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村民自治委员会出现,并代替人民公社成为了基层农村主要管理组织。1982年宪法更是明确了村委会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地位。然而,当前针对村委会的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制度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委会功能的发挥。本文试从选举立法和选举法的制度缺失两个方面对当前村委会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村委会选举进行比较研究的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地区在村委会选举问题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党政等正式组织以及家族等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投标率以及当选主任的个人的情况方面。该文试图对这些指标做些分析,认为选举与经济发展状况不存在线性关系,与组织的影响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并指出当选主任的素质和能力将影响到中国乡村民主发展的现状和前途。  相似文献   

3.
选民参选率的形成,无论是村民委员会选举还是县乡人大代表选举,都涉及许多具体原因,本文以统计方法进行的综合数据比较和分析表明,村民委员会选举的选民参选率,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别,但是这样的区域差别,在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同样存在,并不是村民委员会选举所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我国村委会选举中,不少地方实行了“下加”计票的选票计算方法,即将同一候选人较高职务的票数累加到较低职务的票数上进行计算,其主要理由在于有利于提高选举成功率和留住人才、易被选民接受等.但我们从选民、候选人等角度加以分析,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选举的基本原理与《村委会组织法》的基本原则,也不存在有利于“留住人才”等可取之处,应予以放弃.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对个案村--里陂村近期前后两次村委会直选的比较,分析了村委会选举背后的另一种变数--信息不对称.要提高村委会选举的质量,进而提高"村治"的绩效,不仅需要基层政府推动村委会选举的"诚意",而且还需要选民在不均衡的政治博弈中积极主动,努力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以维护法律赋予自己的政治权益.  相似文献   

6.
村委会选举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关键环节,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是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是基层民主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的影响。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干扰了民主选举的正常进行,阻碍了民主进程的推进。本文从村委会选举中几个常见的问题出发,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开始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行村民自治,作为村民自治基础的村委会选举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是,在现行的村委会选举活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由此,党和政府要统筹考虑,全盘规划,从宏观制度层面对村民自治特别是村委会直选进行引导,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8.
农民的各种权利是否得到尊重,关系到村民自治的有序运行和顺利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得失成败。本文通过对一个具体信访案例的分析,探讨了村委会选举农民信访中的个体维权行为的特点与原因。  相似文献   

9.
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和核心,村委会选举总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收益。从村民的角度来分析,其收益是大于付出的成本的。因此,通过村委会选举的成本———收益分析,可以进一步发掘村委会选举对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村民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关键。村民民主选举虽然已经普遍展开,但还存在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规范和完善行政指导规则,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参与意识,同时还要转变村干部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地考察和思考,认为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属于行政指导行为。为了继续推进村民自治,必须按照宪法中的无授予即无权利原则与行政法中的依法行政原则,科学划分乡镇政府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之间的界限;规范乡镇政府的政治行为,乡镇政府应实行“积极行政”与“消极行政”相结合的行政策略;依据权责相一致原则将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行为纳入法治轨道。此外,还须强化和完善对乡镇行政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2.
村级选举中形成的"两委"关系对立及出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的观摩和调查 ,反映出中国农村村级选举中形成的“两委”关系对立的现状 ,分析了村级选举中出现“两委”关系对立的原因 ,说明了国家政权机构和村民自治制度的冲突是形成“两委”关系对立的主要原因 ,而“两票制”或“两推一选”只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对村民自治的应急措施 ,治标不治本 ,只有通过制度创新 ,实现“一肩挑”才是解决“两委”矛盾的根本途径。并针对以往学者怀疑和否定“一肩挑”的观点 ,论证了“一肩挑”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提出了实现“一肩挑”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村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参与意识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对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妇女参入村民自治状况调查材料的分析,发现,农村妇女的参政热情和政治信任感是吸引农村妇女参与村委会选举的良好基础,但农村妇女的政治效能感差、权力意识淡薄。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有赖于村委会选举的逐步规范,同时还相当程度地取决于党和政府的重视与推动。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选举制度的确立,以195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颁布为标志。从研究新中国第一次全民普选入手,是深化对这一制度认识的一个途径。照顾少数民族选举权,规定中共党组织、民主党派、选民或代表的联合提名权以及选区划分、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提名、投票与计票制度等选举运作程序与环节的规定,基本上为1954年宪法所确认,而且大都沿用至今。1953年选举法及其实施为新中国选举制度的确立及发展创造了初步的历史经验,无疑对于今天的选举实践,尤其是整个国家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村民自治的方式是四大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其中,民主选举是前提和基础.在民主选举中,投票问题以及当选计票问题最为关键,直接影响着村民选举的成败与否.完善投票以及当选计票程序,对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村级妇代会组织与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地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地位低落,与农村一些村妇代会组织虚置或组织作用弱化有直接关联。在一些地方,农村妇女以及村妇代会在乡村公共权利结构中的状况基本上可用“无权无势“来概括。由于社会资源的相对匮乏,妇女的组织优势在农村村委会选举和村理中难以发挥作用,妇代会自身组织乏力使妇女在选举中难以形成合力,以表达妇女的意愿。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村民自治制度内在矛盾的分析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村民自治民制度实施后,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引发了地方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矛盾,于是乡镇政府干预、操纵村民选举,越权干涉村级财务管理,干涉农民经营自主权。因此,要解决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矛盾,使村民自治制度得以彻底贯彻,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通过立法,明确界定政府与村的利益关系,乡镇以《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准绳,依法行政;二是建立基层财政自治制度,赋予村委会独立的财政地位并发挥财政监督功能;三是加快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使村民自治向"本我"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