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传媒市场的细分.今日的媒体日益注重针对目标受众的“窄播”。栏目化时代的电视节目.其生存前提也是要确定自己所面对的特定观众,其发展的前景也取决于节目内容的对象化和专业化。近年来.欧美国家的电视媒体直面网络媒体的挑战.纷纷开播为青少年度身定做的新闻栏目.以期培养未来的电视观众。这种新的尝试应当引起我国电视从业人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侯利强  施露 《今传媒》2006,(9X):61-62
新闻故事化和娱乐化已是老生常谈,四川卫视“新闻连连看”(以下简称“连连看”)却将新闻彻底走向故事和娱乐。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我们处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新媒体的日益壮大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然而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电视媒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离不开的是内容和形态的创新,内容的生产已经大同小异,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急需对其节目形态进行改版、重组才能重新适应社会,不被社会所淘汰。因此本篇文章主要也是对新闻节目(——以《新闻联播》与《焦点访谈》为例)的节目形态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杨皓 《记者摇篮》2007,(8):103-104
"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技术传播的、多符号的新闻"或者"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技术传播的、多符号的、报道正在变动和新近变动事实的信息传播。"(《中国电视新闻学》方亢著暨南大学出版社)这一论  相似文献   

5.
手机电视是移动视频的一种。2005年3月,上海文广新闻集团获得国内第一张手机电视运营牌照,标志着我国手机电视的起步。2008年6月1日,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推出的《视讯中国》手机电视正式在中国移动手机电视平台上线,开通新闻、娱乐、体育、音乐、电视剧、电影等七大类节目。  相似文献   

6.
赵晓娟 《青年记者》2011,(32):35-36
目前,我国已拥有8个为“三农”服务的农业专业电视频道和电视台,还有20多个省级电视台及以百计的地市级电视台和上千个县级电视台举办的农业电视栏目.农业电视栏目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数量,成为推动我国“三农”事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百姓来说,早起是一种传统习惯。古训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之说。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电视收视率较高的节目只有“新闻联播”,那时每天早晨7点左右中央电视台的收视率很低,而今天,每天5:00—8:00的电视荧屏上已举目皆是服务性电视新闻节目。在西方,早间时段服务性新闻节目的“征战”早已拉开,A&;#183;H&;#183;B&;#183;elo公司的高级  相似文献   

8.
电视评论节目是运用电视手段,以声画一体的电视语言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社会问题发表意见、进行分析和述评的节目。在Web2.0时代,以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信息分享和传播形态多样性构筑起一种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优点的即时互动传播模式。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评论节目类型和制作  相似文献   

9.
古鹏飞 《新闻窗》2013,(3):78-78
电视是我国近4亿儿童最常接触、最易于接收信息的媒介形态,受到知识文化水平和生活圈子的限制,少年儿童很难像成年人那样通过读书、读报和人际交往等途径获取信息。电视新闻的直观、可感、和形象性,使之成为少儿了解新闻最方便、最快捷和最有趣的方式,中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研究员卜卫曾对少年儿童在不同的需要下对媒介的选择做过一次调查,发现在需要了解新闻时,少年儿童选择电视媒介的占53.5%、其次是网络和广播21.2%、报纸13.3%、书籍3.0%、其他11.7%,可见少儿了解新闻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道。  相似文献   

10.
在节目包装之势愈演愈烈,包装形式花样翻新的今天.我们却不难发现,与生动活泼的娱乐性节目和社教专题类节目相比,不少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制作包装情形却并不令人乐观。有的节目图像粗糙、单调,缺乏美感,制作手段简单,节目严肃有余,生动不足,直接影响了电视新闻的总体质量和收视效果。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多年来在电视新闻工作者心中已经形成的一种“新闻是严肃的,不需要包装”的观念有很大关系.似乎强调制作包装,就会影响节目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1.
汪宴卿  路平 《新闻界》2009,(1):152-153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为例 ,对我国的电视新闻栏目现状及走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评论,是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体裁。在广播电视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分析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以福建电视台改版后的《新闻启示录》为例,结合当下媒体的环境和受众的需求,对提升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提出了四点见解:一、重视节目选题的策划;二、深入挖掘新闻事实;三、注重动漫元素在节目中的应用;四、强化节目评论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13.
李茂华 《报刊之友》2014,(11):131-132
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流行带动了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本文以《成视新闻》与《零距离》为例说明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感官主义制作倾向。电视新闻节目感官主义制作倾向表现为:硬新闻软化、软新闻浅表化;视觉效果丰富化;听觉效果戏剧化等方面。电视新闻从业者应正确对待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使之正确地为新闻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社会记录》栏目分析了故事化传播的特点、优势与盛行的原因,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探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流行带动了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本文以《成视新闻》与《零距离》为例说明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感官主义制作倾向。电视新闻节目感官主义制作倾向表现为:硬新闻软化、软新闻浅表化;视觉效果丰富化;听觉效果戏剧化等方面。电视新闻从业者应正确对待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感官主义倾向,使之正确地为新闻服务。  相似文献   

16.
杨梓 《视听》2016,(7):91-92
美国是第一个开办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国家,几十年来其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已经发展成一种成熟的节目形态。中国的早间电视新闻节目起步虽晚,但结合自身环境及观众特点,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发展之路。本文以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为研究对象,以中美两国为范围限定,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7.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的新时期宣传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按照李长春同志对"三贴近"内涵的概括,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贴近百姓就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的发展,媒介生态在变化,新闻传播方式在变化,更重要的是,媒体使用者在变化。因此,电视新闻需要根据当下媒介环境的变化,关注网络热点和舆情,捕捉网民议题,撷取网民观点,防止鱼目混珠和以偏概全,进行正确恰当的选题策划和内容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从传媒学专业角度讲,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如今网民也成为不可忽视的受众群体。显而易见,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而从微观上看则更多地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和多元化的人群。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电视媒介发展的大环境下,不同的节目类型需要不同风格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从而促进节目主持人传播的发展。一个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艺术核心,如果一个节目想要长久屹立在电视媒体市场之林,就必须有一个自身素质过硬、有独到主持特点、思想与时俱进的主持人。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是相对固定的,但因为不同的节目内容和环境需要,主持人应该作出相应的改变,身为一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并根据节目定位和其他诸多因素的变化进行调整,才可以建立一个有自己风格的节目品牌,才可以使节目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