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于鲁迅的文章,不少学生反映其“晦涩难懂”。我在教读《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一文章时,为了使学生快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我以讨论《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一二三四五”激疑导读,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最后讨论明确如下:“一”即一个标题,一个主旨。围绕标题,学生置疑如下:1、“忘却”与“记念”互为反义,在此是否矛盾?2、如何联系全文正确划分标题的短语结构层次?然后,通过自读,寻找有关“忘却”、“记念”的句子,明确“为了忘却”,正是难以忘却,写此文正是为了让烈士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即是全文主旨。因此,可谓一个标题,即是全文…  相似文献   

2.
周放 《语文知识》2002,(9):22-23
人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窗口”。“眼睛”也好, “窗口”也罢,无非说明标题艺术不可小觑。现摘列数条,以飨读者。一、巧改诗句成标题①《姑苏城内寒山寺》②《一枝“青杏”出墙来》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灯不同》  相似文献   

3.
一些同学学习课文,不习惯研究课文的标题,其实,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深入研究文章的标题,对学好课文是大有裨益的。戏剧表演中有“一目传神”之说,作者常借标题这一“目”,以传文章之“神”的。这里侧重从提高读写能力方面谈谈抠题目,学课文。抠标题,辨文本很多文章的标题常以标志性的词语标示文体。如《游褒神山记》、《小石潭记》(着重号引  相似文献   

4.
标题是文章的“窗口”,主题的“眼睛”。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好一半文”。这都是说标题的重要。初中语文课本中一些文章的标题就充分体现了精湛的标题艺术。 一、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文章的标题生动活泼,不仅能增长文章的表达效果,更好的发挥宣传鼓动作用,而且还能象磁铁一样吸引读者。如《死海不死》、《首先要做“马”》、  相似文献   

5.
一、分析标题现中心题目是文章的窗户,透过它,可以略知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有的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者通过‘嘴影”的四次描述,表现了亲子之爱,父子之情;后者则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对比描写,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了不满。(二)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人民勤务员》《生命的意义》、《同志的信任》等。二、抓住首段点中心为文之法,“开篇点题”,这个题可能是与中心思想有关的。如《任滴…  相似文献   

6.
初中学生作文“走题”不是个别现象,之所以“走题”是他们对题目要求缺乏理解,因此,必须加强审题训练。下面试举几种审题训练方法。 一、对所学过的课文标题进行分析比较。课文题目有的表明了记叙或说明的对象、范围,如《藤野先生》《济南的冬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有的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或提出论点,如《鞠躬尽瘁》《人民的勤务员》《反对自由主义》;有的提示了文章的线索,如《七根火柴》《背影》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课文题目所规定的范围和重点,可以使学生理解文章标题与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从而提高对作文命题的分析、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人们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精心提炼的标题,常常能以一目尽传精神。因此,优秀作者往往在标题制作上苦心孤诣,反复锤炼,力臻尽善尽美。举个例子吧,浙江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发表了很多文章,对于标题他总是仔细推敲,认真制作的,比如他的优课论系列文章就有不同凡响的一组标题:《“一语天然万古新”———优课的“解题”艺术》、《“未成曲调先有情”———优课的“导入”艺术》、《“何愁没处下金钩”———优课的“提问”艺术》、《“能探风雅无穷意”———优课的“讲解”艺术》、《“不及林间自在啼”———优课的“讨论”组织艺术…  相似文献   

8.
一、分析下列标题的深刻含义:文章的标题是对全文的思想内容的最鲜明和最精炼的概括。因此,分析文章的标题的深刻含义,要从文章的背景、中心、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对事物的态度、文体等方面考虑。1、鲁迅把小说取名为《祝福》,其深刻含义是什么?2、为什么鲁迅以《药》作为小说的标题?3、“忘却”和“记念”,意思是相反的,作者把文章题作《为了忘却的记念》,其含义是什么?4、作者以《路标》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5、为什么作者以《火刑》作为标题?二、分析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统观全文,联系上下文,从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感情、修辞方法或写作方法考虑。  相似文献   

9.
罗军 《考试》1998,(Z1)
要想拟出好的标题,首先要掌握标题的基本要求。 (一)文题相符这是“自拟题目”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文不对题,那么即使标题拟得形象、生动、吸引人,也毫无意义。对于供料议论文来说。“文题相符”,一是要求标题必须紧扣所供给材料,抓住关键,审清要求。准确地概括或揭示文章的内容。如1997年高考大作文,佳题《助人即助己》、《奉献才会得到爱》、《切莫“悄悄走开”》,均找出了材料之间的联系,从两则材料的结合上准确立意拟题。而失误题《雷锋在中国真的远去了吗?——看“小新送小牧上学”有感》、《“悄悄走开”者,戒!——读“材料3”有感》,都置要求于不顾,离材万里。二是要符  相似文献   

10.
释题小议     
有些课文标题寥寥数字,或者概括全文,或者起着画龙点睛、统摄全文的作用.我们在语文讲读教学中,不能忽视文章标题.文言文标题中的关键字尤其要讲清楚.如《曹刿论战》的“论”,《隆中对》的“对”,《订鬼》的“订”,《察今》的“察”,《原君》的“原”等类关键字,是打开全篇课文的一把钥匙,弄清这些字的含义,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记叙文的标题与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标题是不同的。记叙文的标题虽然多种多样,但可以分成如下几个类型。一、实写型。实写指标题所提示的内容即文章所要表现的内容。这种内容包括人、事——事情、事件或事物(事物限于山川地理建筑物等),能从标题上一望而知。比如以人名为题的《罗盛教》,文章内容所表现的即罗盛教其人。以地名为题的《苏州园林》,文章即表现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记金华的两个岩洞》的标题,文章即表现金华两个岩洞的自然景物。以事件为题的《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文章即表现百万解放大军横渡长江的史实。这类标题直接地如实地写出文章所要表现的内容,这类标题不在于寓意,而在于实写。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读”是获取知识﹑积累信息﹑陶冶情操﹑开阔眼界至关重要的一步,现代文阅读在高考中又是一个难点,因此,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浅见。第一步研读文章标题,初步确定文章中心一般地,文章标题与文章中心有一定关系,研读文章标题可以初步确定文章中心。我们来看近几年全国高考现代文题目,2000年为《长城》,2001年为《门》,2002年为《话说知音》,2003年为《乡土情结》,2004年为《痛哭和珍》。其中“长城”﹑“门”是一个词,文章中心肯定围绕着这个词。“话说知音”“﹑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标题、头尾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标题,比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反对自由主义》,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意思最精练的概括。有的标题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旨,但为我们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指明了方向。例如《松树的风格》,“松树有什么风格?”“这些风格象征着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正是中心意思。有些文章的头尾提示或隐含中心意思。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句话是:“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这是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二、抓住主旨语句主旨语句直接揭示作品的中心意…  相似文献   

14.
文字垃圾     
去年12月5日《新闻出版报》发表顾冰清的文章,提请报刊注意标题中的“文字垃圾”. 文章说,通俗报刊中那些迎合低级趣味的“赤裸裸,血淋淋的标题”之泛滥不说,有些各级机关团体主办的报刊,也有时出现一些低级、迷信、有伤风化的标题。作者列举出来的有:《珍藏一个谎言》、《开发女人的自身资源》,《跟着感觉走》、“大追踪”、“大曝光”、“大扫描”之类的标题满天飞,竟然有《卖淫大透视》、《暴力大扫描》这类炫奇哗众的标题出现,真是“走上了邪路”云云。  相似文献   

15.
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或部分,是文章内容最简明、最有力的体现.据专家研究:读者对文章的兴趣,往往来自最初的“注意”——即“内心冲动”.而这种注意它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向.这种现象反映在读者心理上,就是读者往往只注意文章的标题和开头几句话.因此,写文章如何拟好文章的标题,使文章标题有力地表现文章内容,并让标题仅仅抓住读者,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批改考场作文,阅卷老师首先关注的就是文章的标题,可以说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那么考生如何拟出一“名”惊人的标题呢?【失误类型】以2014年全国新课标工卷为例,考生拟题时一般有以下失误:1.立意的关键词脱离了材料的内涵或感情导向如:《竞争时代何必合作》、《摒弃合作,适者生存》。此类题目显然是从反对合作的角度来立意的,而材料的感情倾向却是说合作是打破原有规则的一个很好的举措,完全是值得称赞的。  相似文献   

17.
独特标题与奇异文字的创造标题是文章之眼,一个好的标题,一个美的标题。往往能快速抓住读者,更能起到点石成金、提升文章境界的作用。澜涛的作品,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往往是他的文章标题,阅读澜涛的作品,最初往往是被他精心构思的文章标题来吸引的。比如《快乐是一种能力》,快乐和能力,无论从阅读习惯,还是从思维方式,都很难把两者联想到一起,这种打破常规的非常组合,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也是令人大吃一惊的。再如《在春天设计秋实》,这一标题设计,不但是一种奇特的想象,更蕴含着诗歌式的意象。“设计”与“秋实”,两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汇和语境,在这里,却如同电影的蒙太奇剪接方式,被突兀而梦幻般地组合到一起,却收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另一种效果。另如,《把泥土加入想象》,这一标题,仍是澜式风格的延续。“泥土”和“想象”两种词汇,仍是梦幻组合。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对新闻内容简洁的概括或评价。它和其他文章的标题.特别是文学类文本的标题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文学类文本的标题往往比较含蓄,比如刘亮程的《柴禾》、刘心武的《掐辫子》、博歇尔特的《面包》等,初次接触这样的标题,一般不易确切把握得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内容,非要阅毕全篇.方能真切把握住作者在文章标题中所要表达的九曲回肠或弦外之音。新闻的标题不是如此“含而不露”,相反,它往往“一语破的”,准确精练地传达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点明这篇报道的精髓所在,让读者“一目了然”“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19.
《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在介绍荔枝知识时,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引用说明,而且引用的使用十分巧妙。 《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引文的内容遍及文章的标题、开头、正文和结尾。例如标题就引用了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一标题中的“南州”的“六月”系指农历而言,是现存阳历七月,“丹”指荔枝的颜色。引用这一诗句作为标题,既别致,鲜明醒目,又标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成熟期、产地和颜色,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20.
标题的艺术     
近几年的中高考作文大都是话题作文,这种题型大多要自己拟题。对拟题总的要求是:准确凝练,新美隽永。而不少考生对于标题往往不够重视,不下功夫,写完文章就随便加上一个标题,这样就使有些文章产生标题雷同,题大文小或题不对文的毛病。还有些同学对于标题往往过于雕琢,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结果产生浮泛夸张、不贴切、不准确的毛病,评分大受影响。标题是文章的“眉目”。眉清目秀,才能引人顾盼;眉目传情,才能引人注意。所谓“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文章的标题是需要精心制作的。如何精心制作文章的标题,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简洁;再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