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述结式包括动结式和动趋式,二者的自主性存在系统的差别,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二者自主性的对立源于各自内部述语和补语结合的紧密程度以及二者认知方式的差异。述结式对动词自主性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自主动词(动作动词〉趋向动词)〉非自主动词(可控动词〉非可控动词)〉形容词(可控形容词〉非可控形容词)〉虚化成分(虚化的趋向动词)。  相似文献   

2.
“V 过类”准动趋结构的自主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眼于某些趋向动词的引申用法 ,把相应复合动词结构称为准动趋结构。在此基础上 ,举“V 过类”准动趋结构为观察和研究对象 ,讨论了这一特殊动词结构的自主性以及自主性的显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确定动趋式述补结构的判定标准,然后对《搜神记》的动趋式述补结构进行分类描述;最后以六朝为界,探讨动趋式述补结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并与《搜神记》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能够进入动趋式中的动词主要是位移动词和状态动词,无论是位移动词还是状态动词,根据显著度差异的一般规律,其显著度都高于趋向动词,是注意的核心,由此,动趋式的前项动词是句法核心。  相似文献   

5.
语法学界对动趋式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趋向动词的性质和范围、动趋式中“趋”的意义、动趋式和它的连带成分的关系。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这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并略作评论。  相似文献   

6.
动趋式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学界对动趋式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趋向动词的性质和范围、动趋式中"趋"的意义、动趋式和它的连带成分的关系.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这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并略作评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考察“VC1NC2”格式的成因入手 ,分析了该格式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结构和语音特点 ,比较了几种流行的分析方式的得与失 ,并且尝试性地提出了 C1和 C2具有语义分化的趋势 ,希望能据此明确该格式在教学语法中的处理方式与原则  相似文献   

8.
基于语料,对动趋式把字句的结构类型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出现频率有很大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个平面、认知语法、语法化等理论,多侧面地发掘复合动趋式VC1OC2格式(中宾式)的构成特征和理据。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形式与意义、功能相结合,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界定文章探讨的范围,并按照宾语位置的不同把四种格式概括为后宾式、前宾式、中宾式和把字式。中宾式的使用频率最高,是文章分析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V上”与“V下”、“V(X)来”与“V(X)去”等动趋式,在语义和语用方面往往会显示出不对称的情况。以几组隐含(广义)附着或脱离义动词后的趋向成分为例,从身体类和信息类两个方面,对简单与复合趋向式、成对趋向式等不对称现象进行探讨,发现它们在认知识解和语境分布上各有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这类动趋式的国际中文教学提出相关建议,使学习者能更好地了解其认知动因与语用条件,促进该形式的真正习得。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对英语存在句作了初步的分析。首先利用认知语言学的部分理论来分析英语存在句结构中NP突显的特征,然后运用语法化的理论分析英语存在句中“there”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本文探讨致使移动结构的认知基础,即致使移动图式,并分析其隐喻表达。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致使移动结构在认知基础、语义、句法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寻求两者的异同点,并进一步分析导致其差异的认知根源。  相似文献   

13.
意志是主观心理状态,意志行动则是主观见诸于实际的行动,教师教学中的意志行动是由意志支配的指向当下教学活动的行动。由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意志与意志行动处于矛盾的状态,教师的意志行动十分艰难。化解艰难的策略为超越、当下、身体以及和谐,它体现了教师意志行动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中的一系列“副词+名词”例证出发,分析这一结构中名词的语义特点及限制条件,探讨该结构的隐喻特性,考察该结构日渐流传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5.
对意志行动的分析表明,意志行动具有目的性、控制性以及困难性的特点,由此构成了意志行动结构的理论依据。结合个人计划及个人计划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732个被试的意志行动进行了初步探索,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意志行动由目标、调控能力和困苦三个因素构成,其中目标由重要性、可行性、明确性、价值性构成;调控能力由坚持性、果断性、拼搏性和控制力构成;困苦由挑战、难度和压力构成。经信效度检验符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初步证明了意志行动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仿拟是一种重要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认知行为。文章拟从认知角度出发,对仿拟中本体的选择、仿体的建构进行探讨,并指出只有在认知背景知识和现时语境共同作用时,人们才能对仿拟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境在隐喻认知构建中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是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是概念系统中跨认知域的映射,是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对认知语境在隐喻认知构建中的作用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以认知主体的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为基本操作单位的认知语境对隐喻的认知构建起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这是由隐喻研究的三大表征方法及隐喻的认知本质和认知基础决定的。因此,隐喻认知构建离不开认知语境,对隐喻的解读也要充分考虑认知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18.
构式语法是认知语言学家在20世纪木提出的一种语法理论。Adele E.Goldberg将构式定义为独立且唯一的形式与意义的对应体。它的提出引起了语言学家对以往配价理论的反思,国内学者开始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语法现象进行研究。研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构式语法应用于零散汉语语法现象分析的初级阶段,接着是构式语法理论应用于汉语研究的理论构建及可行性探讨阶段,最后是理性衡量构式语法的价值与局限及将其应用于汉语教学的深化阶段。尽管构式语法理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法分析理论,真正拓宽了研究者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介词主要表达事物间的关系,它反映在句子结构上就是一种句式。nit。句式的基本形式可概括为:“TR+V+into+LM”或“V+TR+ into+LM”。表示TR由于力的作用从外部移动到LM的内部。本文从认知角度主要研究介词nito句式的引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