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本关怀"理念主要包括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本"视角和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双主体"(或"多主体")、"人性化"的"人本关怀"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建立为广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的长效机制等方面。倡导"人本关怀"理念,要充分依靠人、发现人,同时要创新内容、形式、手段和机制,真正实现以"主体性道德人格"为根本的"完全人格"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微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契合数字化时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教与学相互促进,为传统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补充;同时,引起了教学系统和结构的新变化,带来了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化,并对教学进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微课程"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信息源和影响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逆序创新"的模式,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路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资源配置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是30年前提出的。近30年来,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科学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科学化、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科学化等方面得到全面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现了许多新的突破。现在,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提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要解决好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即弄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名的缘由;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中学术研究科学化、人才培养科学化、教育实践科学化三个维度的紧密联系和各自建设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对三个维度科学化建设需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关系予以全面把握、逐步落实。  相似文献   

4.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迎来新挑战与新要求。通过分析心理学视角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再塑的可能,提出以积极心理学路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围绕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探讨采用积极心理学的路径方式,希望通过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品质人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5.
"16号文件"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典型样本。"16号文件"构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包括理念内容、途径方法和条件保障等三个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16号文件"颁发六年多来所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建设的突出特色,即持续建构、深层突破、合力推进、国家力量。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紧张关系并没有消除,应通过持续推进,建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优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条件保障,进一步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十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确立;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我需要;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心灵沟通。为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需要尊重学生和塑造其独立的人格;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培养模式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针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激励机制、帮助机制、评价机制和跟进式机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以关爱暖校工程为抓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以科技文化活动为契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三转变"教育是针对高职涉农专业学生而设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三转变"即一年级由高中生向高职生转变,二年级由夯实理论基础向提高实践能力转变,三年级由顶岗实习向主动就业转变。它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专业性等特点,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剑锋  高军 《林区教学》2010,(10):66-68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把以人为本理念有效地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人为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来实施,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思考,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重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学生为本体;以学生"完全人格"塑造为根本目的;实行丰富多彩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顾颖 《考试周刊》2011,(43):210-211
"学校+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高职院校过去传统的"2+1"教学模式,旨在强调"学校—企业"循环、递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职场就业的无缝对接,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需引起高度关注,并予以理性分析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2.
牛永辉 《文教资料》2011,(16):194-195
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所在。"移动课堂"这种教学新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对推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培养模式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农业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内容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儒家"孝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伦理道德教育中融入"孝悌文化"十分必要。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以开办讲座的方式,让"孝悌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宿舍、走进校园网络。在实施"孝悌文化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伦理亲情的教育,完善对大学生人格的理智探讨的教育,注重对大学生诚信...  相似文献   

15.
宋钊 《河南教育》2011,(8):9-10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淡薄,政治鉴别力不强;自律意识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功利倾向突出,价值取向模糊;道德知行脱节,诚信缺失。高校应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营造良好的全员育人氛围,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人为本,大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我们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的理想路径,其目的就是要积极探讨提高教育实效性的合理模式,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实现创新发展的最佳路径应从三个方面把握,即教育设计要关注强化复合式思维视域,关注构建学生的发展模式,关注如何构建“情理互通”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我们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的理想路径,其目的就是要积极探讨提高教育实效性的合理模式,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实现创新发展的最佳路径应从三个方面把握,即教育设计要关注强化复合式思维视域,关注构建学生的发展模式,关注如何构建"情理互通"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人是生命个体,以生命的方式而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彰显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启动学生奋发向上、自我完善的动力机制,使其能够过一种有道德、有意义的生活,促其生命自由、快乐、健康、幸福成长。作为一种新理念和新范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转向聚焦学生的生命关怀和生命发展,倡导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追求思想政治道德和个体生命的交融、和谐与共生,其实现必须正视学生生命存在,唤醒学生生命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引领学生创造幸福生活;精心设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生命体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塑造生命化幸福教师,建构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改革机遇与全新挑战。本文分析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创新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即构建"三全"、文化、实践、新媒体、咨询辅导等五种有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独立学院就是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而出现的一类新机制新模式高校,本文以独立学院学生人格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对人格特征及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将控制论的思想应用于独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并基于这一新的思想方法,构建一独立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教学贡献力""、科研促进力""、实验室作用力""、管理保障力"共同作用的学生创新能力形成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