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力组成中所占据的位置日趋突出,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对于软实力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战场,对于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有着极为重要的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为突破口,阐述民族音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分析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现状,论述在高校文化艺术教育中弘扬繁荣民族音乐的措施,以构建高校特色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高校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体,以丰富教育载体和健全保障机制为两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以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其中蕴涵的深厚育人资源需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情况予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此,我校文学院将书法艺术作为衔接高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支点,构建了“思政+书法”协同育人模式,将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实践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筑牢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三字”基本功等专业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是我国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继承和发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有一定的人格修养,对社会的关爱以及家国情怀。为此高校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既是高校的职责所在,也是国家民族赋予的历史使命。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说出发,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高校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探析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阶段教授的学科当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最为紧密的就是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在高校当中是一门基础课程,与其他的科目相比大学语文更重的是能够承载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承担着提高大学生语文素质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是新时代文化教学和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科学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素材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元教学方法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创设网络课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方位浸润,提高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文化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助推国家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17,(2):26-29
文化是构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基底,文化自信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也是抵御外来文化侵略的盾牌。由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出现了文化迷茫、文化自卑甚至文化盲从等文化自信弱化现象。文章通过对这些弱化现象的综合分析,从高校育人的角度提出了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具体对策,即深化大学生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完善校内外文化传播体系,加强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传播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提升作为国家软实力核心内容的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十七大报告把"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使我们的国家在21世纪从文化大国变为文化强国,就必须着力构建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的合理内核组成的中华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三大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有着深厚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底蕴。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三全育人"路径指引下高校的应有作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位,授课方式守旧单一,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高校应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从育人渠道、教师素养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着手,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古老国度,面对国际国内间日益激烈的文化软实力竞争,高校学生应主动肩负起继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承担不断提升我国文化发展软实力的使命。本文深刻分析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涵、提出了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创新路径,即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对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此来强化当代青年自觉肩负、秉承我国文化根基的责任担当,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深刻的现代价值,是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性格与国民性的应有之义与必然途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培养大学生全面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着力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文化信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资源,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良好的校园文化氛能够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能不断增强思想教育的有效性。通过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所蕴含的现实价值,准确把握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教学的现状,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选择。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理想信念,能够培养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主要是解决人的创新能力问题。大学生是国家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其文化创生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借助影视课程提升大学生的文化鉴赏力,借助创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思辨力,借助文化产业项目培养大学生文化创生力,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作为大学生更应该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先锋,本文从国家的重视程度及大学生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入手,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多方面在大学生中加以传播和弘扬。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加深,社会转型的推进,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新概念被提出并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界的热切关注。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的载体和代表之一,理应在文化软实力创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然而,大学生目前正遭遇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互纠结带来的思想冲突,培植其责任担当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早已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根深蒂固。当前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还不能很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作为高校辅导员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认真反思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缺陷,通过精品活动打造优秀大学校园文化、培养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设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科体系,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17.
韩杨 《现代英语》2023,(22):42-44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是进一步深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高等教育服务人才强国战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新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课程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内容之一,应充分发挥其人文属性,深入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课程的路径。本研究以跨文化交际障碍中“天”的英译教学设计为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对内传承和对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需求。该文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现状着手,结合文化自信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探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93):3-4
本文立足于"文化自信"的理论内涵,通过对新形势下我国高职院校宗教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面临的新挑战、存在的新隐患进行历史梳理和现实剖析;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出发,探讨如何防范、应对各类宗教文化和社会思潮对我国高校文化的冲击;通过推动高校宗教教育改革和研究,树立大学生群体新型宗教观,构建积极健康的新型宗教关系,在发扬中华传统文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视角下探讨今后我国高校宗教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今社会、国家政策和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的必然之势。中国作为传统农业社会的继续发展,其国家综合国力地位的提升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神底蕴是民族文化的源头。它对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为了切实保证和突出传统文化在高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高考大纲中也明确提出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试内容”的要求,使之成为传统文化复归的有效助推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