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高考理科数学第21题,是一道难题,一道好题,也是一道妙题。说其难,是指众多的考生在考试时面对该题,茫然无措,一头雾水,待到考试后查对答案估分时,又突然恍然大悟,同时追悔莫及!  相似文献   

2.
台州市2010年中考数学第23题是一道动态探究题,是一道考查过程与方法的好题,本题源于平时的习题,是该习题探究的延续.  相似文献   

3.
台州市2010年中考数学第23题是一道动态探究题,是一道考查过程与方法的好题,本题源于平时的习题,是该习题探究的延续.  相似文献   

4.
差距     
上小学时,解出一道题,老师会摸摸你的脑袋说;"嗯,未来的科学家。"用几个成语在作文里,会被称赞为小作家。上初中时,解出一道题,老师会说你会考个好大学,写一篇精美的文章会被拿到各个班传阅,打印出来,颁个小奖。上高中了,解出一道题,老师会给你再出一道题,写一篇好文章,打个分,再来一篇。  相似文献   

5.
<正>2007年北京海淀区高三数学期中试题中的第8题,是近期内中学数学中难得一见的一道好题.该题是:  相似文献   

6.
201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卷第15题是一道直接考察向量的数量积的题目,笔者认为该题设计虽然朴实无华,中规中矩,但是高中阶段求数量积的所有可能用到的方法都可以解答该题,是一道有助于深刻理解数量积的好题目.  相似文献   

7.
张希海 《物理教师》2001,22(7):20-20
下面这道题是2000年北京、安徽的春季高考试题的第21题,该题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表达能力,题目紧扣课本知识,可以说是一道好题.但随试卷提供的答案确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2002年全国(卷)高考文科第(22)题开高考数学试题题型设置之先河,要求考生将预先给定的平面图形,通过拼剪,构成不同的立体图形,并计算其体积等.该题是一道颇具创意,集基础知识、空间想象力、动手能力于一身的一道好试题.  相似文献   

9.
2002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4题(见下面),它考查了有机物官能团中羧基和氨基的酸碱性.我们认为这是一道背景好内容充实的好题,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道好题仅考查了一个肤浅的知识点,本人觉得余味不足.通过挖掘拓展,特编辑以下几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数学试卷中第26题是一道用对称性求最小值问题,它源于课本,更超越课本,充分发挥了课本的导向和引领作用,也再一次彰显了教师要用好教材而不是教好教材,学生要在探究和合作中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学习的教学理念;灵活,创新,是一道亮丽的中考好题.现摘录该题并对该题做进一步的拓展延伸与探究,希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讲授~种新知识,总要补充若干问题,黑板上指了又写,写好了又指;有的教师为了巩固一种新知识,选择大量的习题,小黑板挂过来换过去,小卡片翻过来复过去.上一道题有的学生还没有读懂,下一道题又盖上来了.如此“习题浪费”现象,新课有之,练习课、复习课更为突出,其负效应是:学生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大量的习题阅读上,分散了学生在理解概念和进行推理思考上的主要精力.如何提高数学习题的利用率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2.
1995年高考历史41题即问答题第一题,是一道好题.好就好在它充分贯彻了选拔性考试的命题思想,充分体现了历史问答出“史论法”三结合的考查原则.  相似文献   

13.
2004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第28题是一道出乎绝大多数人预料之外的实验题,它一改传统的命题模式,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评价;实验设计.此次考查的是电解原理的应用,并贯穿了萃取的实验内容,无论是考试内容,还是考试形式,甚至考试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惊奇之余,理性思考,认为该题不失为一道综合考查学生能力的好题.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在理科解答题第一题即17题的位置上近几年一直是三角和数列两种题型,且一直为基础题型,但在2014年高考理科这一位置上却跳出了很多模拟题的预测,出现了一道数列不等式的证明题,使没有练习过该题型的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但笔者在班级中讲授该题时,却和学生共同探索出了九种不同的解法,而且各有千秋,所以本题也不失为一道非常好的高考题.现将各解题思路汇总如下,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湖南卷文科数学第20题是一道典型的立足基础、注重探究、考查能力的好题.该题的命制,充分体现了"考查基础,注重思想方法,培养实际能力"的命题原则.该试题在考查学生数列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了对学生探究意识及创新精神的考查.  相似文献   

16.
李斌 《物理教师》2008,29(8):40-41
本刊2008年第2期刊登了《滑板能到最高点吗?》一文,在该文中揭示了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卷中一道“滑板运动”题存在的科学性问题,并将该题的情景作了大的更改,重新编了一道题.笔者发现原水平测试题不是无药可救,也不必改动问题情景,只须将一个数据改一下就可以成为一道好题.该题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5年高考是江苏省自主命题的第二年,今年的数学试题与去年相比,命题更加趋于成熟和合理.特别是由去年的最后一题把关变成了今年的多题把关,从而增加了区分度,更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因此,今年高考的江苏数学卷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好评.特别是最后一道把关题,的确是一道貌不惊人的压轴好题.它的难度虽然低于去年最后一道把关题,但却有很高的区分度,使不少学习好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8.
杭秉全 《教学月刊》2010,(12):55-57
连云港市的数学中考压轴题是一道考查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创新题,也是一道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好题.笔者在对试题编制及其解答进行研究后,并对该题的背景及拓展,做了一些探究.现将这些思考与探究整理成文,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19.
2003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在继承以往命题优点的同时,又有了新发展。从考生的反映和阅卷情况来看,虽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可以说仍不失为是一道好题。  相似文献   

20.
题 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可等效为环行电流 .设氢原子的电子以速率 v在半径为 r的圆周轨道上绕核运动 ,电子的电荷量为 e,等效电流有多大 ?这道题可以说是作为经典好题出现在各种资料中 ,甚至被收入了教材 ,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第二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 1 52面练习一 ( 2 ) .如果这个情境可能成立 ,该题不失为一道通过定义来求电流的好题 .可是细细推敲 ,发现题中的一切假设都是在违反科学依据的前提下来设定的 ,在这道题的牵引下 ,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很大的误导 .其一 ,电子在原子核外根本就没有确定的轨道 ,它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