课文,重视课文分析,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思维的能力,培养写作议论文的兴  相似文献   

10.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接触的比较多的是记叙文,从初三年级开始,要逐渐转移到议论文上,不少学生感到困难。他们说:“议论文好象一看就懂,但是看完就忘。”这是什么道理呢?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作用是:作者通过议论就某个事物或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合平逻辑的论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批评与之对立的观点和主张,因此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而记叙文则重在具体、形象、生动上,这两者显然是不同的。学生初学议论文,  相似文献   

11.
材料作文的最大特点是“新” ,即材料新、内容新、观点新。正是由于具备这一特点 ,避免了猜题估题的现象 ,能够考察出学生真实的写作能力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给学生带来了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等方面的障碍。给材料写议论文尤其如此 ,有时同样的材料 ,从不同的角度可写出不同内容的议论文来 ,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推陈出新 ,选择那些深层且具有时代感的含义展开议论 ,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写出议论文也才能更新颖、更有深度、更具时代的气息。要做到这一切 ,读懂原材料 ,迅速提炼观点 ,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多向…  相似文献   

12.
初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比小学生更具有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他们已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他们要完成的工作和感兴趣的事物。但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但往往不能实行自我...  相似文献   

13.
议论文是中考语文学科的重点考查内容。学生只有明确“考什么”“怎么考”等问题,才能在中考考场上作答如流,突破议论文阅读和解题的难关,这也足以证明探寻议论文阅读和解题技巧的重要性。文章将以中考语文议论文的真题案例为素材,从梳理考题、概括考点和真题辨析等不同角度,寻求中考语文议论文的阅读和解题技巧,引导初中阶段的备考生了解议论文的出题规律和意图,让他们在考点训练和真题辨析的过程中精准地掌握议论文阅读技巧,以期为学生在备考练习和中考考场中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4.
仝妍 《陕西教育》2007,(5):30-30
少年期的学生具有半幼稚和半成熟的特点。他们大脑神经活动机能的主要特点是兴奋性较高,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强一些。在学习上他们虽然喜欢寻根究底、争论和辩论,但有意性差,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因此,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形成还需要教育工作者按照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高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但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因此充分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身为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展开教育和辅导。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面临着双重的压力,他们不仅要在快速的社会变革中选择合适的自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是写议论文;他们写议论文的通病是:内容空洞,东扯西拉,言之无理或说理不清。怎样引导学生纠正以上的作文弊病,激发他们写议论文的兴趣呢?我们认为,应该从议论文的小作文抓起。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充满生机与灵动。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教师只有充分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儿童的认知心理,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在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正>在学习写议论文时,不少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是没有内容可写,就是写出来的东西一塌糊涂,体现在材料不能紧扣题目,中心论点不明确,所运用的论据不能为中心论点服务,还有条理不清楚,层次不分明,他们感到写议论文的难度比较大。议论文是以议论为基础表达方式,以论述作者见解或主张为内容的文章。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不可缺少的三要素。我认为在议论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学生只有真正明白议论文三要素的内涵和特征,才能学会写议论文。  相似文献   

19.
<正>蒙台梭利曾说:我们必须尽可能依据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让他们有发展的可能性,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样儿童才能茁壮成长。笔者思考,所谓“尽可能依据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就是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绝不是“急功近利”式的教学能够激发出来的。儿童天生好质疑、好探究、  相似文献   

20.
中学议论文教学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议论文在中学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高中教材编写来看,一是议论文篇目逐次增加,高中三册和四册均达十篇议论文,各占该册教材约38%;二是相关知识短文丰富,观点、材料、论述、结构、方法、语言,几乎涵盖了议论文文体的各个方面.而从历年高考作文来看,也重视学生议论文学习后的运用,议论文体占主导地位.因此,搞好议论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学议论文教学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议论文体从古及今,已是一种形式成熟的文体,其固有的规律仍是我们执教的基本依据.现仅据个人教学,从三个方面谈谈体会.一、明确特点进行议论文教学,就应注意其特殊性,特别是与中学生接触多、较为熟悉的记叙性、抒情性文体相区别,把握住议论文的特点.1.议论文主要运用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直接阐明道理,反映客观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