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化是自闭症儿童个别化教学的常用方法。但在实际教学及训练过程中,强化使用不科学,选择强化物不合理,往往影响儿童的训练效果。文中对自闭症儿童个训中强化物的使用原则、自闭症儿童个训时强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强化物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发展需要,符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强化物的获得性要考虑儿童教学环境等因素,并提出了强化物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顾伟清 《江苏教育》2007,(19):37-38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根据工具性条件反射原理得出:如果动物的行为得到相应的奖赏。那么就会趋向该种行为;如果动物的行为得到相应的惩罚,那么就会逃避该种行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奖赏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通过惩罚抑制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使用奖赏强化,常被教育界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3.
奖赏和惩罚是相对的。在心理学上,把奖赏和惩罚分别称之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惩罚在阻止幼儿的不合意行为方面,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不管是谁,只要他回忆自己的幼年时代,总会想起他被父母责备甚至痛打时的羞愧、悔恨与悲伤。当然也会回想起他被长辈赞许甚至夸奖时的自豪、欢快与昂扬。如果一个人从未被责罚过,也从未被赞许过,那么,他绝不会成熟起来。因此,惩罚与奖赏一样,也是教育的手段之一。奖惩得当,能确立和巩固孩子的是非标准,使孩子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反之则会混淆孩子的是非标准,诱发逆反心理。怎样惩罚才是正确的,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结果和教育实践经验归结了以下几点:一、惩罚的施行必须及时惩罚分为即时惩  相似文献   

4.
惩罚的效用     
惩罚是教育心理学中称为强化的一种手段,它与奖赏相对应,是一种负强化物。奖赏可以增强某种行为,使行为的频率增加,而惩罚则是降低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惩罚在社会中广泛存在着,如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都明确界定了违法者将受到的惩罚程度,其目的是减少违法行为,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从而维持社会的安宁;大自然对于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也  相似文献   

5.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总是通过其行为的后果来进行学习的。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不例外。所谓强化,是指得到鼓励或符合理想结果的行为将会重新出现。表扬、批评、惩罚、暗示,以及环境的影响都可以作为强化物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强化。强化可以分为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或自我强化)。外部强化是指靠外  相似文献   

6.
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重要标准.学前儿童的道德行为包括服从规则行为、诚实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三个方面.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有重要影响.父母温暖、引导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积极发展,而惩罚和过度控制的教养方式不利于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因此,父母在教育儿童时应使用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考察父母身份认同行为、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影响及机制。使用问卷法对来自北京市四所公立学校、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858名流动儿童进行测查。结果发现,父母身份认同行为、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身份认同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家庭环境在父母身份认同促进行为与流动儿童身份认同中发挥中介作用。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父母身份认同促进行为、家庭环境会对流动儿童身份认同产生影响,父母身份认同促进行为会通过家庭环境来影响流动儿童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8.
强化激励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吴运友卢金萍(江苏省射阳县万隆初中)强化激励是运用奖励和惩罚等手段进行激励的方法。心理学理论把人们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赏,以巩固、保持这种行为称之为正强化;把对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和惩罚,使之减弱称之为负强化;把对某种行为不...  相似文献   

9.
积极强化法的运用对幼儿的合理行为起着短暂而积极的作用,但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对于幼儿成长的方面,同时又存在着诸多内隐的消极作用:强化物的选择错误对幼儿价值观起着一定的误导作用,积极强化法会影响幼儿原有的积极爱好和行为。积极强化法的作用只是短暂的,对幼儿的合理行为没有一定的保证。对此,我进行了具体的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0.
儿童对父母惩罚的反应模式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说明国内外有关父母对儿童惩罚的研究现状后,本文结合有关的研究成果,通过儿童对父母的惩罚在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归因倾向的影响下,表现出的回避顺应、抑制退缩和对抗发泄三种反应模式,探讨了惩罚的作用和对儿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惩罚引起的认知不协调比惩罚本身,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更有危害.最后,指出了惩罚中影响儿童认知不协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陈丽君 《教书育人》2001,(22):33-33
强化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教学中,可以指当学生表现出适当或正确的行为后给予奖赏,或者当学生表现不当或错误的行为时施与惩罚,使其行为改正的处理过程。心理学家们对强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关强化的规律,这些规律不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连续强化与部分强化连续强化指只要个体表现正确反应,均予以奖赏。部分强化指只选择部分正确的反应进行奖赏。连续强化会使强化的效果逐渐下降,而如果使用部分强化则效果较佳。在教学中,教师在运用表场或批评来强化学生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在儿童行为塑造过程中,代币法指在儿童完成规定的行为后教师奖励一定的代币,然后儿童积累代币来换取相应奖品的一种强化方式。文章通过某幼儿园教师实施代币法培养班级幼儿行为习惯的案例,分析了代币法的作用机制与实施步骤,提出了在幼儿园班级中实施代币法来塑造幼儿行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父母低头行为是指父母在亲子互动中只顾低头玩手机,而无暇关注身边子女的行为。梳理相关研究发现,父母低头行为会对儿童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采用社会排斥理论、期望违背理论和替代假设对影响过程进行解释。建议父母要通过区分亲子时间和手机时间、树立良好榜样等方式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提升家庭亲密度。  相似文献   

14.
竞争奖赏结构和自我概念对儿童成就归因及自我强化的影响郭德俊,马庆霞,杨淑芬本实验的目的是考察竞争奖赏结构和自我概念对儿童的成就归因和强化行为的影响。实验采用投射法。被试是114名小学五年级学生,男女各半,他们的自我概念分为高或低,成对的被试分别阅读一...  相似文献   

15.
个体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学会对行为的自我控制。这一现象称为内化。儿童内化的形或与对情境的认知及行为标准的掌握有直接的联系。内化的发展首先建立在儿童对自己的情感体验的认识,以及父母对它们的评价的基础上。幼儿自主能力差,社会关系尤其是父母的爱对其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大部分行为都是以“得到父母的爱”还是“失去父母的爱”为判断标准。通过回忆以前的经历,他们能预料做某件事情可能得到的奖赏  相似文献   

16.
影响学前儿童谎言行为的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自身行为、家庭表露、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功能等。家长应通过树立正确儿童观,实施科学教养方式;发挥优秀榜样作用,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建立明确的家庭规则,合理进行角色分配来有效预防学前儿童谎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黑谎指为隐瞒错误或避免自身的过失受到惩罚而说的假话,是一种利己性谎言。如果儿童养成说黑谎的习惯,会影响其健康成长。本文在对黑谎的相关概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指出父母可通过正确的指导、良好的榜样作用以及采取权威型教养方式等方法进行儿童黑谎行为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8.
父母低头行为是父母在陪伴孩子过程中过度使用手机的低头行为,是一种社会排斥和人际关系忽视行为,可能损害儿童心理健康。文章分析了父母产生低头行为的现状和原因,总结的消极影响包括父母低头行为增加儿童问题行为、增加儿童抑郁症状、增加儿童屏幕使用时间、负面影响儿童学业成绩、损伤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等心理健康方面,从依恋理论和注意资源有限理论视角分析了父母低头行为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机制。从父母手机使用认识、正确手机使用行为、父母陪伴以及社会层面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干预和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9.
心理攻击主要包括忽视、拒绝、威胁儿童和否认他们的心理需求;强迫、控制行为涉及父母侵犯儿童权利,干涉儿童事务,对儿童进行无理惩罚,缺乏理性指导,过度反应以及控制儿童。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性造成负面影响。心理攻击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预防已成为父母养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0.
撒谎,意为有意说不真实的话。普遍性、差异性及发展性是幼儿期儿童撒谎行为的三个基本特征。相关研究表明,儿童撒谎行为多受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类型的撒谎可以通过惩罚和强化这两种手段的不同组合来予以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