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我校在积极争创示范校的过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育人为本,育德为先,坚持改革,服务社会,发展自我”的办学理念。在坚持“改革领先,实践现代教育”的学校发展规划中,我们郑重地写下了“教育是崇高的事业,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育人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校以“育人为本,服务社会”为目标,坚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有特长”,充分地发展所有学  相似文献   

2.
胡建波 《教师》2014,(14):15-15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日常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全社会高度关注教育大众化和教育质量的背景下,为确保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水平,学校必须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本文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究如何建构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为本"教学模式,从而创设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3.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理念,围绕建设国际化、有特色、高满意度大学的发展目标,在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以德为本,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学校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日常的管理、教学和育人之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发展,必须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对于我们办学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优秀人才;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帅为主体,建设和谐校园."以育人为本",源于"大学之道在于育人,而非制器".人才培养是人学最根本的使命,也是大学存存价值的集中体现,这是自大学诞生以来水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水平人才、传播知识、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责任.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体制下,高校党建围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展开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使高校党建工作围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展开,把高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学校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中的服务育人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性.我们应树立先进的后勤管理理念,优化学校人文环境,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长大成人,促使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的内化.近年来,我校坚持寓育人于服务过程中,使学生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得到了教育.  相似文献   

7.
傅玲 《职业技术》2006,(12):126-127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综合能力的今天,学校应确定"教育先行,管理从严,学习为主,全面发展"的学生工作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改革传统教育方式为动力,坚持德育为首,强化学生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探究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辽宁教育》2012,(9):2+97-98
沈阳市第六十三中学始建于1927年,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年来,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探究实践、五育并重、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夯实基础提高质量"的办学目标,坚持"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的育人  相似文献   

9.
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学校来培养.创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是我校历届领导和全校教职工的共同愿望.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强化学校管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的工作成效,学校管理上水平,教学质量大提高,校容校貌大改变,基本设施大充实,1997年5月顺利通过了市重点中学的验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一、坚持德育为首,德育工作富有成效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学校一贯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认真贯彻《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先后制定了《海头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办法》、《海头中学学生奖惩条例》和《海头中学关于实施礼仪教育的具体要求》、《海头中学班级管理与考评细则》等规章制度,使德育工作有章有循,有规可依.同时,学校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的指导思想,教育学生做到“六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坚持“四个一起抓”即:德、育、体、美、劳一起抓;好中差三类学生一起抓;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一起抓;基础年级与毕业年级一起抓.为使德育工作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市大同中学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托,形成了大同学子五大素养与八大能力。倡导与实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改革,服务社会,发展自我"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大同文化培育核心素养的基本思路。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解读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在秉持大同校训"笃学敦行,立己达人"及培养目标"学会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是潜在课程的-个重要教育因素,对师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廉江市第二中学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为宗旨,着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努力创设教书育人的理想氛围.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是新世纪学校体育总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必须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来开展.中学体育教育改革,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材体系;转移教学重心;优化管理结构;改革考核制度,以不断完善体育教育"健心"、"育人"之功能.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何抓住机遇,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体育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为国家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正在面对和应该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旧教育体制日益表现出它的滞后性。要使教育适应需要,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受社会欢迎,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出路只有一条——改革。 文山师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实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于1990年提出了“德育放首位,育人是根本,教学为中心,纪律作保证,坚持群众路线,振兴文山师专”的工作指导思想。在教代会上明确了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一专多能;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既有真才实学,又有较高道德情操;既有竞争意识,又有坦荡胸怀”的合格人才的培养规格。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辛集市育红中学创建于1959年,是一所初级中学。学校地处辛集市区中心育红街1号,有学生2361人,教师130人。学校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创新,服务社会。育人宗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办学目标:创一流品牌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校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各学科教育都能自觉地担负起育人的作用,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夯实学生将来全面发展的基础. 中学历史学科的内容纵横全世界,时间上下五千年,既有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又有国之兴衰的历史规律,还有“以史为鉴”的深刻道理,在育人尤其是培养学生求真与求善、求“做人之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同学少年》2012,(10):2+63-64
天津市南洋工业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渤海之滨、海河南岸的天津市津南区,地处天津海河教育园,是天津市津南区唯一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社会业余培训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办学单位。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以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以"立足津南,服务滨海,面向全国"为办学思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方针,以"打造品德高尚、技能精湛、社会认可的实  相似文献   

18.
高校就业工作要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于建设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具有决定生作用.坚持科学就业观就是以人为本,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学生的愿望,满足学生的需要,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全身心地为学生成才服务.高校要全力打造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环境,使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真本事,毕业时找到好工作,达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这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全面发展,学有特色"的育人宗旨,实行院长书记、系主任、班主任三级负责制,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就业规律,研究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教育质量,就业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师德有传统和现代两个基本维度,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既有文化精神的延续,又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迁而发展。现代师德的发展具有经济、政治和文化三重意蕴:在积极适应市场经济道德价值观的同时,追求内在的超越,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体现一种"主体精神";坚持师德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具有大德和国家意识,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育人育才;倡导"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彰显尊重生命的教育伦理,实现提升教育境界、推进教师发展和引导学生成长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日记》2009,(1):F0004-F0004
山西省永济市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40多年历史的学校,是省重点示范小学。现有48个教学班,学生2763人,教职工173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站在“用未来社会之需求,办好今日之教育”的制高点上,围绕“以生为本,发展教育”的育人宗旨,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课改活校,名师强校,特色立校”的名校战略,走在了全市教育的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