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验可以分为亲身体验和亲心体验。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最主要、最重要的应当是让学生亲心体验,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亲心体验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其主要策略有以读为本、激发想像、借助移情、唤起回忆、展开联想、创设情境等。  相似文献   

2.
黄慧 《考试周刊》2011,(38):205-205
传统的阅读多着重于知识有效性学习,较少注重阅读时的内在经验感受,使得部分学生在无聊、淡漠和焦虑的负向阅读感受下,未能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更没有愉悦感受。本文从着迷与愉悦的概念谈起,运用心流理论分析阅读者阅读时那种注意力集中、忘却时间与自我的愉悦感受,并通过这种阅读提升学习能力与发展品格。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的体验。据笔者统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15处提到了“体验”,至于与“体验”相关的词语则更多。什么是体验?人们一般认为它是一种亲身经历,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然而, 通过对各种体验活动的考察,我们发现这一解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情感,使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活动。"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尊重学生鲜活的个性,关注学生独特的体验。那么怎样才能丰厚学生独特的体验呢,我想不妨从有效的情境教学开始。  相似文献   

6.
7.
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要把作品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有效地结合起来。情感观照,让体验伴随教学;个性解读,让体验拓展教学;问题引路,让体验提升教学。这三方面的尝试,有助于引导学生在体验中阅读,在阅读中体验。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一堂语文课中,应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充分地释放呢?笔者结合自己的阅...  相似文献   

10.
胡慧明 《考试周刊》2013,(88):108-108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科学习的主要内容.阅读能力可谓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完备的阅读素养,才会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英语的魅力。感受英语学习带来的快乐。此外,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更为其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时期——初中,我们应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首要重任。我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见解。  相似文献   

11.
学生除了完成好课内阅读任务,还应丰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总量,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如果我们教师能创造丰富多彩的阅读机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学会运用已学的课文和知识去鉴赏更多的优秀作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畅游书海,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2.
竺琳 《现代教学》2008,(11):24-25
提前阅读,在阅读中体验快乐。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阅读做准备的。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机遇,机智、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鼓励他们阅读,并指导其怎样阅读。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只有为学生提供心灵体验的空间,让学生获得心灵的独特感受,才能真正听到学生心灵的歌声。一、为学生提供心灵体验的空间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课堂上要求学生亦步亦趋,"配合"自己详尽而死板  相似文献   

14.
动感阅读能真实地展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引发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形成师生充分互动,溶入真情实感的阅读情境,进而营造出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因而,阅读课堂鲜活起来,教师由  相似文献   

15.
一、以情激情,拨动学生情感之花 “情”指感情、激情和情绪,是由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恨、愉快、悲伤、恐惧等心理状态,形式丰富多变。在交往中,每个人都会产生情感,不同的情感会给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有情”可以引发心理活动及行为的动机,促成人际间的交流。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科内容为载体所进行的师生之间的行为互动与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只重视学习结果的获取,而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只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使学生参与到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7.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理解体验、交流感悟,让课堂"流动"起来:独出机杼巧设计——巧思引路让阅读趣味盎然;犹抱琵琶半遮面——引人入胜让阅读渐入佳境;一石激起千层浪——思绪万千让阅读点石成金。阅读,是引领学生在文本中漫步,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阅读体验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8.
小学是一个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期,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习惯上,还体现在小学生的阅读方面。让孩子从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件十分重要并且有非凡意义的事情。在此背景下,在简要阐释情感阅读重要性的基础上,详细具体地分析现阶段小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让学生的情感在阅读中撞出火花。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在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教师如果摘繁琐分析,硬性灌输给学生一些自己或教参上的理解,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只是有关课文的干巴巴的骨架,文章的形象、情感、意境都不见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汉语言自身的“偏重文理,略于形式”的特点,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悟体验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