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初中《代数》第三册P77第20题:如图1,在△ABC中,∠B=90°,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厘米^2。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初中《代数》第三册第77页第20题:如图1,在△ABC中,∠B=90&;#176;,点P从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几秒后△PBQ面积为8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代数》第三册第77页第20题: 如图1,在△ABC中,∠B=90℃,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对分别从A,B同时出发,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4.
动点问题是数学中的难点,动点相似问题是相似形中的难点1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一难点,现举例说明如下:图1例1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12厘米,BC=6厘米1点P沿AB边从A点开始向点B以2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D开始向点A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1如果P,Q同时出发,用t表示移动的时间(0≤t≤6),那么(1)当t为何值时,△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当t为何值时,以Q,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解(1)对于任何时刻t,则AP=2t,DQ=t,QA=6-t1当QA=AP时,△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6-t=2t,解得t=2(秒).所以当t=2秒时,△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相似文献   

5.
先看《代数》第三册第67页上一个复习题:如图1,在△ABC中,∠B=90°,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平方厘米?设t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平方厘米,则AP=t厘米,PB=(6-t)厘米;BQ=2t厘米.图1依题意得,21(6-t)2t=8.整理得,t2-6t+8=0.t1=2,t2=4.答:略.这是设置在《代数》书中的问题,主要考查根据面积公式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其实这便是动态几何问题.经过深入研究,我们还可以挖掘出更丰富的问题如下:(1)多少秒后,PQ与A…  相似文献   

6.
在考察两个三角形相似时,不少同学找不全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对应关系,以致发生漏解现象.如下例.题目:在△ABC中,AB=8cm,BC=16cm,点P从点A开始以2cm/秒的速度沿AB边向点B移动,点Q从点B开始以4cm/秒的  相似文献   

7.
在解证几何题时,若能恰当设元,则能获得简捷明快的解法.同时,这种解法,也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一、直接设元例1 如图1,在△ABC中,∠B=90°,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几秒时△PBQ的面积等于8cm2?  相似文献   

8.
初中《代数》第三册第 67页第 10题 :如图 ,在△ABC中 ,∠ B=90°,点 P从点 A开始沿 AB边向点 B以 1厘米 /秒的速度移动 ,点 Q从点 B开始沿 BC边向点 C以 2厘米 /秒的速度移动 ,如果 P、Q分别从 A、B同时出发 ,几秒后△ PBQ的面积等于 8平方厘米 ?很明显 ,这是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但从题意 ,不难理解这里有两个运动变化的量 ,即 P、Q运动的时间和△ PBQ的面积 ,△ PBQ的面积随着 P、Q的运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 ,此习题可从函数角度去拓展。一方面 ,可以巩固复习函数的有关知识 ,进一步揭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构思精巧的质点在几何图形中运动的中考题频频出现,有的还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压轴题.本文就此类问题作如下初步探究.原题:图1,在ABC中,B=op,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几秒后面PBO的面积等于8厘米‘?(代数第Mff77页第20题)解设x秒后S。PBQ=scmZ,则PB=(6-X)CC.BO=ZCCC..”.M(6C)·ZX=8.noJ2-6X+8=0.解得Xl=2,X。=4.答:2秒或4秒后thPBQ的面积等于SCIJ.现在以课本原题…  相似文献   

10.
例1如图1,矩形OABC的两边在坐标轴上,连接AC,抛物线y=x^2-4x-2经过A,B两点. (1)求A点坐标及线段AB的长; (2)若点P由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B边向点B移动,1秒后点Q也由点A出发以每秒7个单位的速度沿AO,OC,CB边向点B移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移动,设点P的移动时间为t秒.  相似文献   

11.
四边形和函数图象都是中考命题中必考的知识,而以四边形为载体,将四边形和函数图象密切结合、巧妙渗透“运动”观点与思想的试题成为近年中考选择题中一大靓点.这类试题构思新颖,知识涵盖面宽,体现了圆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是中考命题的一种趋势.下面以近年中考试题为例,归类说明其解法,以供参考.一、分析转化、合理选择例1(2004年山西省临汾市中考题)如图1,矩形ABCD的边AB=5厘米,BC=4厘米,动点P从点A出发,在折线AD—DC—CB上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那么表示△ABP的面积S(厘米2)与运动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  相似文献   

12.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打开数学学习与研究之门的金钥匙,其中分类思想是数学思想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本文举例说明分类思想在相似三角形中的应用.一、对应边不确定例1ΔABC中,AB=10cm,BC= 20cm,点P从A开始沿AB边向B点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C点以4cm/s的速度移动,  相似文献   

13.
图形运动变化的题型一般较难 ,其解题思路一般是动中求静 ,即将运动的图形定格于某一时刻时 ,动将变为静 ,此时再借助相似形或方程寻得某种关系解之 .这种题型难免会用到一些物理知识 ,而这是不少同学所不太适应的 .一、例题解析例 1 如图 2 - 2 - 1,在矩形 ABCD中 ,AB =12 cm ,BC=6 cm .点 P沿 AB边从点 A开始向点 B以图 2 - 2 - 1DQA P BC2 cm / s的速度移动 ;点 Q沿 DA边从点 D开始向点 A以 1cm/ s的速度移动 .如果 P,Q同时出发 ,用 t( s)表示移动的时间 ( 0≤t≤ 6 ) ,那么 :( 1)当 t为何值时 ,△ 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相似文献   

14.
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因为忽视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而出现问题,下面就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分类辨析如下,供大家参考.一、未考虑位置的变化例1如图1,A、B、C、D为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cm,AD=6cm,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P以3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到达B为止,点Q以2cm/s的速度向D移动.(1)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是33cm2?(2)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时,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错解:(1)设x秒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是33cm2,此时,PB=16-3x,CQ=2x,BC=…  相似文献   

15.
《湖南教育》2008,(3):45-46
151.长方形ABCD中,AB=10厘米,AD=20厘米.P、Q两点同时从A点出发,P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Q以每秒0.5厘米的速度按逆时针方向在长方形的边上运动.当P、Q运动到长方形ABCD的同一条边上时,P、Q立即改变运动方向(运动方向即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并同时互换运动速度.问:经过2008秒时,三角形DPQ的面积是多少?  相似文献   

16.
原创试题1动中有静分而治之 如图1,△ABC中,AB=AC=10cm,BD⊥AC,垂足为D,且BD=6cm.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B→A的方向运动,到达点A时停止,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A→C的方向运动,到达点C时停止.P、Q两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秒),  相似文献   

17.
题目  ( 2 0 0 3年南通市 )如图 1 ,在菱形ABCD中 ,AB=1 0 ,∠BAD =60°,点M从点A以每秒 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着AD边向点D移动 ;设点M移动的时间为t(秒 ) ( 0 ≤ t≤1 0 ) .( 1 )点N为BC边上任意一点 ,在点M移动过程中 ,线段MN是否一定可以将菱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并说明理由 ;( 2 )点N从点B(与点M出发的时刻相同 )以每秒 2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着BC边向点C移动 ,在什么时刻 ,梯形ABNM的面积最大 ?并求出面积最大值 ;( 3 )点N从点B(与点M出发的时刻相同 )以每秒a(a≥ 2 ) 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着射线BC方向 (可以越过C点 )移动…  相似文献   

18.
<正>一、原题呈现苏科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1章一元二次方程章节复习题第14题: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16cm,BC=6cm,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3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一直到达点B为止;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CD以2cm/s的速度向点D移动.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cm?  相似文献   

19.
一、动静互化"静"只是"动"的瞬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动静互化就是抓住"静"的瞬间,使一般情形转化为特殊问题,从而找到"动"与"静"的关系.例1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B=8 cm,AD=24 cm,BC=26 cm,AB为⊙O的直径,动点P从A开始沿AD边向点D以1 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点B以3 cm/s的速度运动,P、Q分  相似文献   

20.
《湖南教育》2008,(2):46-46
151.长方形ABCD中,AB=10厘米,AD=20厘米.P、Q两点同时从A点出发,P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Q以每秒0.5厘米的速度按逆时针方向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