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能听到教师对学生这样的埋怨:“这个问题我都讲过很多遍了,你们就是不会做!”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确讲了很多遍,但学生也许照样学不会。究其原因,问题很可能在教师身上。教学不仅仅是一讲一听的关系,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容易,我交给你,东西就在你手里了。教师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果教师讲了很多,学生没有学会,  相似文献   

2.
我们经常听教师对学生报怨:我都讲一百遍了,你怎么还不会? 我们也经常听学生说:老师,你一讲,就明白,可是我自己一作就不会? 在这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遭到质疑.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3.
王登班  朱荣 《师道》2006,(2):13
一位教师一边用书本敲着学生的脑瓜,一边生气地大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10遍了,你还是不会!给我抄10遍交来,再不会就把家长叫来把你带走。”回到办公室,这位教师还在骂学生是猪猡,说自己起早贪黑地给他们上课辅导,可有些学生就是不好好学。我也曾这么困惑过。为了学生,教师可以把心掏出来。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难以抓住学生的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可实际上学生并不领情。他们到底都在想什么?这是我们都想问,也都想知道的。问题是:我们真的去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了吗?我们真的去了解他们都是怎么想的了吗?我们总是…  相似文献   

4.
经常听到有教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了,这道题我已经在课堂上反复讲了不止三遍了,可有的学生考试的时候还是不会做,真是感到自己越来越不会教了……”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听到一位学生说:“昨天迟到了,被罚抄两遍课文。”又一位学生说:“上午因在课堂上讲小话,被老师罚抄课文三遍。”学生说的是实话。时至今日,有的教师仍把罚抄当作教育学生的“法宝”:作业未做完,罚你把某课生字词抄五遍,作业出现某些问题,罚你重做两遍。据笔者调查的30个学生说,他们都有被罚抄经历。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听课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 〈案例一〉当教师问学生某个数学问题,学生的回答正好符合教师的意图时,教师即刻就说:“你说得真棒!我们表扬他(她)。”紧接着xx/xxx,还有班级的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你真棒!你真棒!”。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威金斯讲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男孩子说他教了小狗学说话,他的朋友就让他叫小狗表演,可是小狗只会叫不会说任何话。朋友追问道:“你不是说你教了小狗学说话吗?”这个男孩子确定地说:“是的,我教过了。”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他教了,但是小狗没学会。如果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理解,教不等于学,也就是教了不等于学会。然而,我们的课程与教学仍然大量地存在着“以教为主”的现象。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教了某个知识点或学习内容,问学生们会不会,学生们都说会。可是,一到检测不少学生都不会,其根本在于不少教师潜意识仍存有这样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口干舌燥”地在讲台前滔滔不绝地讲着,学生在下面默默地听着、练着,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按老师的要求行事;另一种是教师全面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一节课下来,不知道学生学会了什么,也不知道还有哪些不会。当然,这两种现象都值得反思和探讨。“要把学生引向一个地方,首先得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这是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的一句话。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  相似文献   

9.
经常有数学教师抱怨,某个概念、某个公式或者某个类型的习题讲解了多少遍,学生还是不明其理,不会运用、不会解题.究其原因,抛开学生因素从教师方面考虑,应该是研究此题之初没有做好预设铺垫.一个数学问题或是一道数学题之所以让学生为难,一定是存在某个思维高地,学生难以企及,倘若垂直攀登,学生会出现失重的感觉,很不适应.这时,教师需要具有铺垫意识,做好原题的铺垫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铺垫犹如凿山开路,学生沿着这些山路终究是会走到山顶的.  相似文献   

10.
经常听到有的教师埋怨:“学生真笨,同一问题,讲过三遍五遍,考试时仍有学生不会,真是气死人。”针对这一普遍问题,早在五年前,笔者就向这些同仁们提出了自己的“非分之想”:“不是学生笨,丽是我们的讲课艺术没有特色,太平淡。假如我们把教学内容小品化,我们自己演员化,  相似文献   

11.
姚明站 《化学教学》2002,(11):11-12
习题教学可以说是一个永不会老的话题 ,但总有一些说不尽的话题 ,本人就习题教学 ,说说自己的看法 ,也为学生的不幸讨回一个公道。1 且慢批评在习题讲评时 ,老师一不小心会冒出几句话 :①这个题目不是讲过好几遍了吗 ?②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 ?③看你又做错了 !其潜台词是“你真笨”。这些话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甚至恶化师生关系。说简单 ,其实不简单。那些题 ,教师不知看过做过多少遍 ,连答案都记住了。况且我们只教一门功课 ,因此当然觉得简单。而学生要学 10多门功课。可是 ,当初这个题目自己不也是花了很…  相似文献   

12.
"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一位专家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小学教师发现自己刚接的班上有个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于是这位教师便主动接触这个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鼓励他说:“以后老师提问,不会的,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老师就不会让你来回答;会的,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老师就让你来回答。”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开始提了一些问题,这位学生都勇敢地举起了左手,后来他终于举起了右手,该老师赶紧让他发言,结果他答对了。在老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同学自信地坐下了,脸上还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听罢,我们不禁为“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拍手叫好。“请把…  相似文献   

13.
学生:你一讲我就明白,可是自己做就不会。 老师:我都讲一百遍了,你怎么还不会? 这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有着相互联系的两种困惑。学困生的产生有着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育情感、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二是学生本身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心理素质、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尽管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作为教师应该平等看待每个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14.
学生:你一讲我就明白,可是自己做就不会。 老师:我都讲一百遍了,你怎么还不会? 这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有着相互联系的两种困惑。学困生的产生有着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育情感、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二是学生本身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心理素质、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尽管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作为教师应该平等看待每个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15.
<正>一、激发整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1.兴趣是知识的入门。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很投入。若要让学生对老师感兴趣,首先教师的言行十分重要。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讲普通话,说话要流利,不能支支吾吾。不能讲方言,这会让学生觉得你素质不高,降低你在他心中原本高大的形象。其次,教师的着装也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影响。教师要衣着整洁,不要过于华丽,更不能奇装异服,但一定要搭配得当。第三,现在的孩子都接触网络,为了能够与  相似文献   

16.
成浩 《湖南教育》2004,(22):21-22
一堂课是不是好课,不是看教师是否有精彩的表演,而是看学生是否有出色的表现。善讲,是我们很多老师共有的特点。文科爱讲,理科爱讲,中学爱讲,小学爱讲,据说有的幼儿园老师都有“讲瘾”。有一位幼儿园阿姨向一位有“厌学情绪”的三岁孩子的家长告状:你的孩子不认真听讲。很多教师离开了讲,似乎就不会上课。有一个人所共知的道理:学习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更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课堂教学改  相似文献   

17.
平时,我们经常听到,甚至有时自己也会说一些这样的话:"怎么又错了?讲了好几遍还错,你在想什么?""太粗心了,明明是减号,怎么就看成了除号呢?""计算时要认真,不能马虎!"这些都是教师对做错作业学生的评价,从这里也可以看  相似文献   

18.
王登班  朱荣 《师道》2006,(2):13-13
一位教师一边用书本敲着学生的脑瓜,一边生气地大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10遍了,你还是不会!给我抄10遍交来,再不会就把家长叫来把你带走。”回到办公室,这位教师还在骂学生是猪猡,说自己起早贪黑地给他们上课辅导,可有些学生就是不好好学。我也曾这么困惑过。为了学生,教师可以把心掏出来。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难以抓住学生的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可实际上学生并不领情。他们到底都在想什么?这是我们都想问,也都想知道的。问题是:我们真的去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了吗?我们真的去了解他们都是怎么想的了吗?我们总是…  相似文献   

19.
几名小学生自编自演一个小品。它的情节是:有一个小学生随便把易拉罐扔在地上,一位老伯伯走来,对他说;“不可乱扔垃圾”。这个学生二话不说,拾起易拉罐。等老伯伯走后,他又把易拉罐扔在地上当球踢;又遇到警察叔叔,同样,二话不说,乖乖地把易拉罐捡起来,过后又扔在地上;迎面走来一位像是老师的人,这个学生不等他开口,就抢先说:“老师,请你不要多说了,你要讲什么,我都知道,我把易拉罐丢进垃圾箱就是了。”这个小品的主题是“不乱扔垃圾”。有意思的是,这个小品无意中表露了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教师是唠唠叨叨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课堂中经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面对教师的提问。当一位学生不会回答时,教师会说“你再坐下想想”:当一位学生回答不全时,教师会说“谁来帮帮他”:当学生的回答不在教师的课前预设中或者一下子不知道对还是错时,教师会说“他的想法对不对呢?有没有道理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去研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