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为我们叙述了两度在德国街头的所见所闻,语言朴素洗练,含蓄蕴籍。开篇,作者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接着,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尔后,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的窗口,鲜花盛开的街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几十年后,作者再次来到德闰,美景依旧,  相似文献   

2.
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将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个奴隶。”在德国,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把主宰自己的情绪看做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且,从娃娃时期就着力培养。  相似文献   

3.
瞿晓 《留学生》2009,(11):49-49
有人曾说,德国餐馆的菜单上,都该印上一句话:“全世界的菜单都一致化!”这虽是句玩笑话,但从另一面却反映了德国的生活特点。留德几年里,我对德国的“衣食住行”也有一些自己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少木森 《师道》2008,(2):47-48
德国莱法州教师进修学院院长贝托·普里贝开玩笑说:你们中国有一句话:“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话,在你们那儿是批评人的:在我们这儿就不一定是批评了。西方社会都流行着一句话:“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  相似文献   

5.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新课标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5课。 【教材分析】 本文为季羡林先生所写,精美隽永。作者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的德国人爱花的情形;接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的窗口都开满鲜花的场景,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最后讲述旧地重游又看到这番情景时,对奇丽的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7.
青木 《教育》2010,(5):62-62
德国大文学家歌德曾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德国的城市看不到街上有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即使在深更半夜的空旷街头,也不会有德国人闯红灯。在德国生活,常能看到德国人在耐心地排队等候,全社会形成一种高度自觉、井然有序的文明风尚。  相似文献   

8.
德国有一则关于“鱼牛”的童话故事: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自己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Ⅱ巴,”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  相似文献   

9.
可爱的德语     
甜苇 《留学生》2011,(11):52-52
“一个聪明的人,学会英语需要3个月,学会法语需要3年,学会德语需要30年。”这是马克·吐温的话。 德语难学,这虽然是一个没有量化考核的主观看法,却几乎得到世界上许多人的承认,马克·吐温甚至称它为一门“恐怖的语言”。 我刚到德国时,我的德国朋友“白胡子爷爷”就问我是否觉得德语难学?我说:“是。”他说:“这就对了。德语非常难学,以至于我们德国人自己都说不好它。”  相似文献   

10.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是想像。”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展开想像、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像是创新的火花。那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点燃这火花,使学生神思飞扬、浮想联翩呢?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在西方学术界中为希特勒及“第三帝国”翻案的“修正派”,极力美化希特勒,同时,对德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所作出的不朽贡献,进行了诋毀和污蔑。他们说希特勒夺取政权时,德国工人阶级“在一夜之间就丧失了自己的战斗精神”;希特勒上台之后的“第一项法令是劳动的动员令,因而得到了许多人的拥护,甚至连大  相似文献   

12.
“二战”之后,鉴于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灾难,国际学界以英美等西方国家现代化“正常道路”为参照,对德国现代化道路进行反思,提出了具有负面认知的“德意志独特道路”观点。而实际上,德国现代化既存在一种欧洲乃至世界现代化语境下的共振,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律,呈现一种与时俱进、稳中求进的独特现代化历史逻辑。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德国统治阶级通过开明专制和改革等“上层革命”方式,实现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平稳转型;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德国通过军事性“上层革命”方式建立起现代民族国家,并且以德意志帝国为平台,在经济、社会、科教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现代化成果;“一战”结束后,德国遭遇西方战胜国的制度性压迫,出现从实行西方“议会民主制”的魏玛共和国到仇视西方文明的第三帝国的极端政治摇摆,造成现代化独特道路的短暂脱轨;“二战”之后,联邦德国兼容并蓄,在吸收西方国家现代化合理因素的同时,回归德国现代化历史传统,坚持与时俱进和稳中求进,实现了德国现代化历史逻辑的自信回归。  相似文献   

13.
不可能不写     
几年前,我曾在一篇短文中描述过自己长时期以来的写作状态,那就是:不可能写;不可能不写。这两句话源自卡夫卡对“德国犹太作家”生活的概括──其完整的意思为:不可能不写;不可能用德语写;不可能再有其他的写法;不可能写(因为写作并不能减轻他们的绝望)──它揭示了德国犹太知识分子的语言困境或者说交流的困境。相当长一段日子里,我仅止模糊地将自己的状态归咎于对完美的过分苛求,还有便是对源源不绝炮制出来的文字印刷垃圾的深恶痛绝,而实质上深层的原因远不限于此。犹如“只有与命运同在的性格方算是一种真实的性格”一样,…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对文本进行成功解读,谈“创新思维”、“与时俱进”、“教法多样”等也就是痴人说梦。  相似文献   

15.
德国人根据自己的高中会考成绩即可申请大学,在他们眼中,需要至少经过一年炼狱般训练的东方国家高考是非常“疯狂”的。去年11月,韩国提前举行高考,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对每天需要学习16个小时的韩国中学生深表同情:  相似文献   

16.
《新读写》2009,(12):56-57
7月,我校20位同学在德国城市汉诺威度过了2周游学时光。浓墨重彩或是轻描淡写,且跟随“狂想时代”,听他们讲述自己眼中的德国——这个“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神奇国度。  相似文献   

17.
以企业为主、技能为主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为第二次大战后的德国培养了大批高质量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成为德国经济新启动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宪制”以突出专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有力地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当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典范。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教育手段,德国“双元制”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中国有着自己的国情与特色,有着自己的经济体制、企业制度和办学体制。学习德国“双元制”经验,必须根据我国实际,利用“双元制”的优势,走我国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历史教学过程中,诸如“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德国统一社会党”、“德国共产党”;“正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斯巴达克同盟”;“拉萨  相似文献   

19.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它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如今,我校已引进了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并率先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试行,本文将在我校实施“双元制”教学的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如何结合我国国情,更好地发挥“双元制”教学模式的长处,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记者:钱老师,您好!听闻你们区域很早就在研究“思性语文”,你们是怎么想到这个概念的,开展这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又在哪里呢?钱炳伟:其实,要追溯这个问题首先还得从“人的本质”和“学习的本质”谈起。中国古代对人的定义是:有历史典籍,能把历史典籍当作镜子以自省的动物。德国古典理性主义哲学创始人康德认为,人是一种理性的存在。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关系的总和,而从人与自身的关系来看,人把自己当作了思考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